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2006年颶風塞爾吉奧

這是一篇優良條目,請按此取得更多資訊。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颶風塞爾吉奧
Hurricane Sergio
二級颶風(美國
即將達到最高強度的颶風塞爾吉奧
形成2006年11月13日
消散2006年11月20日
最高風速1分鐘持續 110英里/小時(175公里/小時)
最低氣壓965毫巴百帕);28.5英寸汞柱
死亡
損失
影響地區格雷羅州
2006年太平洋颶風季的一部分

颶風塞爾吉奧(英語:Hurricane Sergio)是有紀錄以來東北太平洋在11月形成的第3強颶風,也是2006年太平洋颶風季第19場獲得命名的風暴和第11場颶風。系統於11月13日經墨西哥曼薩尼約以南約740公里海域的東風波發展而成,在向東南方向移動期間穩步增強,於11月15日達到持續風速每小時175公里的最高強度。氣旋接下來轉向北上,因風切變增多而開始減弱,此後又轉向西進,始終遠離墨西哥海岸,於11月20日在最初形成位置的西北偏西方向約515公里洋面消散。

風暴在墨西哥海岸沿線產生小雨,但總體影響很小。塞爾吉奧的形成標誌着2006年太平洋颶風季成為12年來最活躍的太平洋颶風季,也是數十年來首次在11月有多場熱帶風暴形成[1]。與此同時,塞爾吉奧還是11月1日後形成的最強太平洋颶風,也是11月持續時間最長的太平洋熱帶氣旋,一共存在了7天時間。

氣象歷史

根據薩菲爾-辛普森颶風風力等級的強度繪製的風暴路徑圖
圖例
  熱帶低氣壓(≤62 km/h)
  熱帶風暴(63–118 km/h)
  一級(119–153 km/h)
  二級(154–177 km/h)
  三級(178–208 km/h)
  四級(209–251 km/h)
  五級(≥252 km/h)
  未知

11月7日,一股東風波穿越中美洲進入東太平洋。其軸線周圍的對流區向西行進至中美洲和墨西哥南部,到11月12日進行至阿卡普爾科以南約645公里海域時已經變得更加集中。當天下午,氣象機構開始採用德沃夏克分析法分析這股擾動天氣,其對流繼續組織。[2]11月13日清晨,美國國家颶風中心認為系統有可能發展成熱帶低氣壓[3]。系統內的雷暴一度消退[4],但到11月13日時已發展出足夠的環流和有組織的對流,在墨西哥曼薩尼約以南約740公里洋面成為第二十一E號熱帶低氣壓,不過氣象部門實際上要到11小時後才將其歸類[2]

熱帶低氣壓成形後起初向西北方向移動[2],預計會在繼續向西北前進期間增強成熱帶風暴,最強風速約為每小時80公里。由於所在海域風切變較弱,氣旋中心附近的深層對流有所增長,帶狀特徵變得更加明顯。[5]受高空反氣旋氣流同對流層中濕氣的共同影響,低氣壓於11月14日升級成熱帶風暴並獲名「塞爾吉奧」(Sergio)。成為熱帶風暴後不久,塞爾吉奧轉向東南,估計這一轉向是因受東北方向的中到上層低壓槽產生的氣流影響。風暴穩步強化,於11月15日在阿卡普爾科西南方向約675公里洋面強化成颶風。深層對流中心的風眼非常清晰,尺寸較小,氣旋迅速增強,在成為颶風約6小時後達到風力時速175公里的最高強度。[2]

11月16日颶風塞爾吉奧的快速散射儀衛星圖像

塞爾吉奧達到最高強度時,美國國家颶風中心預計颶風還會繼續增強,風速增至每小時195公里[6]。但氣旋不久後就轉向北上,然後因西北方向的上層低壓槽導致風切變增多而逐漸減弱。到11月17日清晨,風暴西側深層對流的下層雲系對流已經部分暴露出來,估計塞爾吉奧於當天下午降級成熱帶風暴。受北面和東北方向的高壓脊影響,氣旋轉向西北,之後又改朝西面移動,在此期間逐漸減弱。11月18日,中心附近的深層對流出現重組,風速略有提高,但垂直風切變很快又令其減弱。[2]當晚,風暴行進至米卻肯州西南方向約300公里洋面,這也是塞爾吉奧距陸地最近的位置[7]。11月20日清晨,氣旋降級成熱帶低氣壓,最終於當晚在曼薩尼約西南方向約580公里洋面消散,消散位置在最初形成位置的西北偏西方向約515公里處[2]。風暴殘留繼續西進,其中的少量對流又持續了約一天後再完全消散[8]

影響和紀錄

氣象機構沒有因塞爾吉奧而發布熱帶氣旋警告或觀察預警[2]。不過,多份風暴公告表明墨西哥沿海地區有可能受到威脅,只是可能性很小。美國國家颶風中心認為哈利斯科州巴拉-德納維達有29%的可能出現熱帶風暴強度大風[9]。11月16至17日,颶風外圍雨帶在墨西哥沿海地區產生少量降水,其中以格雷羅州的鐵拉科羅拉達最高,約有50毫米[7]

塞爾吉奧於2006年11月形成,令這個月份成為有紀錄以來熱帶天氣活動最強烈的11月,也是1966年後首次有多場熱帶氣旋在11月的東北太平洋達到熱帶風暴強度。截至2015年,颶風塞爾吉奧仍然是11月第三強烈的太平洋颶風,也是這個月持續時間最長的東北太平洋熱帶氣旋。[10][1]

參見

參考資料

  1. ^ 1.0 1.1 Eastern North Pacific Tracks File 1949-2007.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8-03-21 [2009-01-15]. (原始內容 (plaintext)存檔於2009-01-15).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Richard Pasch; David Roberts. Hurricane Sergio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PDF)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6 [2016-01-3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10-02). 
  3. ^ Franklin. November 13 Tropical Weather Outlook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6. 
  4. ^ Brown; Pasch. November 13 Tropical Weather Outlook (2)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6. 
  5. ^ Pasch; Brown. Tropical Depression Twenty-One-E Special Discussion One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6 [2016-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02). 
  6. ^ Avila. Hurricane Sergio Discussion Nine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6 [2016-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02). 
  7. ^ 7.0 7.1 Servicio Meteorológico Nacional. Resumen del Huracan "Sergio" del Océano Pacífic (PDF) (報告). 2006 [2009-03-27].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9-03-27). 
  8. ^ Franklin. November 21 Tropical Weather Outlook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6. 
  9. ^ Avila. Hurricane Sergio Wind Speed Probabilities Fifteen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6 [2016-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02). 
  10. ^ Pasch; et al. Monthly Tropical Weather Summary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6-12-01 [2016-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17). 

外部連結

2006年太平洋颶風季的熱帶氣旋編輯
薩菲爾-辛普森颶風風力等級
TD TS C1 C2 C3 C4 C5



* 中太平洋颶風
# 大西洋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