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鮑康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鮑康(1810年—1881年),字子年,號觀古閣主人、巖寺人。安徽歙縣人。清末錢幣學家和金石學家。

生平

道光十九年(1839年)舉人,以內閣中書,歷經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及光緒五朝,官至四川夔州知府。隨叔父鮑桂星居京城。生平癖嗜泉幣。在京師與李佐賢呂堯仙諸人有同好,收藏多前人所未見,被同好尊為「泉師」。

叔父去世後移居長安。流寓秦中時,與蘇兆年張二銘有往來,並與古幣收藏家劉燕庭晨夕過從,互出所藏相質證,凡作偽之器,亦不復諱;主張戒矯、痴、誣三弊:「詆謨前哲,非笑同人,故創一解,戛戛生新,其弊也矯;按圖索驥,缺一不可,累百盈千,悉應屆我,其弊也痴;好異矜奇,侈為獨得,自欺欺人,強詞滋惑,其弊也誣」。晚年致仕,同治十一年(1872年),退隱臆園,又號臆園野人,專事著述。卒於光緒十一年[1]。著《觀古閣泉拓》、《觀古閣詩鈔》、《皇朝諡法考》五卷、《泉說》、《續泉說》各一卷。鮑康死後遺物由侄子鮑恩綬繼承,恩綬再傳長子鼎臣,因生活所迫,鼎臣在南昌變賣子年遺物[2]

注釋

  1. ^ 耿文光《萬卷精華樓讀書記》「觀古閣泉說」下有丙戌十月自記:「聞鮑子年於去年謝世」,鮑康該卒於光緒十一年乙酉。
  2. ^ 《清代學人列傳》(卷一):鮑康,字子年,安徽歙縣人。 以內閣中書,官至四川夔州知府。生平癖嗜泉幣。在京師,與呂佺孫堯仙、李佐賢竹朋、劉師陸青園諸人有同好,弆藏甚富,多前人所未見。流寓秦中時,與劉燕庭晨夕過從,互出所藏相質證。著《泉說》、《續泉說》各一卷。並裒其金石題跋成《觀古閣叢稿》初二、三集若干卷。刊燕庭遺槁,為《海東金石苑》一卷。《論泉絕句》一卷。又為青園刊其《虞夏贖金釋文》一卷。竹朋撰《古泉匯》,亦恆倚之襄助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