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2010年父島地震

座標27°03.1′N 143°56.1′E / 27.0517°N 143.9350°E / 27.0517; 143.9350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010年父島地震
日本氣象廳製作的烈度分布圖
日期2010年12月22日
發生時間2時20分
規模Mj 7.4或7.8(JMA
MW 7.4(USGS
震源深度8公里
震央日本父島近海(父島東部約170km處)
27°03.1′N 143°56.1′E / 27.0517°N 143.9350°E / 27.0517; 143.9350
類型正斷層
影響地區日本父島
最大烈度   震度4(JMA) 東京都小笠原村
海嘯0.5米(八丈島
傷亡

2010年父島地震是指2010年12月22日2時20分發生於小笠原群島附近的一場強烈地震。該次地震震中位於父島近海(27°03.1′N 143°56.1′E / 27.0517°N 143.9350°E / 27.0517; 143.9350),震級Mj 7.4或7.8級、MW 7.4級,震源深度約8千米,最大烈度為4。此次地震引發了高達50厘米的海嘯,但無人因地震和海嘯受傷或死亡。

該次地震已被美國地質調查局收錄至2010年顯著地震列表[1]

構造背景

2010年父島地震在日本的位置
2010年父島地震
震中位置

小笠原群島位於太平洋板塊菲律賓海板塊的交界處。在震中區域,太平洋板塊向西以40 mm/年的相對速度向菲律賓海板塊之下俯衝。特別是伊豆諸島小笠原群島馬里亞納群島等一系列位於兩個板塊邊界的區域,地震活動強烈,頻繁出現中強地震[2]。雖然發生在俯衝帶的地震基本為逆斷層型,但由於這次地震是因板塊下沉時彎曲而發生,與壓縮應力相比,拉伸應力更為卓越,因此在震源機制上屬於正斷層型[3]美國地質調查局根據觀測數據生成的震源機制解表明,該次地震的確發生在北西北或東東南走向的正斷層上。其中,根據基於全球觀測網數據建立的有限斷層模型,在這兩種可能的斷層走向中,後者的可能性更大[2]

美國地質調查局粗略統計,震中區域內約有一半的中強地震為中源地震(震源深度70至300千米)或深源地震(震源深度超過300千米),但最深一般不超過560千米。然而,此次地震發生在地表之下20千米以內,屬於淺源地震。在該次地震發生前的25年內,震中距1000千米範圍內的太平洋—菲律賓海板塊邊界上曾發生過27次震級達到6.0級的地震。其中,有2次地震規模達到了7.0級。規模最大的一次地震是2000年8月發生的7.4級地震,其震源深度達到了400千米左右,沒有人員傷亡或震害記錄[2]。而如果只考慮震源深度200千米範圍內的地震,則本次地震是該區域內自1923年以來震級最大的地震[4]

參數觀測

地震參數

根據日本氣象廳的歷史地震數據庫,該次地震震中位於父島近海,震級Mj 7.8級,震源深度約8千米[5]。然而,根據同一機構在2011年1月發布的地震·火山月報,該次地震的震級為Mj 7.4級[4]。此外,通過精查震源機制解和根據遠地實體波的震源過程解析,日本氣象廳認為該次地震的矩震級為7.3至7.4級[6][7]

美國地質調查局認為,該次地震發生於小笠原群島附近(北緯26.901,東經143.698度),震級為MW 7.4級,震源深度約14.0千米[2]。此外,該機構還利用了其他震級度量測量了這次地震的規模,分別為mb 7.0級、Ms 7.5級和Me 7.6級[8]

烈度分布

小笠原村觀測到了本次地震的最大烈度4,是該地自2001年父島地震發生以來首次觀測到烈度4[4]

根據日本氣象廳的觀測數據,以關東地方為中心,從中部地方北海道地方均有測站觀測到了震度1的搖晃[3]。下表列出了震度達到2以上的市町村[5]

震度 都道府縣 市區町村
4 東京都 小笠原村父島 母島
2 岩手縣 矢巾町
宮城縣 栗原市 登米市 美里町 大崎市 角田市 岩沼市 藏王町 大河原町 丸森町 石巻市
福島縣 福島市 郡山市 白河市 二本松市 國見町 川俁町 泉崎村 玉川村 田村市 雙葉町 浪江町 南相馬市 豬苗代町 會津坂下町
茨城縣 常陸太田市 笠間市 常總市 筑波未來市
栃木縣 岩舟町 高根澤町
埼玉縣 加須市 鴻巢市 久喜市 春日部市 幸手市 川島町 宮代町 埼玉市大宮區
千葉縣 千葉市中央區 市原市 浦安市 鴨川市 鋸南町
東京都 千代田區 國分寺市
神奈川縣 橫濱市神奈川區 西區 中區 南區 保土谷區 港北區川崎市川崎區 厚木市
新潟縣 南魚沼市
山梨縣 忍野村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通常只有在深源地震的情況下才會發生的異常震域現象在此次地震中也有出現。根據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小原一成教授的分析,該次地震雖然震源深度較淺,但由於其發生在太平洋板塊伊豆小笠原海溝開始俯衝的地方,向下俯衝的板塊像南北延伸的牆壁一樣幾乎垂直分布,因此地震波可以在衰減很小的情況下沿着太平洋板塊向東日本傳播。而此次地震的地震波若想向西日本傳播,則需要穿過多種不同介質,振幅會逐漸減小[3]

此外,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在線互聯網震感調查頁面中收集到的至少18份震感報告,認為該次地震的最大修訂麥加利地震烈度為4(IV)度[9]

海嘯

地震發生8分鐘後,即2時28分,日本氣象廳小笠原群島發布了海嘯警報,同時對伊豆群島靜岡縣愛知縣外海、三重縣南部、和歌山縣德島縣高知縣宮崎縣種子島·屋久島地方、奄美群島·吐噶喇群島發布了海嘯注意警報。2時43分,位於小笠原群島的父島觀測到了第一波海嘯,高度為-9厘米[10]。上述警報發出1個半小時後,日本氣象廳將小笠原群島的海嘯警報降級為海嘯注意警報。直至7時20分,日本氣象廳解除了對所有地區發布的海嘯注意警報[11]

位於伊豆群島的八丈島八重根觀測到了最大高度為50厘米的海嘯,而父島觀測站和伊豆大島岡田觀測站分別觀測到了最大高度為22厘米和20厘米的海嘯。此外,岩手縣千葉縣內房、靜岡縣、三重縣南部、和歌山縣、高知縣、鹿兒島縣東部、種子島·屋久島地方、奄美群島·吐噶喇群島沖繩本島地方和大東島地方均觀測到了最大高度為20厘米以下的海嘯[10]

關於為何海嘯高度和預計高度相比較低,日本氣象廳認為是由於矩震級MW 7.4)比一開始測定的日本氣象廳震級Mj 7.8)低導致的[11]

參考資料

  1. ^ Significant Earthquakes - 2010. 美國地質調查局. 2010 [2021-09-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18) (英語). 
  2. ^ 2.0 2.1 2.2 2.3 M 7.4 - Bonin Islands, Japan region. 美國地質調查局. [2021-09-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3) (英語). 
  3. ^ 3.0 3.1 3.2 2010年12月 小笠原諸島の地震. 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 2011-01-21 [2021-09-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21) (日語). 
  4. ^ 4.0 4.1 4.2 平成22年12月 地震・火山月報(防災編) (PDF). 日本氣象廳. 2011 [2021-09-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8-14) (日語). 
  5. ^ 5.0 5.1 震度データベース検索 - 父島近海 2010/12/22 02:19:37.2 M7.8. 日本氣象廳. [2021-09-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5) (日語). 
  6. ^ 2010年12月22日02時19分 父島近海 M 7.8. 日本氣象廳. 2010-12-22 [2021-09-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0) (日語). 
  7. ^ 12月22日父島近海の地震- 遠地実体波による震源過程解析(暫定)- (PDF). 日本氣象廳地震預知情報課. [2021-09-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8-14) (日語). 
  8. ^ M 7.4 - Bonin Islands, Japan region - Origin - Magnitudes. 美國地質調查局. 2014-11-07 [2021-09-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21) (英語). 
  9. ^ M 7.4 - Bonin Islands, Japan region - Did You Feel It?. 美國地質調查局. 2015-01-29 [2021-09-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21) (英語). 
  10. ^ 10.0 10.1 各年の潮汐 津波. 日本氣象廳. 2010 [2021-09-23] (日語). 
  11. ^ 11.0 11.1 平成22年12月22日(2時19分)の父島近海の地震で発表した津波警報・注意報について. 日本氣象廳. [2021-09-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30) (日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