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倫敦布魯姆伯利的聖佐治教堂英語St George's, Bloomsbury內給保羅·梅倫英語Paul Mellon的徽章,他是一位親英派。

親英親英派(英語:Anglophile)是指崇尚英格蘭、英格蘭人民和文化的人[1]。它的反義詞恐英症英語Anglophobia[2]。英文原詞的詞根來自拉丁語的「Angli」,意思是「英格蘭人」,以及古希臘語的「φίλος」(philos),意思是「朋友」。

這個稱呼於1864年查爾斯·狄更斯在雜誌《一年四季》上發表的文章中首次見諸出版物,其中他把法國雜誌《Revue des deux Mondes英語Revue des deux Mondes》描述為「一份高端的、有些『親英派』的出版物」[3]。這個詞的其他衍生形式首次於1787年和1793年出現在托馬斯·傑佛遜的文章中,他引用了「Anglomania」和「Anglophobia」兩個詞[4]

描述

The James」,一家英格蘭風格的酒吧英語pub,位於德國明斯特,掛着英國旗幟和詹姆斯二世的標誌。

在一些情況下,親英派代表了個人對英格蘭歷史和傳統英格蘭文化(例如:威廉·莎士比亞簡·奧斯汀塞繆爾·約翰遜吉爾伯特與薩利文等)的欣賞。親英派也許也會喜愛英國王室和英格蘭的政府和官僚系統(如威斯敏斯特體系皇家郵政),對過去的大英帝國和英國階級系統帶有懷舊的情緒。親英派可能會欣賞英國演員、電影、電視劇、廣播節目、音樂家、書籍、雜誌、時尚設計師、汽車或亞文化。

親英派可能會使用英式拼寫系統,而不是美式的,如使用「colour」而不是「color」,「centre」而不是「center」,「traveller」而不是「traveler」等。在美國,對英式英語表達方式在非正式談話和新聞報道中的使用近來有所增長[5][6][7]。這一趨勢,以及美國人對這些表達方式的誤會和誤用已經在美國和英格蘭成為了媒體關注的主題[5][6][7]特拉華大學的英語教授本·雅各達(Ben Yagoda)聲稱對英式英語的使用已經「成為了一種語言學現象,沒有消退的跡象」[5][6][7]薩塞克斯大學的語言學家琳恩·墨菲(Lynne Murphy)指出這一現象在美國東北部地區更為顯著[6]

親英派也可以指認為英格蘭人及其後裔有性吸引力的人。認為英國口音性感有魅力在現今的盎格魯美洲是一種趨勢。

參見

參考文獻

  1. ^ Anglophile. 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5th ed. [2014-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3). 
  2. ^ Anglophobe. 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5th ed. [2014-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2). 
  3. ^ All the Year Round: 3. 1864-12-03 [2014-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6). 
  4. ^ Anglophile. Online Etymology Dictionary. [2014-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5. ^ 5.0 5.1 5.2 Britishisms and the Britishisation of American English BBC magazine September 26, 2012. [2014-08-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5). 
  6. ^ 6.0 6.1 6.2 6.3 Separated by a common language blog by University of Sussex linguist Lynne Murphy. [2014-08-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5). 
  7. ^ 7.0 7.1 7.2 Americans Are Barmy Over Britishisms New York Times October 10, 2012. [2021-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9).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