地達諾新
此條目翻譯品質不佳。 (2012年6月13日) |
臨床資料 | |
---|---|
AHFS/Drugs.com | Monograph |
MedlinePlus | a691006 |
懷孕分級 |
|
給藥途徑 | 口服 |
ATC碼 | |
法律規範狀態 | |
法律規範 |
|
藥物動力學數據 | |
生物利用度 | 30—54% |
血漿蛋白結合率 | 低於5% |
生物半衰期 | 1.5小時 |
排泄途徑 | 腎臟 |
識別資訊 | |
| |
CAS號 | 69655-05-6 |
PubChem CID | |
DrugBank | |
ChemSpider | |
UNII | |
KEGG | |
ChEBI | |
ChEMBL | |
NIAID ChemDB | |
CompTox Dashboard (EPA) | |
ECHA InfoCard | 100.129.182 |
化學資訊 | |
化學式 | C10H12N4O3 |
摩爾質量 | 236.23 g·mol−1 |
3D模型(JSmol) | |
| |
|
地達諾新(英語:Didanosine,化學名為2',3'-雙去氧肌苷,簡稱為ddI或DDI)是反轉錄酶抑制劑,能有效的對抗HIV病毒,常跟其他的抗反轉錄病毒藥物一起使用,用於高效抗反轉錄病毒治療(抗反轉錄病毒藥物,HAART)
作用機轉
地達諾新是鳥苷的核酸類似物(nucleoside analogue)。它跟其它的核酸類似物有所不同,因為它不是接一般常見的鹼基,接於醣上的是次黃嘌呤。在細胞中,去羥肌苷會被細胞酵素磷酸化轉成它的活性代謝物雙脫氧腺苷三磷酸(dideoxyadenosine triphosphate,ddATP)。跟其它的抗HIV核酸類似物的機轉一樣,它會跟去氧腺苷三磷酸競爭,而中斷反轉錄酶的作用且會併入到病毒的DNA而使DNA鏈斷裂。
副作用
常見的副作用有腹瀉、噁心嘔吐、腹痛、發燒、頭痛跟紅疹。地達諾新的試驗中,有21~26%的試驗者發生周邊神經炎。[1]
胰臟炎雖然不常見,但卻會造成突然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