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門農巨像

座標25°43′14″N 32°36′38″E / 25.72056°N 32.61056°E / 25.72056; 32.61056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門農巨像
阿拉伯語:el-Colossat
2015年時的門農巨像
經緯度25°43′14″N 32°36′38″E / 25.72056°N 32.61056°E / 25.72056; 32.61056
位置盧克索西部
類型雕像
材料石英岩
高度18米(60英尺)
完工公元前1350年
紀念阿蒙霍特普三世

門農巨像(阿拉伯語:el-Colossates-Salamat )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的兩座巨大石像,它們矗立在底比斯墓地群最大的神廟阿蒙霍特普三世神廟遺蹟上。自公元前1350年建成時,便為古希臘人、古羅馬人、旅行者和埃及學家所熟知。[1] [2]兩座巨像上面留有107個羅馬時代的希臘文和拉丁文銘文,這些銘文可以追溯到公元20年至250年之間;北面巨像上的許多銘文都提到了希臘神話中的國王門農,以至於當時人們錯誤地認為這座巨像的原型就是他。[3]而學者們也正在研究將北方巨像當作「門農」是如何與整個底比斯墓地群的希臘名字「門農」聯繫起來的。[4]

巨像概況

這兩尊巨像是第十八王朝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約公元前14世紀)的坐像,他的雙手放在膝蓋上,目光朝向東方(在現代方位中實際上是東南方)的河流。在他雙腿旁邊的寶座上,雕刻有兩尊較小的人物雕像,分別是他的妻子泰伊王后和母親姆特姆維亞,側板上則雕刻了尼羅河哈皮

布魯克林博物館收藏的19世紀的門農巨像的照片

製作兩尊巨像所用的石英岩是從現代開羅附近的el-Gabal el Ahmar開採的,隨後通過陸路運輸來到了675公里外的底比斯(盧克索)。據信,這些石頭非常重,以至於埃及人將其運往尼羅河的上游。後來羅馬工程師用來重建北方巨像的石塊可能開採自自阿斯旺北部的埃德富。巨像腳下的石台高約4米,整體(包括石台)高約18米,重約720噸,[5] [6] [7]彼此間隔15米。

如今,這兩尊巨像都已嚴重受損,它們腰部以上幾乎無法辨認。南邊的巨像由一整塊石頭組成,而北邊的巨像在下半部有一個很大的裂縫,腰部以上則由五層石塊壘成,這五層石塊是後來羅馬人重建後留下來的。 英國考古學家威廉·阿布尼爵士(William de Wiveleslie Abney)認為巨像的重建工作是羅馬皇帝塞普蒂米烏斯·賽維魯主持進行的。[8]據信,儘管這兩座巨像的銘文和細節可能稍有不同,但兩者在建成時的樣子應該是完全相同的。

巨像最初矗立在阿蒙霍特普三世神廟第一塔門的入口處,阿蒙霍特普三世神廟是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在世期間建造的奇觀。在當時,這個神廟建築群是整個古埃及最大、最華麗的建築群。總占地面積達35公頃,即使是後來的競爭對手,比如拉美西斯二世拉美西姆神廟拉美西斯三世的拉美西斯三世神廟,在面積上也無法與它匹敵,就連阿蒙霍特普三世時期規模驚人的卡納克神廟在規模上都稍遜一籌。

側面板細節展示了兩側的神像哈皮浮雕,右邊是泰伊王后的雕像

然而,除了這兩尊巨像之外,阿蒙霍特普三世神廟如今所剩無幾。它矗立在尼羅河泛濫平原的邊緣,每年接連不斷的洪水侵蝕着它的地基——1840年代,大衛·羅伯茨(David Roberts)在石版畫中描繪了這兩座巨像被泛濫的河水包圍的景象。

羅馬時代銘文

人們在巨像上發現了107個來自羅馬時代的希臘文和拉丁文銘文,它們被刻下的年份在公元20年至公元250年之間。這些銘文使現代旅行者能夠將雕像與古典希臘和拉丁文學聯繫起來。[3]其中的許多銘文都包含了「門農」這個名字。

法國考古學家讓-安托萬·萊特龍(Jean-Antoine Letronne)在他1831年出版的書籍《La statue vocale de Memnon considerée dans ses rapports avec l'Égypte et la Grèce》[9]中首先對它們進行了詳細研究,然後在他的著作《Recueil des inscriptions grecques et》的第二卷 (1848) 中把它劃到了編目latines de l'Égypte當中。[10]

地震

神廟在建成後不久便在一次大地震中被摧毀,亞美尼亞地震研究所最近認定該地震發生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神廟被摧毀後,只剩下入口處的兩尊巨像仍然倖存。而巨像也在這之後公元前27年的一次強震中遭到了進一步的破壞。在這之後,羅馬人幫助修復了部分巨像。[11]

這場公元前1200年的強震導致地面上出現了許多裂縫,有不少完好的雕像掉入了這些裂縫中並被沙土掩埋。亞美尼亞/德國考古學家Hourig Sourouzian針對這些被掩埋的雕像進行了廣泛的挖掘和修復,他指出,該神廟建築群由三個塔門組成,每個塔門前都立有巨像,而在遠端是一個長方形的神廟,其中包括一個巨柱大廳。到目前為止,在神廟原址上已經重新豎立起四尊雕像,還有八尊雕像正等待被豎立。而盧克索博物館中約有200尊相關的雕像或雕像碎片,其中一部分已對外展出,另一部分仍在修復中。[12]

名稱

阿蒙霍特普三世神廟的現代阿拉伯語名稱是Kom el-Hatan,但它的羅馬名稱「門農神廟」更廣為人知。門農特洛伊戰爭英雄,他是埃塞俄比亞國王,曾率領他的軍隊從非洲進入小亞細亞以幫助保衛被圍困的城市,但最終被希臘第一勇士阿喀琉斯所殺。 據說門農(其名字的意思是「忠誠的「或「堅決的」[13] )是黎明女神厄俄斯的兒子。[14]據報道,北方巨像(見下文)會在黎明時發出哭泣的聲音,這兩尊巨像後來便被人們稱為門農巨像。最後,整個底比斯墓地群被普遍稱為 Memnonium [15],意為「西方的統治者」,就像被稱為西方之神的奧西里斯神一樣。

19世紀時,英國考古學家威廉·阿布尼爵士(William de Wiveleslie Abney)指出,「阿拉伯人稱這兩尊巨像分別為為『Shama』和『Tama』,當把它們放在一起時,它們則被稱為 Sanamat,即『偶像』」 [8]

聲音

公元前27年,一場大地震摧毀了北邊的巨像,巨像腰部以上的部分坍塌,腰部以下開裂。在它受損後,人們開始聽到巨像會發出特定的「聲音」,這種神奇的現象總是發生在日出後的一兩個小時或是黎明時分。有關這種聲音的記載多出現在2月和3月,但這可能是因為2月和3月是當時人們去埃及旅遊的旺季的緣故。[16]

希臘歷史學家和地理學家斯特拉博的記載是有關這種聲音的最早的文獻記載,他說他在公元前20年的一次實地考察中聽到了這種聲音,顯然這種奇特的現象當時已經廣為人知。[17]但人們對聽到的聲音的描述各不相同,斯特拉博說這聲音聽起來「像一次打擊」,[18]希臘地理學家保薩尼亞斯則將其比作「七弦琴的弦」斷裂的聲音,[19]也有人認為巨像發出的聲音類似銅管的敲擊聲[20]或口哨聲。 [21]其他古代資料來源包括老普林尼(他自己沒有聽到過,但他記錄了別人的經歷)、保薩尼亞斯塔西陀、斐洛斯脫拉德和尤維納利斯[16]此外,巨像的底座上刻有大約90位當時遊客們的銘文,他們也在銘文中提到了自己有沒有聽到過聲音。

「門農的聲音」的相關傳說在埃及以外廣為流傳,人們普遍認為聽到它的聲音便會帶來好運。這之後,包括幾位羅馬皇帝在內,絡繹不絕的遊客前來觀摩巨像。而最後一次聽到聲音的可信記錄是在公元196年。在羅馬時代後期,人們在巨像的上半部分添加了新的砂岩(巨像上半部分原本的殘存部分從未被發現)。有關這個重建的日期仍然未知,但人們普遍認為是大約公元199年,[22]羅馬皇帝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試圖討好神諭時重建的(根據記載,雖然他參觀了巨像,但沒有聽到過類似聲音)。[23][需要較佳來源]

針對這種現象,人們提出了各種解釋。主要有兩種理論:自然形成的或人為創造的。斯特拉博本人顯然距離太遠無法確定其性質:他表示他無法確定聲音來自基座、巨像破碎的上部區域,還是「站在巨像周圍的遊人的喧囂聲」。如果聲音是自然形成的的,那麼這種聲音很可能是由溫度升高導致的多孔岩石內的露水蒸發引起的。[24]

雖然極為罕見,但在其他一些埃及古蹟中也曾聽到過類似的聲音(比如卡納克)。在羅馬人為巨像上半部分增加重量後,巨像的聲音便再也沒有被聽到過了,這是駁斥人為製造聲音觀點的有利佐證[25]

在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也有一些人聽到過這種聲音。但這更像是作家或者當地人的惡作劇,當地人可能希望這種奇觀長期存在來增加他們當地的旅遊收入[來源請求]

照片集

現代影像

1876年門農巨像的照片

著名的歷史圖像

其他相關

參考

引文

  1. ^ Luxor, Egypt. BBC News. [2012-06-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19). 
  2. ^ Wilfong, T.; S. Sidebotham; J. Keenan; DARMC; R. Talbert; S. Gillies; T. Elliott; J. Becker. Places: 786066 (Memnon Colossi). Pleiades. [March 22,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3. ^ 3.0 3.1 Rosenmeyer, P.A. The Language of Ruins: Greek and Latin Inscriptions on the Memnon Colossu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8 [2022-02-13]. ISBN 978-0-19-062632-7. 
  4. ^ Adam Łukaszewicz, MEMNON, KING OF EGYP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 Journal of Juristic Papyrology, Vol. XXV, 1995, pp. 131-146: "Are two different etymologies of Memnonia and Memnon possible in the same area? We are approaching again the very essence of the problem. Is the name of Memnonia a derivative of the appellation of the vocal colossus or is that name independent from the name of Memnon applied to the statue of Amenhotep III? Consequently, the question is whether there was an Egyptian Memnon different from Amenhotep III or was the name of Nebmaatre the unique source of the Memnonian place-names in western Thebes?"
  5. ^ R. F. Heizer; F. Stross; T. R. Hester; A. Albee; I. Perlman; F. Asaro; H. Bowman. The Colossi of Memnon Revisited. Science (Science magazine). 1973-12-21, 182 (4118): 1219–1225. Bibcode:1973Sci...182.1219H. PMID 17811309. S2CID 39052980. doi:10.1126/science.182.4118.1219. 
  6. ^ "The Seventy Wonders of the Ancient World", edited by Chris Scarre (1999) Thames & Hudson, London
  7. ^ Time Life Lost Civilizations series: Ramses II: Magnificence on the Nile (1993)
  8. ^ 8.0 8.1 Thebes and its five greater temple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y William de Wiveleslie Abney; published 1876 by Sampson, Low, Marston, Searle, & Rivington; archived at the University of Heidelberg
  9. ^ Letronne, A.J. La statue vocale de Memnon considérée dans ses rapports avec l'Égypte et la Grèce: étude historique faisant suite aux recherches pour servir à l'histoire de l'Égypte pendant la domination des grecs et des romains. Imprimerie royale. 1833 (法語).  Also plates available her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0. ^ Recueil des inscriptions grecques et latines de l'Égypt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volume 2, planches
  11. ^ Archaeoseismological studies at the temple of Amenhotep III,Luxor, Egypt, Arkadi Karakhanyan et al,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Special Paper 471, 2010
  12. ^ Sourouzian, H. and Lawler, A.; Unearthing Egypt's Greatest Temple, Smithsonian Magazine 38, 46–53.
  13. ^ Liddell-Scott-Jones Greek-English Lexicon
  14. ^ Godwin, William. Lives of the Necromancers. London, F. J. Mason. 1876: 32. 
  15. ^ Strabo, Rerum Geographicarum. XVII 42-46
  16. ^ 16.0 16.1 Godwin 1876,第32頁.
  17. ^ I too, when I was present at the places with Aelius Gallus and his crowd of associates, both friends and soldiers, heard the noise at about the first hour, but whether it came from the base or from the colossus, or whether the noise was made on purpose by one of the men who were standing all round and near to the base, I am unable positively to assert; for on account of the uncertainty of the cause I am induced to believe anything rather than that the sound issued from stones thus fixed. Strabo, Rerum Geographicarum. XVII 1.46
  18. ^ Strabo, Rerum Geographicarum. XVII, 561
  19. ^ Pausania, Attica. I, XLII, 3.
  20. ^ Tacito, Annales. II, 61
  21. ^ Plinio, Naturalis Historiae. XXXVI, VII, 10-12.
  22. ^ Septimius Severus https://www.worldhistory.org/Septimius_Severu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3. ^ Colossi of Memnon https://www.atlasobscura.com/places/colossi-of-memn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4. ^ Colossi of Memnon: View of the northern colossi https://curate.nd.edu/show/b8515m63c0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5. ^ Colossi of Memnon § The Singing Statue https://www.worldhistory.org/Colossi_of_Memn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參考書目

  • Lord Curzon: "The Voice of Memnon" in Tales of Travel (1923)
  • Rupert T. Gould: "Three Strange Sounds: The Cry of Memnon" in Enigmas: Another Book of Unexplained Facts (1929)
  • Armin Wirsching: "Excursion on transport and erection of the Colossi" in: Armin Wirsching: Obelisken transportieren und aufrichten in Aegypten und in Rom (3rd ed. 2013) ISBN 978-3-8334-8513-8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