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克瓦希涅夫斯基
亞歷山大·克瓦希涅夫斯基 Aleksander Kwaśniewski | |
---|---|
第3任波蘭總統 | |
任期 1995年12月23日—2005年12月23日 | |
總理 | 約瑟夫·奧萊克西 沃齊米日·齊莫謝維奇 耶日·布澤克 萊舍克·米萊爾 馬雷克·貝爾卡 卡齊米日·馬爾欽凱維奇 |
前任 | 萊赫·華里沙 |
繼任 | 萊赫·卡欽斯基 |
社會民主黨領袖 | |
任期 1990年1月30日—1995年12月23日 | |
前任 | 職位設立 |
繼任 | 約瑟夫·奧萊克西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波蘭比亞沃加德 | 1954年11月15日
政黨 | 獨立人士 (1995年至今) |
其他政黨 | 波蘭統一工人黨 (1977年–1990年) 波蘭共和國社會民主黨 (1990年–1995年) |
配偶 | 約蘭塔·孔蒂(1979年結婚) |
兒女 | Aleksandra Kwaśniewska |
母校 | 格但斯克大學 (肄業) |
獲獎 | |
簽名 | |
網站 | Official website |
亞歷山大·克瓦希涅夫斯基(波蘭語:Aleksander Kwaśniewski,波蘭語發音:[alɛˈksandɛr kfaɕˈɲiefskʲi] (ⓘ);1954年11月15日—),波蘭政治人物、記者,前波蘭總統(1995-2005),國會議員(1991-1995)。他也是目前為止,在波蘭民主化後唯一的左派總統。
總統
1985年,波蘭領導人雅魯澤爾斯基為爭取年輕人的支持,任命時任《青年旗幟報》主編30歲的克瓦希涅夫斯基擔任政府青年事務部部長。
1989年作為波蘭統一工人黨(共產黨)成員參加圓桌會議,擔任工會問題政府方主席。同年6月4日議會選舉中競選參議員落選。1990年1月27日,在波蘭共和國社會民主黨成立大會堂上當選最高委員會主席[1]。
1995年總統大選,他代表左派勝出,接替列赫·華里沙出任總統一職,2000年大選再度勝出,成功連任。是首位連任成功的民選總統。
2001年九一一襲擊事件中,6位波蘭公民在美國喪生。克瓦希涅夫斯基總統於2002年9月11日替首都華沙斯卡伊茨維斯基公園內的九一一事件波蘭遇難者紀念碑揭幕[2]。
他曾擔任左翼社會民主黨主席,該黨前身是波蘭統一工人黨,後為民主左派聯盟,現為新左翼。
調解人
卸任總統後,2006年3月,克瓦希涅夫斯基在美國喬治城大學埃德蒙·A·沃爾什外事學院教授歐洲當代政治與民主化。
2009年4月在訪談中表示想擔當當勞·圖斯克總理(公民綱領)和萊赫·卡欽斯基總統(法律與公正)的斡旋者。「如果我們需要調解人,就必須是非常有能力之人。例如我認為 Janusz Palikot 不是最好的。我能做如果我需要的,我們應該一起會面並且解決或許並非困難的問題。對於我們最重要應該是我們的法律和公益。為了戰勝邪惡我們必須做得好」。[3]
評價
前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波蘭大使劉彥順:「在當代波蘭劇烈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在人生的崎嶇坎坷的旅途中,克瓦希涅夫斯基始終朝氣蓬勃、銳意進取,始終站在為國家為民族興盛而奮鬥的前沿。他演奏的青年人生三部曲是:始則不到30歲即在政壇上嶄露頭角,繼則在波蘭劇變的風浪中作為社民黨的創始人而蜚聲社會,終則衝破艱難險阻問鼎總統寶座到達權力的頂峰。」[4]
榮譽
外國勳章獎章
註釋
- ^ 劉彥順. 波兰历史的弄潮儿-雅鲁泽尔斯基. 中國北京: 世界知識出版社. 2016-7: 321-322. ISBN 9787501252299.
- ^ Grzesiuk-Olszewska, Irena. Warszawska rzeźba pomnikowa. Warszawa: Wydawnictwo Neriton. 2003: 239–240. ISBN 83-88973-59-2.
- ^ 存档副本. [2009-05-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5-14).
- ^ [1][永久失效連結]
- ^ (英文)List of Honoured. President of the CR. [2021-1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