驛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驛道也被稱為古驛道,是古代中國設置驛站的通途大道,古代陸地交通主通道,同時也是屬於重要的軍事設施之一,主要用於轉輸軍用糧草物資、傳遞軍令軍情的通道。如著名的絲綢之路,古代的湖廣驛道南陽-襄陽驛道青蒿驛道梅關古驛道等。

古代官方驛道雲南驛在明朝和清朝時都是中國驛道系統中的重要咽喉要道,類似於今天的國道,在古稱官道,是由中央政府投資並按統一國家標準修建的國家公路系統,雲南驛現在保存的1·7公里長的青石板路,就是當時的官道,按一丈左右的標準建成,可以保證兩匹馬相向而行,通行無阻。古代驛道主要用於中央政府與地方的各種政務、經濟、軍事等公文信息傳遞、物資運輸、軍隊調動、軍隊後勤補給和官員出差、調任與巡視。也是中央政府對邊疆地區進行政治上控制的重要手段。而驛站是沿驛道設立的負責官方接待、信息傳遞,道路管理和軍隊供給的機構。驛道和驛站合稱為驛傳系統,作用相當於今天的郵政電訊、政府招待所和兵站。驛是古代對行省區驛傳設置的稱呼。台、站則指在邊疆地區的驛傳設置。

作為清代驛傳系統主體的驛站,在功能上與以往各代的驛站有所不同。在以前,驛站並不同時具備文報傳遞、官員接待、物資運輸三項功能,清代的驛站則是集三項功能於一身。由於驛傳系統在對全國統治中的重要地位,所以歷代都是由朝廷兵部直接進行管轄。

雲南驛在古代是中國驛道系統中的重要咽喉之地,所以雲南驛也是最早就有驛道的地方。同時這條路又是著名的茶馬古道的一部分,而茶馬古道是一條民間運輸物資的重要商道,在古代,官道和商道在某些路段是重合在一起的,那時從昆明到大理就是驛道與茶馬古道重合為一條路線。因此古代這裡又是商業馬幫來往和貨物集散地。由於在此設立驛站,驛名為雲南驛,所以後來驛站名就成為了當地地名。這裡當時是昆明到大理驛道11站中的第8站,是一個規模很大的驛站,它在清朝時是通往西藏、緬甸驛道的重要咽喉要地。林則徐作為欽差大臣到雲南時曾經在此住過。後來當地人把這個驛站稱為岑公祠,是因為清朝同治年間的雲貴總督岑毓英到此指揮鎮壓滇西杜文秀領導的回族起義,驛站中有一幢樓專供他居住,故得此名。

至清末古代的驛傳系統被現代的郵政體系所取代,驛站廢除。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