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僑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海外越南人
Người Việt hải ngoại
總人口
~4,000,000 (推估) [1]
分佈地區
 美國1,799,632 (2010)
 法國1,250,000 (2021)[2]
 柬埔寨600,000[3]
 日本441,968 (2019)[4]
 澳大利亞294,798 (2016)[5]
 臺灣247,817 (2021)[6]
 加拿大157,450 (2011)[7]
 德國150,000 (2011)[8]
 南韓143,000 (2013)[9]
 捷克83,000 (2011)[10]
 馬來西亞70,000 (2013)[11]
 英國55,000[12]
 波蘭50,000
 老撾30,000 (2012)[13]
中國大陸36,205 (2010)[a][14]
 挪威21,721 (2014)[15]
 荷蘭20,603 (2014)[16]
 阿聯酋20,000[17]
 瑞典17,085 (2015)[18]
 比利時14,000 (2012)
 俄羅斯13,954 (2010)[19]
 泰國10,000[20]
 丹麥14,669 (2014)[21]
 瑞士14,496
 卡達8,000 (2008)[22]
 新西蘭6,660 (2013)[23]
 芬蘭4,645[24]
 烏克蘭3,850 (2001)[25]
 匈牙利3,019 (2011)[26]
 義大利3,000 (2004–2005)[27]
 斯洛伐克3,000[28]
 保加利亞2,600 (2015)[29]

越僑越南語Việt Kiều越僑?)或海外越南人越南語người Việt hải ngoại𠊛越海外?)、越南移民,指的是長期生活在越南以外的國家或地區的具有越南血統的人。海外越南人的人數大約有三百萬,其中約30萬人是1975年西貢陷落前移居海外的(主要目的地國為越南的鄰國如柬埔寨泰國老撾等,或西方國家如法國美國)。

名稱

起初,「越僑」(越南語Việt Kiều越僑)這一詞主要指的是寄居海外並未入籍他國的越南人。近年來,該詞在越南人的使用中開始發生意義上的變化,很多僑居外國並已入籍他國或取得他國永久居留權的越南人也被稱為「越僑」,即使他們不再符合「僑」(越南語Kiều)的含義。該詞現在也常被越南官方媒體所使用。然而,很多海外越南人卻較少使用這一詞來稱呼自己,他們多傾向於使用「海外越南人」(越南語người Việt hải ngoại𠊛越海外)的稱呼方式,偶爾也會使用「自由越南人」(越南語Người Việt Tự Do𠊛越自由)的稱呼。

海外分布情況

海外越南人通常可以分為四種,此四種海外越南人間的互相聯繫和影響比較少。

  • 1975年以前就已移居越南以外國家的越南人。他們大多居住在越南的鄰國,如柬埔寨老撾中國等。這些海外越南人通常不被越南本國國民視為「越僑」。在法屬時期,也有很多越南人移居法國或其他法語地區,如魁北克等。
  • 1975年430事件以後移居海外的越南人及其後裔。他們占據了海外越南人人數中的很大部分,其大多居住在工業化國家和地區,如北美西歐澳大利亞等地。
  • 第三類海外越南人主要是曾在東歐前蘇聯國家留學或工作的越南人,蘇聯解體後他們選擇留在當地。這些人主要分布在中歐東歐地區。
  • 第四類海外越南人主要是20世紀80年代以後的經濟移民,他們大多居住在台灣日本韓國等地。他們當中也包括了通過婚姻中介嫁到台灣或韓國的越南女性。

 美國

根據2000年的人口普查,美國國內有約120萬越南裔美國人,其人數占海外越南人總數的三分之一以上。他們大多數居住在美國西部的大城市,尤其是加利福尼亞得克薩斯,其中又以加利福尼亞的奧蘭治聖何塞、得克薩斯的休斯頓的人口較為集中。由於他們中的絕大多數是1975年430事件後為逃避北越統治而離開越南的,他們對越南共產黨(越共)政府多為反對態度[30][31]

2005年,越南裔美國人人口已經超過150萬。

參考:美國越南裔人定居城市列表英語List of U.S. cities with large Vietnamese American populations美國越南裔人列表英語List of Vietnamese Americans越南裔美國人名單英語List of Vietnamese Americans小西貢

 柬埔寨

京族曾經是柬埔寨人數最多的少數民族,他們伴隨著越南對柬埔寨的殖民統治而來,因而常與高棉人產生衝突。他們之間的摩擦主要源於兩國之間幾百年以來的歷史矛盾和軍事衝突。以前越南(安南)多次侵略柬埔寨的高棉國和附近的占婆國,越南在歷次開疆拓土過程中,不僅完全吞併了古老的占婆國,而且佔領了原屬於柬埔寨東部的大量沿海土地(下高棉)。柬埔寨的主要政黨也常對少數民族的越南人(京族)進行權力限制,以防其勢力擴大而威脅到柬埔寨的國家安全和獨立。

 法國

由於法國對越南的殖民統治,1900年代初,即有越南人開始移居法國,但為數並不太多。主要的移民潮源于越戰結束的1975年西貢陷落後。與北美和澳洲的越南人不同的是,法國很少有集中的越南人聚居區(雖然很多越南人在巴黎的唐人街開設店鋪),其融入法國社會的程度也比美國、加拿大或澳大利亞的越南裔相對更高,這多是因為他們對法國文化、歷史和語言的了解。

越南裔法國人在較好的融入法國社會的同時也仍與越南保持着緊密的聯繫。第一代在法越南難民繼續堅持傳統的價值觀,第二代生於法國的越南裔則更認同法國文化,他們中的大部分不會說或聽不懂越南語[32]。移民的融合程度以及他們在法國的地位在過去的十幾年中是法國社會的一個凸顯的問題。而大多數法國人對越南移民的評價比對其他國家的移民的更好,這部分是因為其高度融入法國社會,以及經濟和文化素質方面的優勢。多數越南裔法國人生活在巴黎及其周邊地區,已有相當多的越南裔生活在法國東南部的大城市,如馬賽里昂

2006年,越南裔法國人的人口據估計約有250000人。

 澳大利亞

越南裔澳大利亞人是澳大利亞的第七大民族,根據2006年的人口普查,其人口為159848[33]越南語是該國第六大最常被使用的語言,其共有194,863個使用者[34]。他們在收入和社會地位上存在較大的差異,很多越南裔澳大利亞人生活在上層社會,已有部分從事白領工作。在澳大利亞出生的越南裔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高於平均水準。2001年,在越南出生的越南裔的勞動參與率為61%,略低於在澳出生者(63%)[35]。四分之三以上的越南裔澳大利亞人居住在新南威爾士州(40.7%)和 維多利亞州(36.8%)。他們大多數是越南戰爭西貢陷落以後來到澳大利亞的。

越南大姓的是澳大利亞的第七大姓氏[36],在墨爾本的電話號碼簿上為第二大姓氏,僅次於「史密斯」[37]

 加拿大

根據2001年的調查,加拿大擁有151,410人的越南裔居民。其中安大略有67,450人,魁北克有28,310人(他們中的一部分在1975年西貢陷落以前就已生活在魁北克),阿爾伯塔有21,490人。他們與越南裔美國人有很多相似點。1980年代以來,溫哥華成為了越南移民者的一個新的主要移民目的地。

中國大陸

在中國的部分地區,一些民族自古就生活在中國與越南。同朝鮮族一樣,他們被認為是屬於中國56個民族之一的京族。中國境內的京族祖先是16世紀初開始陸續從越南北部的塗山等地遷徙而來的,至今約有500年的歷史。其主要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東興市江平鎮巫頭澫尾山心三個海島,俗稱「京族三島」,基本上能夠通用粵語漢字。據2000年的統計,京族有人口2.25萬人,此不包括在中國工作和留學的越南人。也有少部分在華印支難民為越南京族人。

 香港

越南人移民香港始於1975年越南戰爭430事件結束時,當時越南船民投奔怒海向各個方向逃離越南。那些在香港上陸的難民,在尋找到第三國之前,被安置在難民營中;最終,根據香港政府的綜合行動計劃Comprehensive Plan of Action)(甄別政策),新到達香港的越南人被分為政治難民和經濟移民者;那些被認為是經濟移民者的將失去再定居海外的權利。

臺灣

在台越南人是指居住在台灣越南人,其中包括越戰西貢陷落後的難民,以及前往台灣工作、或是與台灣人結婚並移居台灣的越南人。除了經由合法手續前往台灣之外,有一些在台越南人是非法移民[38],也有一些是人口販賣的受害者。此外,在台灣的越南人有些是越南華人[39]

根據中華民國內政部在2006年的統計,台灣有大約104807名居留於台灣的越南籍人士[40];大部分的身分是勞工,到2007年10月為止,於台灣工作的越南勞工共有69464人[41]。而2006年歸化為中華民國國籍的越南人共有10173人[42],佔該年歸化中華民國總人數的85%;其中多數是女性,嫁給中華民國國民。

 俄羅斯

根據2002年全俄羅斯國勢調査,越南裔俄羅斯人構成了俄羅斯的第72大少數民族。調查顯示其人數為26205。是海外越南人人數最少的[43]。而非官方的統計卻顯示其人口數在100000到150000之間[44][45]

 德國

越南裔德國聯邦副總理菲利普·羅斯勒

越南裔在德國是最大的亞裔族群[46]。在德國西部,大多數越南人於1960年代或1970年代以越戰難民的身份到來。大型的越南人社區主要源於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與北越政府的互助協定。根據這些協定,來自越南的工作者被派往東德,他們很快建立了最大的移民群體[47],並被提供技術上的訓練。柏林牆倒之後,他們中的很多留在了德國,儘管其常受到一些非公正待遇,尤其是德國統一之初。

 大韓民國

現在,越南人在韓國主要為勞工和通過婚姻中介而嫁到當地的女性[48][49]。亦有少部分越南人在1975年以前就已定居韓國。

在1400年代,有數千越南李朝遺民跟隨李氏皇族李龍祥越南語Lý Long Tường韓語:리룡상)來到朝鮮半島。他們的後裔如今已經大部分融入朝鮮民族中,分布在北朝鮮南韓,著名的有花山李氏旌善李氏。據報道,1958年11月6日,當時的韓國總統李承晚在訪問南越時,稱自己是李龍祥的後裔[50][51]。這些越南人的居住設施(如寺廟祠堂)等至今仍有所保留。

 日本

2004年,有26018名越南人居住在日本[52]。近代,越南學生於20世紀初開始來日本留學[53]。而構成其人口的主要部分是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的來日的越戰難民,以及少量的始於1994年來日的勞工。[54][55]

與越南的關係

海外越南人與越南本國的關係通常表現為兩極分化的情況,主要是親善和敵對此兩種。總的來說,居住在北美、西歐、澳洲的越南人(他們占據了海外越南人人口的的很大比例)多對越南現政府持反對態度。因為這群人大部分都是因為越南戰爭430事件前後移民至這些國家。而居住在中歐、東歐的越南裔多對越南現政府表現的比較親善,他們大多數曾被派到前社會主義國家參加培訓。2005年6月,越南總理潘文啟訪問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時曾遇到幾百越南裔美國人的抗議者,而此地距離最大的越南裔聚居地很遠。另外,多數1975年前就移民海外的越南人對現在的越南政府的態度則介於兩個極端之間。

近年來,特別是越南革新開放後,這種關係逐漸有改善的趨勢。前越南共和國總理阮高祺曾於2004年回到越南,並對他的此段經歷持積極態度。知名的流亡藝術家們也開始回越南舉辦活動(他們中一些人在回越南後,受到了越南流亡者社區的反對和抵制)。廣為人知的例子是,作曲家范維越南語Phạm Duy)曾於在1975年後一直生活在美國加利福尼亞的米德威市中途市英語Midway City, California),其已回到胡志明市並打算在此度過餘生。越南政府對那些1975年後離開越南的人較少採取敵對態度。根據越南政府的數據,1987年有8,000名海外越南人歸國探訪,2004年則有430,000名海外越南人歸國探訪。

革新開放後,越南政府較為積極的歡迎海外越南裔回國,因為他們將會從海外帶回越南需要的大量資金和技術。越南政府對越僑的看法從「卑怯的叛徒」已轉變為「越南人民的重要部分」或「越南民族不可分割的一塊」。越南政府制定了多項法律以方便越僑歸國投資,包括允許他們擁有自己的地產,而部分歸國越僑商人仍抱怨未得到公平對待。

2007年七月,越南國家主席阮明哲訪問美國,他的行程之一便是訪問加州橘郡小西貢,越南海外最大的越僑聚居區)。為降低其他干擾因素,行程計劃的詳細情況事先並未公布[56]。在其訪問期間,有數千人在華盛頓和奧蘭治舉行抗議活動[57][58]

腳注

  1. ^ 僅在中國大陸的越南籍人士,不包括中國籍京族及港澳台所有京族及越南籍人士。
  1. ^ Vietnamese Diaspora (PDF). Review of Vietnamese Migration Abroad.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Vietnam: 29. [2015-04-10].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5-04-10). 
  2. ^ Étude de la Transmission Familiale et de la Practique du Parler Franco-Vietnamie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in French) Retrieved on 22-11-2021.
  3. ^ CIA – The World Factbook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Cia.gov. Retrieved on 2011-05-30.
  4. ^ 令和元年末現在における在留外国人数について. [2021-0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4). 
  5. ^ 存档副本. [2017-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5). 
  6. ^ 外僑居留人數統計表11007. [2021-08-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08). 
  7. ^ [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Statistics Canada, 2011 Census
  8. ^ [2]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on 2015-12-15.
  9. ^ [3]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on 2014-06-15.
  10. ^ [4] Research Gate. Retrieved on 2016-05-02.
  11. ^ Malaysia to raise minimum wage for Vietnamese laborers. Thanh Nien News. 2013-03-01 [2014-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11). 
  12. ^ Vietnamese Community in Great Britain. Runnymede Trust. [2008-1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5-11). 
  13. ^ Cộng đồng người Việt tại Lào mừng lễ Vu Lan [Vietnamese community in Laos celebrates Ghost Festival], Voice of Vietnam, 2012-08-31 [2012-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8) 
  14. ^ Major Figures on Residents from 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 and Foreigners Covered by 2010 Population Census.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China. 2011-04-29 [2011-05-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14). 
  15. ^ "Immigrants and Norwegian-born to immigrant parents, 1 January 2014"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Statistics Norway. Accessed 29 April 2014.
  16. ^ Bevolking; generatie, geslacht, leeftijd en herkomstgroepering, 1 januari. Statistics Netherlands. [2014-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12) (荷蘭語). 
  17. ^ Embassy of the UAE in Hanoi » Vietnam - UAE Relations-Bilateral relations between UAE - Vietnam.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10). 
  18. ^ Foreign–born persons by country of birth and year. Statistics Sweden. [2015-10-19]. [永久失效連結]
  19. ^ Demoskop Weekly. [2017-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2) (俄語). Demoskop Weekly No 543-544
  20. ^ Việt Nam và Thái Lan hợp tác dạy tiếng Việ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Vietbao.vn (2008-07-14). Retrieved on 2011-05-30.
  21. ^ FOLK2: Population 1. January by sex, age, ancestry, country of origin and citizenship. Statistics Denmark. [2015-1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26). 
  22. ^ [5]
  23. ^ 2013 Census ethnic group profiles: Vietnamese. Statistics New Zealand. [2014-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18). 
  24. ^ Người Việt ở Phần Lan náo nức chuẩn bị Tết Mậu Tý – Tiền Phong Online. Tienphong.vn. Retrieved on 2011-05-30.
  25. ^ All-Ukrainian Population Census 2001: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population by nationality and mother tongu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State Statistics Committee of Ukraine. Retrieved 4 September 2012
  26. ^ Népszámlálás 201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trieved on 2013-03-28.
  27. ^ Cộng đồng người Việt Nam ở nước ngoài đầu thế kỷ XXI: Số liệu và Bình luận. QueHuongOnline. February 2006 [2014-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09) (越南語). 
  28. ^ Bộ Ngoại giao Việt Nam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7-05-03.
  29. ^ Кръстева, Анна; Евгения Мицева; et al. Виетнамци. Имиграцията в България (PDF). София: IMIR. 2005. ISBN 954-8872-56-0.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8-12-19). 
  30. ^ Collet, Christian. The Determinants of Vietnamese American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Findings from the January 2000 Orange County Register Poll (PDF). 2000 Annual Meeting of the Association of Asian American. Scottsdale, Arizona. 2000-05-26.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8年9月10日). 
  31. ^ Ong, Nhu-Ngoc T.; Meyer, David S., Protest and Political Incorporation: Vietnamese American Protests, 1975-2001,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Democracy, 2004-04-01, 04 (08) [2009-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8-17) 
  32. ^ Blanc, Marie-Eve, Vietnamese in France, Ember, Carol (編), Encyclopedia of Diasporas: Immigrant and Refugee Cultures Around the World, Springer: 1162, 2004 [2009-05-16], ISBN 978-0-306-483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4) 
  33. ^ 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Birth of Person (full classification list) by Sex&producttype=Census Tables&method=Place of Usual Residence&areacode=0 ABS Census - Country of Birth, 2006 請檢查|url=值 (幫助). 2007-06-04 [20078-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9-02). 
  34. ^ 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Language Spoken at Home by Sex - Australia. 2007-06-27 [2007-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2-01). 
  35. ^ 1301.0 Year Book Australia, 2005. [2009-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5-10). 
  36. ^ The Age. Nguyens keeping up with the Joneses. [2006-09-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13). 
  37. ^ Melbourne City Council. City of Melbourne - Multicultural Communities - Vietnamese. [2006-1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0-04). 
  38. ^ 台灣、中國、越南三方合作搞偷渡 16越南人 搶灘落網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3-11-09. - 自由時報
  39. ^ 楊聰榮。《從越南觀點看越南台灣人:越僑全球化與移民精神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40. ^ 外僑居留人數按國籍分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中華民國內政部
  41. ^ 外籍勞工人數-按國籍分[永久失效連結] - 中華民國勞委會
  42. ^ 我國國籍之歸化、回復及喪失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7-02-26. - 中華民國內政部
  43. ^ (俄文) Население по национальности и владению русским языком по субъектам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Microsoft Excel). Федеральная служба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статистики. [2006-1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07). 
  44. ^ Blagov, Sergei. Russian rhetoric fails to boost business. Asia Times. 2000-02-08 [2007-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0-18). 
  45. ^ (越南文) Cộng đồng người Việt Nam ở nước ngoài. Quê Hương. 2005-03-09 [2007-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2-24). 
  46. ^ Statistisches Bundesamt Deutschland - Startseite. [2009-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07). 
  47. ^ Die DDR war unser Vorbild: Erfahrungen von Vietnamesen in der DDR. [2009-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27). 
  48. ^ Nguyen, Nhu. The Reality: Vietnamese Migrant Workers in South Korea. Ho Chi Minh City, Vietnam: Mobility Research and Support Center. 1999. 
  49. ^ Onishi, Norimitsu. Marriage brokers in Vietnam cater to S. Korean bachelors.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2007-02-21 [2007-03-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2-23). 
  50. ^ Trung Nghia, Đi tìm dòng họ Lý ở Hàn Quốc: 800 năm hoài cố hương (Looking for the Lee family in Korea), Tuoi Tre, 2006-11-14 [2007-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29) 
  51. ^ 花山李氏 (The Hwasan Lee clan), RootsInfo Korea, 2007 [2007-07-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26) 
  52. ^ 平成16年末現在における外国人登録者統計について (About the statistics of registered foreigners at 2004 year-end) (PDF). Japan: Ministry of Justice. June 2005.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8-05-28). 
  53. ^ Tran, My-Van. A Vietnamese Royal Exile in Japan: Prince Cuong De (1882-1951). Routledge. 2005: 3–5, 41–47. ISBN 0415297168. 
  54. ^ Shingaki, Masami; Shinichi Asano. The lifestyles and ethnic identity of Vietnamese youth residing in Japan. Roger Goodman (編). Global Japan: The Experience of Japan's New Immigrant and Overseas Communities. Routledge: pp. 165–176. 2003. ISBN 0-415-29741-9. 
  55. ^ Anh, Dang Nguyen. Labour Emigration and Emigration Pressures in Transitional Vietnam. Robyn R. Iredale (編). Migration in the Asia Pacific: Population, Settlement and Citizenship Issues.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pp. 169–180. 2003. ISBN 1-84064-860-0. 
  56. ^ Mike Anton. Rumored visit has Little Saigon abuzz. Los Angeles Times. 2007-06-19 [2007-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2-27). 
  57. ^ Deepa Bharath, Mary Ann Milbourn and Norberto Santana Jr. Making their voices heard. Orange County Register. 2007-06-22 [2007-0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6-24). 
  58. ^ Jeanette Steele. Vietnam president's visit sparks protest. San Diego Union-Tribune. 2007-06-24 [2007-0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6-30).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