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斯隕石坑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修斯隕石坑
阿波羅12號拍攝的圖像,顯示了環修斯隕石坑周邊的丘狀噴出物。
緯度4.36°N
經度47.72°W
直徑8.39公里
深度1.397公里
月面座標日出時48°
命名來源愛德華·修斯

修斯隕石坑(Suess)是位於月球正面風暴洋中的一座小撞擊坑,約形成於11億年前的哥白尼紀[1],其名稱取自奧地利地質學家暨社會名士愛德華·修斯(1831年-1914年),1935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正式接受。

描述

月球軌道器3號拍攝的月球晨昏圈附近的修斯隕石坑(左上)及衛星坑「修斯 H」、「修斯 D」和「修斯 B」斜視圖。
月球軌道器4號拍攝的圖像

該隕坑西北偏西及西北偏北分別靠近較大的賴納爾隕石坑馬利厄斯隕石坑、東面與略小的梅斯特林隕石坑相毗鄰,而東南偏南和西南偏西則分別分佈有佛蘭斯蒂德隕石坑赫爾曼隕石坑。修斯隕石坑所坐落的周邊月海表面,佈滿來自東北偏北方開普勒隕石坑明亮的射紋束,而它的北面則橫亙了蜿蜒的「修斯月溪」[2]。該隕坑中心月面坐標4°22′N 47°43′W / 4.36°N 47.72°W / 4.36; -47.72,直徑8.39公里[3], 深約1.397公里[1]

修斯隕石坑外觀呈圓杯狀,幾乎未受到任何撞擊磨損,坑壁壁沿尖峭,反照率明顯較周邊地形更高,呈現出年輕隕石坑的典型特徵。該隕坑坑壁最大高出周邊地形310米[1],內部容積約為23.62立方千米[1]。其形態特徵隸屬於「ALC 型」(以該類隕石坑的典型代表衛星坑「阿爾巴塔尼環形山 C」所命名)。

修斯隕石坑已被月球和行星觀測協會(ALPO)列入《帶有明亮射紋系統的撞擊坑列表》[4]

月溪

細長、彎曲的修斯月溪約起始於修斯隕石坑東側30公里處,大體蜿蜒伸向西北偏北方,其最大長度將近200公里。

衛星隕石坑

按慣例,最靠近修斯隕石坑的衛星坑在月圖上以字母標註在該坑中心點的旁邊。

LAC-56和LAC-57 拼接圖
衛星坑「修斯 F」
修斯 緯度 經度 直徑
B 5.66° N 47.39° W 7.4公里
D 4.67° N 46.59° W 6.5公里
F 1.16° N 44.72° W 6.9公里
G 3.41° N 48.46° W 3.7公里
H 3.96° N 45.75° W 3.8公里
J 6.89° N 48.53° W 3.3公里
K 6.55° N 50.08° W 2.8公里
L 6.08° N 50.56° W 4.3公里
  • 月食期間曾記錄到修斯隕石坑及衛星坑「修斯 F」表面溫度異常,這主要是該類月坑的地質齡較短,表面尚未形成能產生隔熱作用的表岩屑覆蓋層所致;
  • 衛星坑「修斯 D」約形成於愛拉托遜紀[1]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1.4 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
  2. ^ Crater Suess on the map LAC-57. (PDF). [2017-07-1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2-20). 
  3. ^ Direc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2017-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6). 
  4. ^ List of craters with a bright system of rays of the Association of Lunar and Planetary Astronomy (ALPO) (PDF). [2017-07-15].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6-03-04). 

另請參閱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