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末
任末(?年—?年),字叔本,蜀郡繁縣(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年輕時學習《齊詩》,與廣漢郝伯宗、蜀郡景鸞、潁川李仲、渤海孟元叔遊學七州。[1]教授學生十多年。[2]
生平
任末的朋友董奉德在洛陽病逝,任末親自推鹿車,將董奉德的遺體送到墓地,因為這件事任末出了名。後任郡功曹,因病請辭。任末奔往任末老師的喪禮時,途中任末病故。臨死前,告訴哥哥的兒子任造說:「一定要將我的遺體送到師門,即使死了還會有知覺,靈魂才不會慚愧;如果沒有知覺,得土而已。」任造遵從任末的遺言。[3]
軼事
任末十四歲時,並沒有固定的老師,不怕路途艱辛,到處求學。任末常說:「人如果不學習,怎麼可能會有成就?」任末有時在樹林就搭個茅屋住下,削樹枝當筆,取樹汁當墨。夜晚降臨後,任末就在月光下讀書;沒有月亮的夜晚,任末就便點燃麻蒿來取光。每當讀書有心得時,就把心得寫在衣服上。學生們佩服任末勤學,用乾淨的衣服來換任末寫滿了字的舊衣服。任末不看不是聖賢之書。任末臨終時,告誡他的學生們說:「好學的人,雖死若存;不學無術的人,即便活着,也不過是行屍走肉!」河洛秘奧,非正典籍所記載,都注記在柱壁和園林樹木,仰慕好學的人們,都前來註記。時人謂任氏為「經苑」。[4]
延伸閱讀
[在維基數據編輯]
參考資料
- ^ 《華陽國志·卷十》:景鸞,字漢伯,梓潼人也。少與廣漢郝伯宗、蜀郡任叔本、潁川李仲、渤海孟元叔遊學七州
- ^ 《後漢書·任末傳》:任末字叔本,蜀郡繁人也。少習《齊詩》,游京師,教授十餘年。
- ^ 《後漢書·任末傳》:友人董奉德於洛陽病亡,末乃躬推鹿車,載奉德喪致其墓所,由是知名。為郡功曹,辭以病免。後奔師喪,於道物故。臨命,敕兄子造曰:「必致我屍於師門,使死而有知,魂靈不慚;如其無知,得土而已。」造從之。
- ^ 《拾遺記·卷六》:任末年十四時,學無常師,負笈不遠險阻。每言:「人而不學,則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編茅為庵,削荊為筆,克樹汁為墨。夜則映星望月,暗則縷麻蒿以自照。觀書有合意者,題其衣裳,以記其事。門徒悅其勤學,更以靜衣易之。非聖人之言不視。臨終誡曰:「夫人好學,雖死若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屍走肉耳!」河洛秘奧,非正典籍所載,皆注記於柱壁及園林樹木,慕好學者,來輒寫之。時人謂任氏為「經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