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建交談判
中美建交談判介紹了20世紀70年代冷戰中期,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出於共同對抗蘇聯的需要,經過多次秘密談判,正式建立外交關係的過程。[1]
歷史背景
1960年代,中蘇交惡, 逐漸演變成中蘇邊界衝突。美國則受越戰拖累,在美蘇冷戰中處於劣勢。1969年3月中蘇「珍寶島事件」發生後,美國認為與中國改善關係的機會已經到來。尼克遜政府宣佈取消某些對華貿易管制,放寬了去中國旅行的限制,停止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在台灣海峽的巡邏。美國參議院民主黨領袖邁克·曼斯菲爾德在訪問柬埔寨期間,第一次致函中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尋求會見的可能。除此之外,美國政府還通過巴基斯坦和羅馬尼亞等國表達了自己改善對華關係的願望。而中國也在積極調整自己外交政策,中國共產黨主席毛澤東深知中國不能與蘇聯和美國這兩強同時交惡,緩和中美關係已經是勢在必行。[2]
1971年4月10日至17日,以美國乒乓球協會主席格雷姆·斯廷霍文為團長的美國乒乓球代表團應邀訪華,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首個應邀訪華的美國團體。此次被稱為「小球轉動大球」的乒乓外交,重新打開了中美交往的大門,為中美關係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開端[3]。1971年7月9日至11日,美國總統理查德·尼克遜的特使、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亨利·基辛格在訪問巴基斯坦期間,秘密登上了巴基斯坦航空公司的波音707飛機飛抵北京,為尼克遜訪華鋪平道路[4]。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國總統尼克遜應中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的邀請訪華,標誌着中美關係解凍[5] 。1972年2月28日,中美雙方在上海發表了《中美聯合公報》。1973年,美國在北京開設聯絡處。1975年12月1日至5日,美國總統傑拉爾德·福特訪華,並與中國共產黨主席毛澤東會談,但未能實現中美關係的新突破。[6]
談判過程
1977年8月和1978年5月,美國總統吉米·卡特分別派國務卿賽勒斯·萬斯和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訪華,就中美關係正常化與中方進行磋商。萬斯提出,中美關係正常化後,須允許美國政府人員在「非正式的安排下」繼續留在台灣。對台灣問題,希望中國政府不要強調用武力方法解決。實際上,美國堅持把和平解決台灣問題作為先決條件。而中國政府堅持,台灣問題完全是中國的內政,絕不容許任何外國干涉,並向美國政府提出了斷絕與台灣所謂的「外交關係」、廢除1954年與台灣簽訂的《共同防禦條約》和撤出所有美國在台軍事人員及軍事裝備等三個主要條件,即所謂的「建交三原則」。[7]
1978年7月5日,中美代表在北京開始建交秘密談判。從7月5日到12月4日間,雙方共進行了6次正式談判,中方代表先後是中國外交部長黃華和副外長韓念龍,而美國駐中國聯絡處主任倫納德·伍德科克則一直是美方的談判代表。1978年12月2日,伍德科克向中方提交了美方草擬的建交公報,中方在隨後的一次談判中提出了中方的公報稿。12月12日下午,布熱津斯基等美國官員準備正常化的最後公報稿。傍晚,卡特來到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的辦公室,再次逐行審閱。這份公報稿隨後傳給北京的伍德科克。[8]
1978年12月13日,談判進入最後關頭,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在北京會見了美方談判代表伍德科克,直接與他就建交聯合公報方案交換意見。美方隨後提出修改草案,基本滿足了中方要求。1978年12月16日,中美兩國發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關於建立外交關係的聯合公報》,即中美建交公報,宣佈自1979年1月1日起互相承認並建立外交關係。1979年3月1日,中美兩國在對方首都正式建立大使館,隨後,中國首任駐美大使柴澤民和美國首任駐華大使伍德科克分別赴任,中美兩國終於實現了關係正常化。[9]
結果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自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關係,標誌着中美關係進入了一個新階段[10]。
中美建交同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發佈《告台灣同胞書》,並公告「人民解放軍已停止對金門等島嶼的炮擊」[註 1];美國則與中華民國斷交,美國國會隨後通過《與台灣關係法》[註 2],繼續維持「美國人民與台灣人民間之商業、文化及其他非官方關係」[13]。
1979年1月28日至2月5日,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訪美。鄧回國後不久即發動對越戰爭,以行動證實中蘇徹底決裂,彰顯「聯美抗蘇」的決心,使得中美關係快速進入一個蜜月期,中國獲得進口大量西方投資和技術的時機。[14]
遺留問題
對台軍售問題
美國對台軍售是中美兩國建交談判中的主要障礙之一。在尼克遜訪華前,美國對台灣的軍事扶持以軍事援助、派駐軍隊等方式為主,對台軍售只佔很少的份額。尼克遜訪華後,美國政府調整對台政策,在減少在台軍事人員的背景下,軍售才開始重要起來。卡特政府上台後繼續堅持美國的對台軍售政策。[15]
1978年10月初,黃華外長參加聯合國大會時對萬斯說,如果美方堅持在建交後繼續對台軍售,就會危及正常化談判,中方可能撤出談判。在第六次正式會談中,美方直接提出過對台軍售問題,遭到了中方的嚴厲駁斥和反對。12月15日下午4時,鄧小平再次接見了要求緊急會見的伍德科克,原來他奉命『澄清』立場:美國政府在美台『共同防禦條約』終止前一年是『暫停』而非『永久』停止售台武器。[15]
對此,鄧小平表示強烈反對,認為美國要賣武器給台灣的話,就給和平解決台灣問題設置了障礙,最終可能導致用武力解決。在中美建交談判面臨失敗之際,鄧小平決定暫時擱置爭議,以後再討論[註 3],僅要求美國在1979年停止軍售。這才使得《中美建交公報》如期發表。[8]
兩岸統一方式
美國希望中國只用和平方式解決台灣問題,中國則強調解決台灣問題的方式是中國的內政,不容他人干涉。最後是雙方就此各自發表一個聲明。[16][17][18]
參見
註釋
參考文獻
- ^ 羅致政; 徐遵詠. 權力平衡下的產物-以一九七八年中美建交為例. 中共外交政策 (東吳大學). [2023-1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23).
- ^ 胡新民. 改变世界格局的大外交:解冻中美关系. 黨史博採. 2021-03-21 [2023-10-23].
- ^ 儲昭根. “乒乓外交”的逻辑与中国外交智慧. 2021-08-19 [2023-1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06).
- ^ Joshua Cawthorpe. Henry Kissinger Secretly Visits China. 203-07-09 [2023-1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30).
- ^ Nixon In China Itinerary, Feb. 17 -28, 1972. 南加州大學美中學院. [2021-1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22).
- ^ 陶文釗. 美苏缓和与中美建交. 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1, (2): 21–29.
- ^ 中美建交. 國史網. 當代中國研究所. 2021-03-17 [2023-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23).
- ^ 8.0 8.1 胡新民. 邓小平决策中美建交始末,关键时刻一锤定音. 黨史博採. 2021-11-01 [2023-10-22].
- ^ 中美公布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央廣網. 2021-12-17 [2023-1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05).
- ^ 斯洋. 美中70年:从封锁到接触再到“脱钩”. 美國之音. 2019-09-28 [2023-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17).
- ^ 新中国三十年第一程——记眉山轮首航台湾海峡. 中遠航運宣傳網. 2011-03-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22) (簡體中文).
- ^ 鍾辰芳. 《台湾关系法》真的“无效”吗?. 美國之音. 2020-09-27 [2023-1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30).
- ^ 台灣關係法. Washington D.C.: 美國在台協會. 1979年1月1日 [2017年6月2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5月9日) (中文).
- ^ 1979 年中越戰爭:中共送給美國的投名狀?. [2023-1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30).
- ^ 15.0 15.1 李桂峰. 中美建交谈判中的对台军售问题 (PDF). 軍事歷史研究. 2020, 34 (2): 98–107 [2023-10-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10-27).
- ^ Text of President's Statement on Ties With China. 1978-12-16 [2023-1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30).
We will continue to have an interest in the peaceful resolution of the Taiwan issue.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1979年12月16日). 中國政府網. [2023-10-23].
- ^ 吉米·卡特. Speech on Establishing Diplomatic Relations with China. 1978-12-15 [2023-1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