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使用者:A2560862780/法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法國大革命
Révolution française
1789年7月14日,攻占巴士底監獄
日期1789年1799年
地點法國
參與者法國社會各界民眾
結果

法國大革命(法語:Révolution française),又稱作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是一段在法國的影響深遠的社會和政治動亂,從1789年開始,1799年結束。法國大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經歷了社會動盪的時期,最後在拿破崙的獨裁統治下給西歐帶來了??and finally culminated in a dictatorship by Napoleon that rapidly brought many of its principles to Western Europe and beyond。 。引起自由主義和激進思想的啟發,推動了世界歷史進程,並使全球封建制度開始解體。 歷史學家普遍認為法國大革命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1][2][3]

背景

法國等級制度圖解
1789年5月5日,在凡爾賽召開三級會議

歷史學家們指出,許多事件及其影響因素最終導致了法國大革命。路易十六(法語:Louis XVI of France,1754年8月23日-1793年1月21日),法國波旁王朝的最後一位國王,妻子為奧地利公主瑪麗·安托瓦內特(英語:Marie Antoinette,1755年11月2日-1793年10月16日),兩人的感情並不是很好,閒來無事的王后整日揮金如土、熱衷於舞會、時裝、玩樂和慶宴,修飾花園,奢侈無度、同情外敵(其母國奧地利首當其衝)而不被法國民眾喜愛,並稱其為「虧空夫人」。[4][5]。1775年,美國獨立戰爭爆發,法國作為援軍支援美國,開始給美國獨立軍隊供應武器、彈藥和法國志願軍人。1777年法國承認美國,並願意形成一個進攻和防禦聯盟。薩拉托加戰役後,法國外交大臣韋爾熱訥擔心英國和殖民者可能議和,從而和英國聯合攻擊法國,1778那2月他急忙與美國特使本傑明·富蘭克林簽訂結盟協議,最終戰爭結束後法國欠下高達十數億里弗的國債,在此情況下,國王路易十六經常靠制鎖與打獵消磨時間,有些人因此稱他為「鎖匠國王」。[6]

在法國的舊制度中,共分為三個等級,第一等級為教士,第二等級為貴族,第三等級為資產階級、工人、農民等,其中第三等級深受壓迫,他們在政治上無權,卻要供養生活腐朽的上層等級。廣大農民生活非常貧苦,人民怨聲載道。

1789年,為擺脫財政危機,國王路易十六召開了三級會議[7]這時,經過啟蒙運動,由盧梭伏爾泰狄德羅等倡導的民主自由三權分立等概念已經深入人心。教士和貴族已經開始衰落,第三等級,特別是資產階級正在壯大。會議中第三等級的資產階級代表提出改革稅制,取消前兩個等級的特權的要求。由於要求遲遲沒得到滿足,第三等級自行組成國民議會,但被國王下令關閉。7月9日,國民議會改名為制憲議會。路易十六試圖通過調動軍隊來壓制議會,但7月14日巴士底監獄被攻占,路易十六被迫屈服,承認革命。

史學

法國大革命引起了普通公眾以及學術界人士的廣泛關注,歷史學家們認為,?????[8]


其他的思想家,如保守派埃德蒙·伯克,在1790年發表《對法國大革命的反思》時震驚了許多人[9]。在整場法國大革命中,伯克成為英國最早而又最突出的法國大革命批判者,他認為大革命已經演變為一場顛覆傳統和正當權威的暴力叛亂,而非追求代議、憲法民主的改革運動,他批評大革命是企圖切斷複雜的人類社會關係的實驗,也因此淪為一場大災難。他還特別譴責民主:「一名理髮師或是一名蠟燭製造者的職業不可能成為任何人眼中的榮譽,更不用說其他一堆更為次等的職業。這些人不應該受到國家的迫害,但如果這些人被允許進行統治—無論是個人的還是集體的,國家反而是受到了這些人的迫害。」之前曾欣賞伯克的許多人如托瑪斯·傑佛遜以及同為輝格黨的政治家查爾斯·詹姆斯·福克斯都譴責伯克是一名反動份子以及民主的敵人,托馬斯·潘恩還在1791年寫下《人權》一書以回應伯克。不過,許多同樣支持民主的政治家如約翰·亞當斯則認為伯克對法國大革命的評價是正確的。

參考資料

文獻、資料

  1. ^ Linda S. Frey and Marsha L. Frey, The French Revolution (2004), Foreword.
  2. ^ R.R. Palmer and Joel Colton, A History of the Modern World (5th ed. 1978), p. 341
  3. ^ Ferenc Fehér, The French Revolution and the Birth of Modernity, (1990) pp. 117-30
  4. ^ C. f. "it is both impolitic and immoral for palaces to belong to a Queen of France" (part of a speech by a councilor in the Parlement de Paris, early 1785, after Louis XVI bought St Cloud chateau for the personal use of Marie Antoinette), quoted in Castelot 1957,第233頁
  5. ^ C.f. the following quote: "she (Marie Antoinette) thus obtained promises from Louis XVI which were in contradiction with the Council's (of Louis XVI's ministers) decisions", quoted in Castelot 1957,第186頁
  6. ^ 陳文海,《法國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12頁
  7. ^ SparkNotes: the French Revolution (1789–1799): The Estates-General: 1789
  8. ^ Rude p.12-4
  9. ^ Paul Langford, 'Burke, Edmund (1729/30–1797)', Oxford Dict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ept 2004

其它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