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同行評審/五三憲法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五三憲法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目標優良—TBG To Be Great 2009年7月30日 (四) 07:44 (UTC)[回覆]

評審期︰2009年7月30日至2009年8月30日

內容與遣詞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 (!)意見
    1. 首句就有問題,五三憲法是被普遍認為是歐洲第一部,世界第二部成文國家憲法,TBG君下次一定要注意,不能一開頭就是個病句;
    2. 五三憲法在那個時候被波蘭立陶宛聯邦的瑟姆(議會)用作「政府法案」。它被用至1792年俄波戰爭前,只用了1年。前面一個意思不太清楚,後面一句可以修改為:「該憲法在1792年俄波戰爭時廢除,僅施行了一年。」(用憲法的說法有點奇怪)
    3. 中文最好不要採用斜體,希望能修正。另外最好把中文放在外面,外文放在括號里;
    4. 「憲法也剔除了有害的議會制度,例如自由否決權,這個制度讓瑟姆在存在異見,或受到有心人士或國外勢力的賄賂的議員前毫無辦法,令破壞法律的行為能夠越過瑟姆。」這個句子需要好好修飾,有不少問題;
    5. 憲法試圖通過更加民主的君主立憲制排擠掉但前在國家促使政治混亂的權貴。[5]文件被翻譯為立陶宛語。前一句不通,後一句中所說的document就是指五三憲法,為什麼要翻譯成文件;
    6. 聯邦遭到了它普魯士盟友腓特烈·威廉二世的背叛,並且被葉卡捷琳娜大帝和她的由反對也許會削弱他們的影響的波蘭權貴和無地貴族構成的陰謀小集團塔戈維查聯盟盟友擊敗了。定語過多,結構混亂;
    7. 耶穌會會士皮奧特爾·斯卡加曾經著名地譴責聯邦的獨特性和共有的弱點,這個翻譯太生硬了,可以改成「皮奧特爾·斯卡加對聯邦獨有及共有弱點的批判廣為人知」;
    8. 而在城鎮,很多全部家產不超過害怕獨立中產階級崛起的權貴的人被留在破敗的國家裡,這裡是嚴重的誤譯,應該是「不少城鎮全部屬於權貴的私人財產,由於他們害怕一個獨立的中產階級興起,於是讓城鎮保持破敗」。(當然可以有更好的翻譯方法,我這裡儘量保持了英文的結構);
    9. 於是議員受到權貴和國外勢力的賄賂,或只是相信他們生活在某個黃金時代,並讓聯邦政府麻痹了一個世紀,這個句子問題也很大;
    10. 四年,或稱為「大」的1788年至1792年的瑟姆會議通過了五三憲法,是一個如此之大的瑟姆同盟,而且它僅由於這個事實,它能夠成為立法步驟的一部分。這個可以用某些人喜歡說的「不知所云」來概括了。英文原句實在不太好翻譯,大概可以翻譯成「於1791年制定憲法的四年(1788年至1792年)的色姆議會,或稱偉大議會(這個是生造的……)被稱為團結的議會,也只是因為它能夠通過如此激進的一份法律文件。
好累……暫時收工。—快龍到此一游 閣下有話請講 2009年8月24日 (一) 13:02 (UTC)[回覆]
——已全數修改。—TBG To Be Great 2009年8月25日 (二) 06:07 (UTC)[回覆]
第三點沒有做到。另外一些長句修改後還是不通順,建議分拆成短句。希望閣下還是重新修訂一遍條目吧,目前問題真的很多。—快龍到此一游 閣下有話請講 2009年8月25日 (二) 11:21 (UTC)[回覆]
  • (!)意見二期工程:首先得說明,上面的內容修改之後還是不行,希望閣下重新考慮。另外我並沒有完全去和英文條目比照,所以翻譯不準確的地方可能發現不了。
    1. 在聯邦的最後一位國王斯坦尼斯瓦夫·奧古斯特·波尼亞托夫斯基的在位期間時,特別舉出一個這樣很繞的句子,其實說「聯邦末代國王斯坦尼斯瓦夫·奧古斯特·波尼亞托夫斯基在位期間」就可以了,非要把句子結構搞得很彆扭,類似的例子很多,這也是我強烈要求閣下全文審查的原因;
    2. 啟蒙運動在某些團體之間贏得了巨大的影響力,首先這個句子很怪異,另外就是內鏈的問題,居然搞了這麼長的一個紅鏈;
    3. 在聯邦中改革的提案不僅讓權貴的疑心增長,也增長了鄰國的疑心,可簡化為「對聯邦的改革提案加重了權貴和鄰國的疑心」;
    4. 並厭惡復活的,民主的力量在他們邊境那裡興風作浪,這裡為什麼要翻譯成「復活的」?甦醒或者復甦應該更貼切;
    5. 俄羅斯女王葉卡捷琳娜大帝和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大帝讓瑟姆一些議員在是否賦予少數教徒公民權的問題上與國王引發衝突,provoke翻譯成「讓」力度明顯不夠,改為「挑起」或者「煽動」更好;
    6. 國王和他的擁護者在武器精良的俄羅斯軍隊的面前沒有選擇的餘地,只能默許俄羅斯,在萊普寧瑟姆(以非公認的,主持會議的俄羅斯大使尼古拉·來普寧命名)期間,接受葉卡捷琳娜的,「以波蘭的自由的名義發誓,在未來永遠保衛」的五條「永恆不變的條約」,英文句法;
    7. 聯邦並不是每個人都贊成國王斯坦尼斯瓦夫·奧古斯特,這裡漏譯了acquiescence,所以句子應該是說不是每個人都像國王一樣逆來順受;
    8. 巴爾聯盟發動了以推翻國王王位為目標,並直到1772年才停戰的內戰,在那時,俄羅斯的介入讓巴爾聯盟全軍覆沒,又一個英文句法,修改成「巴爾聯盟發動內戰,目標直指國王。1772年,俄羅斯介入,巴爾聯盟全軍覆沒,內戰結束」(當然這不是最好的翻譯方法,但有的時候句子太長不妨試着拆成短句。);
    9. 土地(至少20萬平方千米土地)和人口(至少400萬人口),括號里的土地和人口是不是多餘?
    10. 聯邦的政治混亂需要為此負責,聯邦也拒絕與它的鄰國協作,以讓它們歸還領土,有點問題,應該是「這一切都要歸罪於聯邦的政治混亂和其對鄰國要求協作維持秩序的要求置之不理」;
    11. 也所謂的瓜分瑟姆,少個「即」;
    12. 雖然有以塔得烏什·雷耶坦為首部分議員抗議這次瑟姆,我覺得「抗議」應該改為「抵制」;
囧rz……我的老天,看了這麼久,「背景」一章都沒看完……—快龍到此一游 閣下有話請講 2009年8月26日 (三) 08:03 (UTC)[回覆]
全部檢查完成。(令,我開學只有周五和周末能上網,時間有限,小錯誤自己先該去吧。)—TBG To Be Great 2009年8月27日 (四) 07:44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