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點打援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圍點打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及其前身軍隊酷愛使用的一種戰術。由徐向前在1928年發明並實踐成功,圍點打援的重心在「打援」,所以兵力部署的重點是打擊增援的力量,而圍城的是輔助力量[1]

使用案例

第二次國共內戰中的清風店戰役豫東戰役,都是圍點打援成功的例子,尤其以豫東戰役中,解放軍對開封攻而不破,將戰役重點集中在邱清泉的第五軍與區壽年兵團,最後邱清泉的第五軍雖得以撤退,區壽年兵團則被全殲。

但「圍點打援」失敗案例也存在,如傅作義擊敗解放軍的大同戰役,通過以奔襲方式直撲張家口圍魏救趙解了大同之圍;第三次四平戰役,解放軍的打援部隊沒能消滅廖耀湘的增援部隊反而被其擊潰。1979年中越戰爭,東線戰場的許世友在指揮諒山戰役時也企圖實施圍點打援,但越軍熟悉解放軍戰術沒有上當,沒有增援諒山,最後不得不演變成強攻。

參考資料

  1. ^ “围点打援”.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