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同行評審/世界大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世界大戰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希望此重要條目衝優良。—〖Tlrmq^太辣·勿昆新論題2009年9月25日 (五) 03:02 (UTC)[回覆]

評審期︰2009年9月25日至2009年10月25日

內容與遣詞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 (!)意見。這個條目的名稱和重要,但是內容還欠缺很多,語意和用詞上需要修改的也不少。
先就用詞方面舉個例子。「世界大戰」這個術語據推測在20世紀初形成,第一次世界戰爭爆發前,可能是德語單字「Weltkrieg」的直譯。第一句說這個名詞在20世紀初形成,在語意上已經構成一個完整的交代,可是後面突然跳出沒有任何銜接的大戰爆發,把中間這一句話拿掉,甚至無損於整段話的意義。像是這種斷句或者是其後文的銜接,在一個好的條目上是要多注意的。好的文章容易閱讀,就是因為前後句有連貫的意思和用詞,跳躍型態的句子是很難讓讀找跟上撰寫者的思路。
在用詞上,世界大戰作為術語恐怕不如名詞或者是專有名詞來的貼切一點。術語有專業的意味在,世界大戰比較偏向一個廣義的名詞。
在內容上,還有很多重要的因素,影響或者是發展應該要提到。兩次世界大戰的影響,都寫的太簡單。一次大戰對於傳統歐洲帝國版土的洗牌和國際政治的影響,一次大戰前的世界金融,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讓老牌歐洲大國勢力大減,變成蘇聯和美國雙局,共產主義對全世界的影響,銀本位的退讓,冷戰的興起等等。
在具有重大影響的事務上,提到的也比較模糊。
在其後的世界戰爭上,只簡單的提到所謂的反恐戰爭,以及金融體系上的,可是對於天然資源,糧食等的爭奪所引發接近於金融體系爭端的描述卻是欠缺的,這些也是全球性的。
這個條目以目前的架構和內容,即使潤飾完畢,在我的意見裡,還不到優良的層次。-cobrachen (留言) 2009年9月25日 (五) 11:56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