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盧劍波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盧劍波
出生盧廷傑
(1904-07-03)1904年7月3日
 中國四川省瀘州合江縣江津市
逝世1991年12月8日(1991歲—12—08)(87歲)
國籍 清朝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
配偶鄧天矞

盧廷傑(1904年7月3日—1991年12月8日),號劍波,又號黑囚四川省瀘州合江縣江津市人,中國無政府主義者、世界語者、四川大學歷史系教授。

生平

1904年7月3日,盧劍波生於四川省瀘州合江縣江津市[1]:61。就讀於四川合江中學,後任該校學生聯合會負責人[1]:42。受到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影響,在中學期間就已經接觸到無政府主義及世界語。受到同校一位青年教師影響,盧劍波了解到了十月革命,並希望到蘇維埃俄國學習。1921年,盧劍波拿了家裏3個銀元,到重慶找了重慶聯合縣立中學的陳小我,卻被告知已經不能北上[2]

1922年,盧劍波轉學至瀘縣川南師範。5月,嘗試利用川南道軍警學校運動會辦刊物宣傳無政府主義。該事被發覺,盧劍波被抓捕,以蓄謀煽動軍警叛變罪名被判處死刑立即執行。執行路上被王纘緒上報至楊森處,得叫停,改判為禁閉教育,楊森給盧劍波傳話說:「你小小年紀,竟有這樣膽識,如果『改邪歸正』,將來定會為國家建功立業」。後教育廳廳長、川南日報社社長盧作孚將盧劍波保釋出獄。出獄後考入了江蘇省第一中學,同期創辦《民鋒》、《黑瀾》等刊物,並與巴金相見[2][1]:61。1925年,盧劍波來到上海,1926年考入上海國民大學,在校期間組織民鋒社聯盟、中國少年無政府共產主義聯盟、工團主義研究會。1928年畢業[2][3]:92[1]:61,同年,他因批評中國無政府主義者與國民黨的合作而不得不離開上海[4]:21

1931年,盧劍波回到四川養病,之後長期於四川任教[5][3]:92。此後不久,盧劍波、吳先憂和張良卿等組織發起成都世界語學會,盧任會長,期間還編輯《憧憬》、《驚蟄》等刊物[1]:61[5]。1944年,盧劍波開始在四川大學講課[5]。1960年,盧劍波當選為川大校工會主席,後任四川大學歷史系教授[6]

1991年12月8日病逝[6]

個人生活

與鄧天矞在1920年代成為伴侶,但二人從未正式結婚[7]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1.4 唐金海; 張曉雲. 巴金年谱. 成都: 四川文藝出版社. 1989 [2024-06-16]. ISBN 978-7-5411-0366-7 (中文(簡體)). 
  2. ^ 2.0 2.1 2.2 劉歡 (編). 卢剑波信仰安那其主义 是巴金眼中的"中国甘地". 成都日報 (中國新聞網). 2012-02-13 [2024-06-16]. 
  3. ^ 3.0 3.1 李行健 (編). 中国语言学年鉴. 語文出版社. 1992 [2024-06-20]. ISBN 978-7-80006-853-9 (中文(簡體)). 
  4. ^ 阿里夫·德里克. 中国革命中的无政府主义 (PDF). 由孫宜學翻譯 1. 桂林市: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6-04 [2023-02-09]. ISBN 978756335933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3-01-17) (中文(簡體)). 
  5. ^ 5.0 5.1 5.2 劉歡 (編). 卢剑波信仰安那其主义 是巴金眼中的"中国甘地". 成都日報 (中國新聞網). 2012-02-13 [2024-06-16]. 
  6. ^ 6.0 6.1 巴金心中的“中国甘地” 卢剑波沉寂的传奇. 新浪網 (天府早報). 2012-03-25 [2024-06-20]. 
  7. ^ 許慧琦. 愛與慾的辯證—從愛瑪·高德曼在中國的譯介談北伐前後無政府主義者的性愛論述 (PDF). 東亞觀念史集刊. 2020-06, (18): 283–333 [2024-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