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情 (電影)
誘心人 Closer | |
---|---|
基本資料 | |
導演 | 邁克·尼科爾斯 |
監製 | 邁克·尼科爾斯 卡里·布洛考(Cary Brokaw) 約翰·凱利 |
編劇 | 派崔克·馬柏 |
原著 | Closer[*] |
主演 | 茱莉婭·羅伯茨 裘德·洛 娜塔莉·波特曼 克萊夫·歐文 |
配樂 | 蘇珊娜·佩里奇 |
攝影 | 斯蒂芬·戈德布拉特 |
剪輯 | 約翰·布盧姆 安東尼婭·范·德里梅倫(Antonia Van Drimmelen) |
製片商 | 哥倫比亞電影公司 |
片長 | 98分鐘 |
產地 | 美國 |
語言 | 英語 |
上映及發行 | |
上映日期 | 2004年12月3日 |
發行商 | 新力影業 |
預算 | 2千7百萬美元[1] |
票房 | 115,505,027美元 |
各地片名 | |
香港 | 誘心人 |
臺灣 | 偷情 |
新加坡 | 誘惑的心 |
《誘心人》(英語:Closer)是一部2004年的美國劇情電影,由邁克·尼科爾斯執導及監製,茱莉婭·羅伯茨、娜塔莉·波特曼、裘德·洛及克萊夫·歐文主演。
故事改編自1997年的同名舞台劇,劇本更是由此劇的劇作家帕特里克·馬伯親自執筆。舞台劇(及電影)的內容皆和莫札特的歌劇《女人皆如此》很相似,可說是此歌劇的現代版;兩者亦不時提到該歌劇,而電影更以歌劇的音樂為配樂。
舞台劇上演時,主角之一Dan是由克萊夫·歐文扮演,而在電影中,此角色的演員卻是裘德·洛。
劇情
在倫敦的一個早晨,作家丹-伍爾夫遇到了一個被車撞倒的美麗的美國女人,她不習慣英國的交通方向。在從醫院回來的路上,他們在普士文公園停下。丹問她的名字,她說是愛麗絲-艾雷斯。他們很快就成了戀人。
一年後,丹根據愛麗絲的生活寫了一本小說。在為小說拍照宣傳時,他與美國攝影師安娜-卡梅倫調情並接吻。丹試圖勸說安娜與他發生關係,但他們的談話因愛麗絲的回來而中斷。愛麗絲接着問安娜是否可以給她也拍一張肖像。安娜同意了,而愛麗絲要求丹在拍照時不要打擾他們。在拍照的時候,愛麗絲向安娜透露她偷聽到了他們的談話,她一邊哭一邊拍照。愛麗絲沒有告訴丹她聽到了什麼,他們的關係繼續下去,但丹花了一年時間來沉思他對安娜的感覺。
又過了一年,丹進入一個網絡性愛聊天室,與英國皮膚科醫生拉里-格雷交談。丹假裝是安娜,並邀請拉里在水族館見面(安娜曾告訴丹她經常去那裡)。拉里去赴約,偶然遇到了安娜,並得知自己是一個惡作劇的受害者。安娜告訴拉里,惡作劇很可能是丹搞的。很快,安娜和拉里成為一對。
四個月後,在安娜的攝影展上,拉里見到了愛麗絲,他從正在展出的她流淚的照片中認出了她。拉里從與安娜的談話中知道,愛麗絲和丹是一對。丹勸說安娜與他交往。他們對各自的情人進行了一年的出軌,儘管安娜和拉里在這一年中結婚。最終,安娜和丹分別向各自的伴侶坦白了這段婚外情,他們都離開了各自的關係。
愛麗絲心碎了,再次成為一名脫衣舞女。有一天,拉里在脫衣舞俱樂部意外地碰到了她。他問她的真名,她說是簡-瓊斯。他要求做愛,但她拒絕了。後來,拉里和安娜見面喝咖啡。她要求他簽署他們的離婚文件,拉里的條件是與他上床,這樣他就會簽署文件。安娜和丹見面,在她透露離婚文件已經簽署後,丹意識到她已經和拉里發生了關係。安娜表示她這樣做是為了讓拉里永遠離開,但丹很生氣,不相信她。
心煩意亂的丹後來與拉里對質,試圖讓安娜回來。拉里說安娜從未提交過簽署的離婚文件,並建議他回到愛麗絲身邊。愛麗絲把丹接了回來,他們計劃到美國去度假。在蓋特威克機場的酒店房間裡慶祝重歸於好時,他們談到了他們相遇的方式。在提到拉里後,丹問是否與他發生了關係。愛麗絲說不再愛丹了,她也確實和拉里睡過。丹原諒了她,但愛麗絲堅持說已經結束了,並讓他離開。丹在吵架中打了愛麗絲一巴掌。
在影片的結尾,拉里和安娜在一起,而愛麗絲獨自回到了紐約。當她通過移民檢查站時,她的護照顯示她的真名是簡-瓊斯,這表明她在與丹的四年關係中一直對自己的名字撒謊,但卻對拉里說了實話,儘管他不相信。回到倫敦後,丹回到郵差公園,注意到英勇自我犧牲紀念碑的地磚上有愛麗絲-艾爾斯的名字。艾爾斯的獻詞是獻給一位年輕女子的,"她以無畏的行為 "和 "以她自己年輕的生命為代價",從火災中救出了三個孩子。
最後一個場景與第一個場景相似,顯示簡獨自走在紐約的大街上,被周圍的幾個男人盯着看。她穿過一個人行橫道,上面掛着 "Don't Walk"標誌。
評價
提名及獲獎
電影贏得以下獎項:
年份 | 獎 | 類別 – 獲獎者 |
---|---|---|
2005 | BAFTA獎 | 最佳男配角 – 克萊夫·歐文 |
2005 | 金球獎 | 最佳電影男配角 – 克萊夫·歐文 |
最佳電影女配角 – 娜塔莉·波特曼 | ||
2005 | Las Vegas Film Critics Society | 最佳男配角 – 克萊夫·歐文 |
2004 | 國家評論協會 | Best Acting by an Ensemble – 裘德·洛、克萊夫·歐文、娜塔莉·波特曼及茱莉婭·羅伯茨 |
2004 | 紐約影評人協會 | 最佳男配角 – 克萊夫·歐文 |
2004 | San Diego Film Critics Society | 最佳女配角 – 娜塔莉·波特曼 |
2004 | Toronto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 最佳男配角 – 克萊夫·歐文 |
電影在以下獎項中被提名:
年份 | 獎 | 類別 – 入圍者 |
---|---|---|
2005 | 奧斯卡金像獎 | 奧斯卡最佳男配角 – 克萊夫·歐文 |
奧斯卡最佳女配角 – 娜塔莉·波特曼 | ||
2005 | American Screenwriters Association | Discover Screenwriting Award – Patrick Marber |
2005 | BAFTA獎 | 最佳改編劇本 – Patrick Marber |
最佳女配角 – 娜塔莉·波特曼 | ||
2005 | Broadcast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 Best Acting Ensemble – 裘德·洛、克萊夫·歐文、娜塔莉·波特曼及茱莉婭·羅伯茨 |
最佳男配角 – 克萊夫·歐文 | ||
最佳女配角 – 娜塔莉·波特曼 | ||
2005 | 金球獎 | 最佳電影導演 – 邁克·尼科爾斯 |
最佳戲劇類電影 | ||
最佳電影劇本 – Patrick Marber | ||
2005 | Online Film Critics Society | 最佳改編劇本 – Patrick Marber |
最佳男配角 – 克萊夫·歐文 | ||
最佳女配角 – 娜塔莉·波特曼 | ||
2005 | Satellite Award | 最佳男配角,劇情片 – 克萊夫·歐文 |
最佳女配角,劇情片 – 娜塔莉·波特曼 | ||
最佳剪接 – John Bloom and Antonia Van Drimmelen | ||
最佳改編劇本 – Patrick Marber | ||
2005 | 青少年選擇獎 | 票選電影女演員:劇情類 – 娜塔莉·波特曼 |
參考
- ^ boxofficemojo.com. Closer (2004). [21 March 2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