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革命軍第九十一軍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國民革命軍第九十一軍,是國民革命軍的一支部隊,歷史上曾三次組建。[1]

郜子舉部組建的第1個第九十一軍

1938年2月12日以第166師為基幹編成,乙種軍部,駐守洛陽。

  • 軍長郜子舉
  • 參謀長侯鏡如 (黃埔一期,湯恩伯部第4師副師長升任)
  • 第166師:前身為軍事委員會委員長駐豫皖綏靖公署(主任劉峙)剿匪軍第2縱隊(縱隊長郜子舉)。師長郜子舉、1938年2月馬勵武(黃埔一期)、劉希程。副師長宋湘濤(保定八期)、申茂生(黃埔一期),參謀長黃淑(黃埔三期)
    • 第496旅旅長為劉希程(黃埔一期)
    • 498旅旅長陳衡(黃埔二期)
    • 補充團
  • 第45師師長劉進

1938年4月1日北渡黃河收復濟源、博愛、孟縣等城。995團在沁陽十八里舖與日軍主力遭遇,傷亡慘重,995團團長閻普潤(黃埔四期)殉國。濟源攻堅戰中,因師長馬勵武指揮失誤,損傷慘重,全師陣亡閻普潤團長、鄒福龍營長、王兆祥營長、王炎太營長等800餘人(內有魯山籍士兵712人),負傷700餘人。6月23日,馬勵武被免去第166師師長,劉希程接任師長,王之宇(黃埔一期)接任第496旅旅長。6月下旬,劉進第45師奉命脫離第九十一軍,歸屬胡宗南(黃埔一期)第17軍團。

1938年11月因濟源防區失守被撤消番號。但第166師繼續長期駐守洛陽一帶河防。

俞濟時中央嫡系組建的第2個第九十一軍

1939年2月第三戰區在第十集團軍組建該軍,駐浙東沿海:

參加1939年冬季攻勢。1940年5月第63、第194師改為第三戰區直轄,撤消該軍番號。

胡宗南系組建的第3個第九十一軍

1942年按照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部署,第八戰區中央嫡系部隊逐步從青海馬家軍手中接收河西走廊,準備與盛世才合作進駐新疆。為此,1942年7月在河西走廊新建第九十一軍,準備統率進軍新疆的各嫡系部隊。[2] 組建時軍長韓錫侯,副軍長楊顯,僅轄由河西師管區新兵成立軍直部隊。 1942年10月騎兵第10師譚輔烈)調隸本軍。1943年6月周士冕接任軍長,調入新編第4師和暫編第58師。1945年6月成立新二軍入駐新疆。

1947年3月改編為整編第23師。1948年9月恢復第九十一軍番號。1949年4月該軍駐扎秦安蘭州戰役後一部被殲,部分投靠中共,殘部撤酒泉。1949年9月22日,軍長黃祖勛帶領少數隨從逃到雲南;其餘部隊在軍參謀長鄭壯懷率領下於9月23日參加河西起義。1949年10月,該軍軍部與第191、246師殘部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獨立團,第231師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六軍獨立師一部。

第九十一軍主官人事異動與部隊調動

參考文獻

  1. ^ 劉鳳瀚著,《國民革命軍的發展及指揮系統之建立》——民國十四年七月至十七年七月,載《先總統蔣公百年誕辰紀念論文集》,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印,1986年10月,第745-752,801-809頁
  2. ^ 劉鳳瀚著,《國民黨軍事制度史》,2008年9月,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第2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