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互聯網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3年4月23日) |
台灣第一個全國性的電腦網絡是中華民國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及主要國立大學[1]於1990年7月建立的台灣學術網絡(TANet),而台灣的互聯網發展則始於1991年,教育部電算中心於該年12月3日以64Kbps數據專線將TANet連結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JvNCNet,就此台灣正式成為互聯網的一員。根據TWNIC的調查,台灣的上網率在2023年時為85%。[2]
連入互聯網的方式,從民國八十時代(1990年代)利用電話線撥接上網,逐漸演變成以ADSL系統和利用有線電視纜線的Cable系統。而無線上網部分,中華民國政府與民間便利商店、連鎖餐飲業者於公共場所建置熱點,並推出免費無線上網方案;也有電訊推出付費無線上網方案,使客戶可以透過無線區域網絡(WLAN)連入互聯網。此外,隨着智能電話問世以及流動通訊的進步,流動電訊營辦商也開始提供上網服務。
現況
台灣的上網率在2023年時為85%,流動網絡普及率82%,固網寬頻普及率65%,成長趨緩。[2]
台灣互聯網服務供應商目前分為以利用電訊電路的FTTx、ADSL系統,以及利用有線電視電纜的Cable系統,其中ADSL用戶正在逐年減少。2022年時,固網寬頻帳號數為660萬,較2021年時增加30萬,其中FTTx約佔62%,Cable Modem約佔33%,ADSL約佔5%;其中46%的帳號下載速率介於100Mbps至500Mbps之間。[3]
行動通訊用戶在2022年時共有約3000萬戶,其中4G用戶約佔78%,較2021年時下降了7%,其餘為5G用戶。[3]
國際海纜電路對外頻寬在2022年時為88,511Gbps,較2021年時增加了約12%。[3]
歷史
- 2004年以前資料主要參考財團法人台灣網絡資訊中心委託研究之「台灣互聯網發展史編撰研究計劃」期末報告[4]。
- 1985年4月:行政院核准教育部電算中心「加強大專校院教授研究服務計劃」,因此在大學設立「教學服務工作站」,為最早校園網絡[7]。
- 1985年10月:
- 教育部顧問室補助六所學校科系,將其VAX主機連接,成為IF-NET網絡。
- 教育部顧問室補助七所學校計算機中心,將其CDC主機連接,成為UN-INET網絡[8]。
- 1987年8月:教育部電算中心與國際學術網絡BITNET連線,直至1995年7月被Internet取代。
- 1987年10月:教育部電算中心補助校園網絡建設計劃,其中包含台大、清大、交大、中央、成大等。
- 1988年9月:交通部電訊研究所於新竹發展實驗網絡FMAN,使用光纖連接。
- 1989年7月:頂級網域名稱.tw正式註冊成功。
- 1990年7月:行政院核定「全國學術電腦資訊服務及大學電腦網絡計劃、電腦系統擴充計劃」,以TCP/IP架構規劃台灣學術網絡TANet[4][10]。
- 1991年1月:國科會成立「國家高速電腦中心」。
- 1991年7月:完成TANet骨幹架設並啟用。
- 1991年12月3日:教育部電算中心以64Kbps數據專線將TANet連結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JvNCNet,就此台灣正式成為互聯網的一員。
- 1992年:台灣最早的互聯網服務供應商SEEDNet開放試用。[11][12]由經濟部科技顧問室委託資策會成立的SEED計劃演變而來。
- 1992年6月9日:TANet宣佈對一般用戶開放服務。
- 1993年10月27日:台灣第一起校園網絡發起抗議事件。交大學生透過BBS發起便當伙食不佳[4]。
- 1993年10月:台灣第一個商業化網絡(蕃薯藤)創立。
- 1994年:中華電信旗下的HiNet成立,與TANet互聯。[11]
- 1995年12月27日:台灣第一個網絡書店(博客來)成立。
1996年至2002年:電訊自由化後至3G時代前
- 1998年電訊自由化後:由有線電視系統業者的公司和信超媒體與東森寬頻率先推出了藉由電視電纜線路上網的單向Cable,剛開始台灣的寬頻市場幾乎為Cable主導,但由於台灣電訊法規的限制初期並沒有全面開放雙向傳輸,所以還是必須透過撥接方式作為上載。[來源請求]
- 1999年:中華電信與資訊工業策進會相繼推出了ADSL寬頻上網服務,由於涵蓋率遍及全國,加上多家ADSL業者競爭,使得ADSL在漸漸壓倒性地超越Cable而成為市場主流。而近年來在政府及中華電信的大力推動下FTTB及FTTH已經大量涵蓋,普及率激增。 在1999年,台灣經常上網人口約有480萬人。[13]
- 1999年7月,台灣成為ICANN正式會員國。[11]
2002年至2013年:3G時代至4G時代
2002年2月:3G執照競標結束,由遠致電訊(後與母公司遠傳電訊合併)、聯邦電訊(後改名威寶電訊,並與台灣之星合併)、台灣大哥大、中華電信和亞太行動寬頻(後併入亞太電訊)五家業者得標。[11][14]
2003年12月:《通訊傳播基本法》通過,明定獨立機關NCC為通訊傳播與通訊傳播事業的主管機關。[11][15]
2005年7月:3G服務陸續啟用。[16]
2009年4月:首家提供WiMAX服務的大同電訊開台。[11][17]
2013年至2019年:4G時代至5G時代
2013年9月:NCC進行4G行動頻譜釋照競標,由中華電信、遠傳電訊、台灣大哥大與亞太電訊(後與遠傳電訊合併)[18],以及新進的國碁電子(後與亞太電訊合併)[19]與台灣之星(後陸續與威寶電訊及台灣大哥大合併)[20]得標。同為新進的新建公司在第六天因競標金額超出預期、棄權次數過多而退場。[11][21][22][23]
2014年5月29日:中華電信4G服務啟用,是首家啟用的業者。[24][25]
2018年12月31日:3G服務結束,但4G網絡的語音服務仍然會由CSFB技術回退到3G網絡。[16]
2019年至2024年:5G時代
2020年2月21日:5G第二階段競標結束,由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遠傳電訊、亞太電訊(後與遠傳電訊合併)[18]和台灣之星(後與台灣大哥大合併)[20]五家現有業者得標,總標金1421.91億元。[26]
2020年6月30日:中華電信5G服務啟用,是首家啟用的業者。[27]
2024年6月30日:3G語音網絡逐漸關閉,[16]機場、偏鄉等區域會保留至2025年底。[28]
服務分類
有線上網
光纖(FTTx)
利用光纖線路連入互聯網。依照光纖線路與銅纜的連接點,可分為光纖到交換箱FTTE (Fiber To The Exchange)、光纖到路邊FTTC (Fiber To The Curb)、光纖到樓FTTB (Fiber To The Building)、光纖到家 FTTH (Fiber To The Home)等不同類型。
目前台灣計有數家ISP推出此服務,分別為:台灣固網(台灣大寬頻光纖mylife)、台灣數碼光訊科技集團(哈NET)、新世紀資通(遠傳大寬頻Seednet、速博sparq)、中華電信(HiNet光世代)、台灣碩網網絡娛樂(So-net)、大豐有線電視(大大寬頻)、台灣智能光網(台北光纖)等 。
利用既存的電話線(銅線),在不影響話音服務的同時,提供資料傳輸服務。
自2000年開始,中華電信數據通訊分公司-Hinet開始提供512k/64k的ADSL。而市場上除了SEEDNet外,原本固守在Cable領域的和信超媒體以及亞太線上也轉戰ADSL市場。Hinet憑着本身獨佔電話線路的電訊優勢,ADSL服務開始,立即取得9成市佔率,而改組後的SEEDNet維持市場第二大地位。而和信超媒體以「768k/128k的頻寬,512k/64k的價格」的策略切入市場,在短時間之內擁有ADSL用戶高達8萬人,取得了市場第三大地位,但也因用戶暴增,導致頻寬完全不以應付龐大的用戶量,再加上網絡泡沫化在美國的NASDAQ股價暴跌,到2002年開始用戶大量流失。2001年,台灣最後一家加入寬頻市場的ISP業者So-net併購了台灣第一個ISP業者新絲路科技撥接用戶,於2001年9月開始提供ADSL與撥接寬頻服務,剛開始以~So Easy So Fun~,強調日式的寬頻服務,2002年4月開始,以SONY專業的ADSL、Adsl by Sony為號召,並且大手筆的贈送電腦週邊產品開始,打亂ADSL市場,並迫使已經毫無利潤的ADSL市場其競爭對手也開始以贈品、價格戰搶佔市場,在2003年7月的電訊總局官方資料統計上,中華電信的Hinet因市場競爭過於激烈,使其市佔率一度低於七成市佔率,直到2004年台灣寬頻市場完全飽和。至2004年7月為止,擁有13萬名用戶的So-net Taiwan(市佔率2.54%)取代和信超媒體成為台灣第三大網絡服務提供業者。2008年4月,台灣網絡資訊中心公佈2007(統計至2008年1月)台灣網絡調查中,ADSL中華電信仍以84%市佔率壟斷市場。
Cable(DOCSIS)
利用既存的光纖同軸混合電纜等有線電視基礎設施,以同軸電纜完成最後一哩。
有線電視系統業者的公司和信超媒體與亞太固網寬頻率先推出了藉由電視電纜線路上網,目前系統業者以HFC架構光纖骨幹搭配雙向Cable為主,已經無地區使用單向Cable,也就是上載部分使用電話進行撥接。主要業者為:中嘉寬頻(bb光纖)、凱擘(凱擘大寬頻)、台灣寬頻通訊(TBC)、台灣數碼光訊科技集團、大新店民主有線電視(大新店寬頻)、威達雲端電訊等。
無線上網、行動上網
- Wi-Fi無線上網(無線區域網絡標準):在各種公眾場所(捷運站、餐廳、便利商店、圖書館、公務機關),使用Wi-Fi認證裝置透過設置於該地的無線網絡熱點連入互聯網,此類服務通常採用會員制管理,須事先成為該服務會員方可使用。如:APTG WI-FI、CHT WI-FI、FET-WIFI、iTaiwan、TWM-WIFI、WIFLY等。
- 行動上網:透過流動電訊營辦商所設置的流動電話基地臺連入互聯網。按使用流動通訊技術標準做世代區分,可分3G、3.5G、4G、5G。
對外連線
纜線名稱 | 連接地區 | 組成 | 容量 | 啟用時間 | 退役時間 | 備註 | 參考資料 |
---|---|---|---|---|---|---|---|
TRANSPAC-2 | 關島、 南韓、 日本、 新加坡 | 1975年 | |||||
Taiwan-Luzon(TAILU) | 菲律賓 | 1980年 | 晚於1989年 | 已退役 | [29] | ||
HONTAI-2 | 香港 | 光纖 | 420Mbps | 1990年 | 已退役 | [30] | |
APC | 日本、 香港、 馬來西亞、 新加坡 | 1680Mbps | 啟用時間不早於1993年8月 | [31] | |||
亞太海纜
(APCN) |
泰國、 馬來西亞、 新加坡、 印度尼西亞、 香港、 菲律賓、 南韓、 日本 | 10Gpbs | 1997年 | [31] | |||
中美海纜
(CUCN, CHUS) |
中國、 日本、 南韓、 關島、 美國 | 4對光纖 | 5.12Tbps | 2000年1月19日 | 2016年12月24日 | [32][31][30] | |
SEA-ME-WE 3 Segment S1 | 南韓、 日本、 中國、 香港 | 8對光纖 | 1020Gbps | 1999年9月 | 啟用時間不早於2000年9月
容量為約2009年升級後 |
[31][30] | |
亞太2號海底電纜
(APCN-2) |
中國、 香港、 日本、 南韓、 馬來西亞、 新加坡、 菲律賓 | 4對光纖 | 2.56Tbps | 2001年12月 | [33][34] | ||
環球海底光纜北亞環
(FLAG-FNAL) |
香港、 南韓、 日本 | 2對光纖 | 870Gbps | 2001年6月 | 容量為約2009年第八次升級後
與RNAL共同開發 |
[35][36][31][30] | |
北亞光纜系統
(NACS) |
香港、 中國、 日本 | 3對光纖 | 2.52Tbps | 2002年 | 香港-日本段使用3對光纖 | [37][31][38][31] | |
RNAL | 香港、 日本、 南韓 | 6對光纖 | 1920+1200Gbps | 2002年5月2日 | 東線於2001年7月27日啟用
與FNAL共同開發 |
[39] | |
EAC-C2C | 新加坡、 香港、 中國、 菲律賓、 南韓、 日本 | 2.5Tbps | 2002年11月、2007年合併 | 由EAC與C2C合併 | [40][41] | ||
跨太平洋快線
(TPE, TPE2) |
中國、 南韓、 日本、 美國 | 5.12Tbps | 2008年9月 | [42][43] | |||
金廈海纜(CSCN) | 中國 | 12對光纖×2路由 | 9.6Tbps | 2012年8月 | [44][45] | ||
海峽光纜1號
(TSE-1) |
中國 | 8對光纖 | 6.4Tbps | 2013年1月8日 | [46][47][48][30] | ||
FASTER | 日本、 美國 | 6對光纖 | 60Tbps | 2016年6月 | [49][50][51][52] | ||
亞太直達海纜
(APG) |
中國、 香港、 日本、 南韓、 馬來西亞、 泰國、 越南、 新加坡 | 54Tbps | 2016年10月31日 | [53] | |||
新跨太平洋海纜
(NCP) |
中國、 日本、 南韓、 美國 | 7+2對光纖 | 82+24Tbps | 2019年1月 | 部分區間於2018年2月22日啟用 | [54][55][56] | |
PLCN | 菲律賓、 美國 | 6對光纖 | 144Tbps | 2022年1月 | 香港路徑脫離 | [57][58] | |
東南亞日本二號
(SJC2) |
新加坡、 泰國、 柬埔寨、 越南、 香港、 中國、 南韓、 日本 | 8對光纖 | 144Tbps | 預計2025年 | 最多8對、容量為總容量 | [59][60][61] | |
台灣-菲律賓-美國 (TPU) | 美國、 菲律賓 | 16對光纖(跨太平洋)/20對光纖(台菲支線) | 260Tbps | 預計2025年 | [62][63] | ||
Apricot | 新加坡、 日本、 關島、 菲律賓、 印度尼西亞 | 預計2026年 | [64][65] | ||||
GPT | 關島、 菲律賓 | 已退役 | |||||
JNAC | 美國、 日本、 中國、 南韓 | 計劃放棄 | |||||
TAIGU | 關島 | 已退役 |
爭議
中華電信對電路的壟斷
中華電信在2000年上市後,以超過新臺幣3000億元的價格向政府取得俗稱「最後一哩」的電話銅線,[66][67]而且室內電話的市佔率高達97%,使得中華電信在ADSL市場有着顯著優勢。[68]NCC在2006年12月21日公告用戶迴路為瓶頸所在設施,要求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其他經營者的共用請求,且必須以含合理利潤的成本價計算。[67][69][70][71]不過,其他業者仍然認為租用成本過高且中華電信通過申請租用的比率偏低,例如博速申租65條迴路,中華電信只通過申租5條。[72]
台台併超額頻寬
根據《無線電頻率使用管理辦法》,電訊事業實際可使用頻寬於1GHz以下不得超過總頻寬三分之一,而合併後的台灣大哥大超過限制10MHz,且在申請時即已明知。2023年1月18日,NCC通過台灣大哥大與台灣之星的電訊事業合併案,以附加付款要求業者於2024年6月30日之前以繳回、轉讓或交換來改正。[73][74]
台灣大哥大在NCC決議前便認為不應繳回,也多次表達對於NCC決議的不滿,並在2023年3月17日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訴訟。[73][75][76][77][78][79]2024年8月15日,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因此件聲請停止執行於法不合,裁定駁回,可抗告。[80]
2024年,台灣大哥大因持續使用超額頻譜,未履行電訊合併案附款,被NCC依《行政執行法》於7月10日第一次開罰怠金30萬元,之後又第二次被開罰30萬。[81][82][83][84]
2024年,台灣大哥大因使用超額超頻網絡,不符其網絡設置計劃,被NCC依《電訊管理法》分別在7月17日(22日)、7月31日(8月2日)與8月14日三度開罰300萬元,使得罰鍰總額達到960萬。[85][86][87][88][89]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 ^ 1.0 1.1 Network Scan Data (PDF). [2023-08-0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11-26).
- ^ 2.0 2.1 2023台灣網路報告. 財團法人台灣網絡資訊中心. 2023-08-29 [2024-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04) (中文(臺灣)).
- ^ 3.0 3.1 3.2 111年度電信統計圖表 (PDF).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2023-06-16 [2024-06-1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4-06-17) (中文(臺灣)).
- ^ 4.0 4.1 4.2 4.3 4.4 陳文生; 楊建民. 台灣網際網路發展史編撰研究計畫期末報告 (PDF). 2005-12-19 [2023-08-0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3-02-01) (中文(臺灣)).
- ^ 交大計算機中心簡介 (PDF). [2023-08-0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3-08-03).
- ^ 陳聯光; 林震哲; 陳樹群. 網際網路應用於水土保持教育之宣導 (PDF). 水土保持學報: 11-20. [2023-08-0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3-08-03).
- ^ 台灣網路發展大事記總表(1985~2014) (PDF). [2023-08-0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01-15) (Chinese (Taiwan)).
- ^ TANet臺灣學術網路30週年回顧與展望. [2023-08-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0) (中文(臺灣)).
- ^ 楊正宏; 張俊陽; 李長樹. 台灣學術網路(TANet)沿革與未來展望 (PDF). [2023-08-0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3-08-03) –透過TANet2007臺灣互聯網研討會論文集〔一〕.
- ^ 臺灣學術網路簡史. [2023-08-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03) (中文(臺灣)).
- ^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台灣網路發展大事記總表(1985~2014) (PDF). 台網中心電子報. [2023-08-0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01-15).
- ^ 彭玫瑜. SEEDNet通過新公司名稱,未來將以「數位聯合有限公司」獨立營運. iThome. 1998-07-06 [2024-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27) (中文(繁體)).
- ^ 劉揚銘. 一份以科技為切入點的網路正妹編年史. 數碼時代. 2018, (279): 104–107.
- ^ 賴綾章. 3G執照競標拍板定案,總標金488.99億元. IThome. 2002-02-06 [2024-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31) (中文(繁體)).
- ^ 通訊傳播基本法 沿革. 全國法規資料庫. [2024-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16) (中文(臺灣)).
- ^ 16.0 16.1 16.2 蔡昀容. 3G語音網路6月30日關閉 舊款手機快汰換/預估65萬支門號受影響 可查詢機型、SIM卡是否支援VoLTE功能. 自由時報. 2024-05-28 [2024-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28) (中文(臺灣)).
- ^ 田裕斌. 台灣首家Wimax開台 設備廠前景俏. 大紀元 www.epochtimes.com. 2009-04-27 [2024-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27) (中文(繁體)).
- ^ 18.0 18.1 江明晏. 遠亞併生效 遠傳:亞太用戶網路涵蓋明年1月底前改善. 中央通訊社. 2023-12-15 [2024-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27) (中文(臺灣)).
- ^ 蘇文彬. 亞太、國碁兩家4G業者合併,NCC終於准了!. IThome. 2015-11-04 [2024-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27) (中文(繁體)).
- ^ 20.0 20.1 蘇文彬. 5G趨勢月報第49期:台灣大哥大、遠傳各自完成合併案,電信市場進入新三雄競局. IThome. 2023-12-20 [2024-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03) (中文(繁體)).
- ^ 蘇文彬. 4G頻譜競標結束:總標金高達1186.5億元. IThome. 2013-10-30 [2024-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27) (中文(繁體)).
- ^ 〈快訊〉棄權次數達上限 新建退出4G競標. TVBS. 2013-09-10 [2024-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27) (中文(臺灣)).
- ^ 4G競標太激烈 新光集團退出. 公視新聞網. 2013-09-12 [2024-05-28] (中文(臺灣)).
- ^ 羅正漢. 跟上腳步,臺灣4G行動網路正式啟航. IThome. 2014-06-20 [2024-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28) (中文(繁體)).
- ^ 中華電信4G LTE服務搶先開台第一 開創高速行動上網新紀元. 中華電信. [2024-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28) (中文(繁體)).
- ^ 馬瑞璿. 5G兩階段競標結束!總標金1421.91億元 為全球第三高. 今周刊. 2020-02-21 [2024-05-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31) (中文(臺灣)).
- ^ Jason. 【快訊】中華電信宣佈 5G 即刻開台,公佈完整資費方案. ePrice 流動版. 2020-06-30 [2024-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28) (中文(臺灣)).
- ^ 江明晏. 中華電林榮賜:3年減碳16% 漸進關閉3G網路. 中央社. 2024-09-29 [2024-09-29] (中文(臺灣)).
- ^ Aquino, Thomas G. Philippine Telecommunication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Columbia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 75, 80. [1989-03-01] [2024-09-29]. ISSN 0022-5428.
- ^ 30.0 30.1 30.2 30.3 30.4 余國柱. 國際光纖海纜工程 - 物理, 政治及技術之挑戰 International Fiber Optic Submarine Cable Construction: Physical, Political and Technical Challenges (PDF). 聖約翰科技大學. [2024-06-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4-05-30) (中文(臺灣)).
- ^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SUPPLY RECORD - REPEATERED SYSTEM (PDF). 富士通. [2024-06-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6-19) (英語).
- ^ FCC PUBLIC NOTICE Report No. SCL-00189 (PDF). 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2016-10-27 [2024-06-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4-04-24) (英語).
- ^ 亞太海纜網路二號(APCN2)將於淡水沙崙海濱登陸. 台灣通訊 (90). 2001-06 [2014-05-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09).
- ^ 陳炳宏. 小檔案/亞太2號 啟用16年6度斷訊. 自由時報. 2017-04-24 [2024-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08) (中文(臺灣)).
- ^ Flag North Asian Loop Extends Service Into Korea and Japan. Submarine Cable Networks. 2002-05-21 [2024-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16) (Webmaster).
- ^ Coverage Map > Cable Systems > FNAL. Reliance Globalcom. 2014-03-15 [2015-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27).
- ^ 南部航務中心. 礙航公告(南區)北亞光纜系統(NACS)區段HJ於東沙島西北方外海處發生海纜接地故障於民國113年04月02日至113年05月31日期間派遣堅定號(CS RESOLUTE)海纜船於故障海域進行緊急搶修作業. 交通部航港局. 2024-03-28 [2024-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08) (中文(臺灣)).
- ^ 劉於禎. Level 3 啟用連結香港與日本的北亞光纜系統Tiger,2002年Q1提供服務. iThome. 2001-06-27 [2024-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08) (中文(繁體)).
- ^ FNAL/RNAL Submarine Cable System Overview - Submarine Networks. www.submarinenetworks.com. [2024-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08).
- ^ Laser Focus World: Lasers, Photonics, Optics News and Laser Technology Advances. Optoiq.com. [2014-06-28].[永久失效連結]
- ^ Asia Netcom merges EAC with C2C. Telecom Asia. 2007-09-14 [2014-06-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07).
- ^ Trans-Pacific Express deal signed for US-China cable: CommsUpdate : TeleGeography Research. [2024-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8-06).
- ^ Verizon, KT, 4 Others Complete Rollout Of Trans-Pacific Cable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8-10-03.
- ^ 蘇文彬. 金廈海纜完工!中華電信完成兩岸首條直通海纜. iThome. 2012-08-21 [2024-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16) (中文(繁體)).
- ^ TeleGeography. Cross-Straits Cable Network (CSCN). Submarine Cable Map. [2024-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16).
- ^ 洪聖壹. 海峽光纜一號通過認證 開通兩岸電子商務、雲端、通訊. ETtoday新聞雲. 2013-11-02 [2022-1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8) (中文(繁體)).
- ^ 洪聖壹. 兩岸三通最後拼圖! 「海峽光纜 1號」宣佈開通. ETtoday新聞雲. 2013-01-18 [2017-1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08) (中文(臺灣)).
- ^ Qiu, Winston. "Chinese Carriers Launch First Cable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 TSE-1" Taiwan International Gateway Corporation. Retrieved 4 February 2013.. Taiwan Internationak Gateway Corporation. 2013-01-18 [2024-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26) (英語).
- ^ Google, Asian companies to build $300 mn super-high-speed Trans-Pacific underwater cable system. RT International. [2023-09-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3) (英語).
- ^ A Global Consortium to Build New Trans-Pacific Cable System "FASTER". NEC. 2014-08-11 [2016-06-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02).
- ^ Submarine Cable Map Submarine Cable Map. submarinecable map. [2023-09-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03) –透過submarinecable map (英語).
- ^ Wang, Ross. Google 海底光纖電纜 FASTER 台灣延伸段開通. engadget中文. 2016-09-05 [2016-09-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07) (中文).
- ^ NEC wins Asia Pacific Gateway (APG) Submarine Cable System. NEC. 2011-12-20 [2012-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06).
- ^ Qiu, Winston. 新跨太平洋(NCP)海缆投产,三大运营商孰忧孰喜. Submarine Networks. 2018-09-22 [2024-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16) (中文).
- ^ 中國電信國際. 开启新征程|中国电信新跨太平洋海缆(NCP)全线贯通.
- ^ NCP - Submarine Networks. www.submarinenetworks.com. [2024-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15).
- ^ 陳曉莉. Google及臉書的海底電纜計畫決定不連香港. iThome. [2024-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08) (中文(繁體)).
- ^ Submarine Cable Map. www.submarinecablemap.com. [2024-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08).
- ^ 江明晏. 東南亞日本二號海纜傳遭中國卡關 中華電:多重備援不影響營運. 中央社 CNA. 2023-03-15 [2024-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08) (中文(臺灣)).
- ^ Submarine Cable Map. www.submarinecablemap.com. [2024-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08).
- ^ 中華電信投資"東南亞日本二號海纜(SJC2)"積極拓展亞洲區海纜佈局. 中華電信 CHT.com.tw. [2024-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08) (中文(繁體)).
- ^ TPU. Submarine Cable Networks. [2024-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16) (英語).
- ^ TeleGeography. TPU. Submarine Cable Map. [2024-07-24].
- ^ New Apricot subsea cable brings more connectivity to Asia. Google Cloud Blog. [2024-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29) (美國英語).
- ^ Submarine Cable Map. www.submarinecablemap.com. [2024-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08).
- ^ 黃郁棋. 強迫開放最後一哩?中華電:要建設時其他家都不來啊. ETtoday新聞雲. 2012-07-27 [2024-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17) (中文(繁體)).
- ^ 67.0 67.1 蘇文彬. NCC擬新措施 要維護固網公平競爭. iThome. 2006-12-27 [2024-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17) (中文(繁體)).
- ^ 陳世耀. 最後一哩開放,中華電信優勢不再?. 天下雜誌 (349期). 2006-06-21 [2024-06-17] (中文(臺灣)).
- ^ 賴霖佑. 電信管理法實施後 我國電信事業管制現況. NCC NEWS 月刊 (第17卷第4期). 2023-12 [2024-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17) (中文(臺灣)).
- ^ 鐘惠玲. 360°科技-通信網路瓶頸措施. DIGITIMES 科技網. 2007-04-19 [2024-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17) (中文(臺灣)).
- ^ 公告通信網路瓶頸所在設施項目.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2006-12-21 [2024-07-24] (中文(臺灣)).
- ^ 蘇文彬. 促進固網競爭 NCC要中華電信降迴路租用費. iThome. 2007-11-05 [2024-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17) (中文(繁體)).
- ^ 73.0 73.1 江明晏; 蘇思雲. 合併附款須繳回或轉讓超標頻寬 台灣大:窒礙難行. 中央社 CNA. 2023-01-18 [2024-07-24] (中文(臺灣)).
- ^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NCC通過2電信事業合併案,兼顧產業發展與公平競爭、資源合理分配、照顧用戶權益、關懷弱勢族群.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2023-01-18 [2024-07-24] (中文(臺灣)).
- ^ 中央社. 台灣大併台灣之星,中華電怒:超頻應繳回!台灣大3點回敬. 商業周刊. 2022-09-20 [2024-07-24] (中文(臺灣)).
- ^ 林淑惠. 台灣大反對台台併附款 對NCC提行政訴訟. 工商時報. 2023-03-17 [2024-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7-26) (中文(臺灣)).
- ^ 戴嘉芬. NCC限超標頻寬6/30前繳回 林之晨細訴「委屈」:會盡最大努力到最後一刻!. 太報 TaiSounds. 2024-05-30 [2024-07-24] (中文(臺灣)).
- ^ 黃晶琳. NCC開罰要求三天改正 台灣大:罔顧用戶權益、強人所難. 聯合新聞網. 2024-07-10 [2024-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7-26) (中文(臺灣)).
- ^ 馬瑞璿. 被NCC開罰300萬 台灣大董座蔡明忠:法律有的權益我們也會主張 | 產業熱點. 經濟日報. 2024-07-18 [2024-07-24] (中文(臺灣)).
- ^ 劉世怡. 台灣大合併案聲請停止繳回超額頻寬 法院駁回. 中央社. 2024-08-15 [2024-08-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16) (中文(臺灣)).
- ^ 蘇思雲. 台灣大合併後未繳回超額頻譜 NCC開罰30萬. 中央社 CNA. 2024-07-10 [2024-07-24] (中文(臺灣)).
- ^ 通傳會呼籲台灣大哥大應恪遵合併案處分附款義務,改正超額頻寬,並依核定計畫提供電信服務.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2024-07-10 [2024-08-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14) (中文(臺灣)).
- ^ 蔡思培. 台灣大持續發送超額頻譜未改 NCC第三度開罰300萬.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24-08-14 [2024-08-15] (中文(臺灣)).
- ^ 蘇晟彥. 台灣大哥大沒在怕!網路設置計畫仍不符規定 NCC再度開罰300萬. ETtoday新聞雲. 2024-08-14 [2024-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15) (中文(臺灣)).
- ^ 蘇思雲. 台灣大哥大在台續用超額頻譜違規未改 NCC開罰300萬. 中央社 CNA. 2024-07-17 [2024-07-24] (中文(臺灣)).
- ^ 通傳會要求台灣大哥大設置之公眾電信網路,其網路架構及性能應依網路設置計畫辦理.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2024-07-31 [2024-08-15] (中文(臺灣)).
- ^ 台灣大哥大未符網路設置計畫,通傳會決議第三次裁罰處以300萬元罰鍰.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2024-08-14 [2024-08-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15) (中文(臺灣)).
- ^ 王佐銘. NCC再度開罰台灣大哥大 累計罰款達900萬元. 匯流新聞網. 2024-08-14 [2024-08-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14) (中文(臺灣)).
- ^ 彭慧明. 台灣大仍在使用超額頻寬 NCC再罰300萬元. 聯合新聞網. 2024-08-14 [2024-08-15] (中文(臺灣)).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