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什庫大街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座標39°55′39″N 116°22′25″E / 39.92738°N 116.37370°E / 39.92738; 116.37370

西什库大街
XISHIKU DAJIE
地點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西城區
附近主要建築物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門診部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第二住院部
北京市第四中學
西什庫教堂
起點地安門西大街
終點西安門大街

西什庫大街是位於中國北京市西城區東北部的一條大街。

簡介

民國十年(1921年)建成的北平公立第四中學校校門正面,位於西什庫大街西側,現已遷入北京四中校園內。

西什庫大街北起地安門西大街,連接德勝門內大街,南至西安門大街。原來該大街南北兩端有轉彎,北端向東折,南端向西折。2000年代,該大街調直拓寬,北端改為略向東北彎曲的道路,南端除保留向西折的原路外,又新辟了一條筆直南下的道路,形成了岔路。明朝時,在此設置十庫,故名。「什」即「十」。劉若愚《明宮史》載,內廷有甲字庫、乙字庫、丙字庫、丁字庫、戊字庫、承運庫、廣盈庫、廣惠庫、廣積庫、贓罰庫,貯備物資,「總謂之十庫」。自戊字庫之後,不使用天干的原因是「己者,已也,止也。是以不得不改用別名也」。贓罰庫位於今永祥里以及愛民一巷,其餘九庫從今地安門西大街到今西什庫教堂南端,依次排列,位於今西什庫大街西側。如今,九庫舊址自北向南依次為金台飯店北京市第四中學全國人大會議中心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第二住院部、北京市第三十九中學西什庫教堂北京大學口腔醫院第一門診部等。西什庫大街東側如今則有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門診部等單位。[1]

西什庫教堂俗稱「北堂」,清朝光緒十三年(1887年)由蠶池口(今府右街北端)遷建至此地。教堂位於今大紅羅廠街南至西什庫大街南口以北,西黃城根北街至西什庫大街之間。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曾被北京市第三十九中學北京市低壓電器廠等單位占用,後歸還天主教教會使用。[1]

西什庫大街,清朝末年至中華民國時期,南段稱「西什庫」,中段稱「西什庫東夾道」,大紅羅廠街迤北稱「後庫」。 1965年,合併統稱為「西什庫大街」。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稱「集體化路」,後恢復原名。[1]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北京地名典,中國文聯出版社,2008年,第15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