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嶺戰鬥
38°15′18″N 128°02′16.8″E / 38.25500°N 128.038000°E
血染嶺戰鬥 | |||||||
---|---|---|---|---|---|---|---|
亥安盆地、傷心嶺、血染嶺地圖 | |||||||
| |||||||
參戰方 | |||||||
北韓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
| ||||||
參戰單位 | |||||||
朝鮮人民軍第5軍第12師與第6師交界處[1] |
韓5師第36團 美國步兵第2師 | ||||||
兵力 | |||||||
朝鮮人民軍第5軍第12師 約10000人 |
美國步兵第2師 約17000人 | ||||||
傷亡與損失 | |||||||
|
|
血染嶺戰鬥(韓語:피의 능선 전투;英語:Battle of Bloody Ridge;港台譯作「喋血嶺作戰」),是朝鮮戰爭1951年夏季聯合國軍攻勢戰役中的一場戰鬥[1]。
戰前背景
1951年夏季,朝鮮戰爭停戰談判在開城舉行。聯合國軍掌握地面戰場主動權,首先在戰線東部朝鮮人民軍固守的陣地發動進攻試探朝方的防禦戰力。美軍第八集團軍司令官詹姆斯·范佛里特上將命令美十軍軍長克洛維斯·拜爾斯拔除朝軍在後稱「血染嶺」的炮兵觀察所。該高地可以俯瞰楊口盆地北部的堪薩斯線陣地,並能準確指揮炮兵火力封鎖大愚山(1179高地)以南的楊口至亥安盆地的公路。范佛里特認為韓國陸軍缺少戰鬥信心,需要經過殘酷戰鬥鍛煉才能形成能力自信,因此指示拜爾斯用韓軍發動拔點進攻戰鬥。拜爾斯把韓五師第36團配屬給美二師,發動對「血染嶺」的進攻。
「血染嶺」是一個L形的山嶺,有3座山峰,最西邊的983高地是最高點,東側為940高地,東北為773高地。美二師陣地位於983高地以南2英里(3.2公里)。[3]
戰鬥經過
1951年8月18日早晨6時,韓36團在美二師7個炮兵營、3個坦克連、2個重迫擊炮連的火力支援下,發動對983高地進攻。進攻持續了五天,高地易手10次,美軍平均每天向高地傾瀉4萬發重炮彈,至8月22日中午韓36團攻占高地的地表陣地。但8月25日晚上朝軍發動反擊,重新奪回高地。此時韓36團已經傷亡1000餘人,未能取得鞏固的進展。美二師師長克拉克·拉夫納少將不得不派遣美軍步兵第9團第二營於8月27日投入戰鬥攻擊940高地,以支援頓兵於983高地的韓軍。但朝軍在兩個高地頑強固守陣地。慘重傷亡與無法取得進展導致韓36團崩潰,8月27日發展到一些連隊瓦解並潰散,恐慌情緒也傳染給美9團,即便8月28日美9團投入第三營進攻773高地也毫無成果。8月28日,軍長拜爾斯修改了作戰方案[3]:85,決定美十軍從8月31日全線發動有限攻勢,迫使朝軍分散火力並停止對血染嶺的支援:
- 韓五師攻擊「酒缽盆地」(亥安盆地)西北側山嶺;
- 韓七師進攻美二師左側的水入川兩岸的朝軍控制的山嶺。
- 美陸戰一師及配屬的韓陸戰隊攻擊「亥安盆地」(酒缽盆地)東北側山嶺。進攻首日即取得進展,朝一師抵抗輕微。朝軍調來左鄰的第三軍團第二師支援朝一師。但9月1日,美陸戰一師仍然取得了酒缽戰鬥勝利,攻下了亥安盆地北側山嶺。[3]:85-6
- 美二師第九團繼續攻擊血染嶺(位於「酒缽盆地」美軍控制的大愚山(1179高地)以西。8月30日美9團第一營、第二營進攻940高地,在距離山脊線幾百碼的地方就被朝軍炮火壓制傷亡過半。1營A連連長陣亡,全連還剩下22人,約翰·H·杜恩中尉接替了A連指揮,扔下士兵遺體和重裝備,帶領士兵們在炮兵營發射的煙霧彈中抬着傷員向後撤退,直到8月31日早晨4時才下山回到出發陣地吃上飯。8月31日上午給美9團1營補充了新兵,該日中午美9團一營長蓋洛德·M·畢夏普中校把部隊卡車輸送到3公里外的773高地旁邊一個山包上的美38團前哨陣地,把此處設為該營新的指揮所與出發陣地。由於8月31日至9月1日兩天的戰鬥付出慘重傷亡未能成功,美二師師長換為托馬斯·德謝佐准將,美二師派出了美23團與美38團迂迴攻擊血染嶺。9月5日,美二師取得了出乎意料的輕鬆攻占了血染嶺。朝軍在血染嶺留下了大約500具屍體。[3]:86朝軍在血染嶺以北1,500碼(1,400公尺)處的7英里(11公里)長的山嶺上建立了新的陣地,這就是隨後的傷心嶺戰鬥戰場。
戰後與影響
經過三周戰鬥,美軍付出了2700人的傷亡。美二師估計血染嶺上的朝鮮人民軍傷亡了15000人。也證明了朝鮮人民軍的抵抗意志,能夠成功固守血染嶺的炮兵觀察所12天,直至美十軍發動全線攻勢加大對東線朝軍2個軍團的壓力,美二師使用了所有3個步兵團全力猛攻血染嶺,朝軍在付出慘重傷亡後才突然撤出血染嶺。[3]:86
參考來源
- ^ 1.0 1.1 《中國人民解放軍全史》軍事歷史研究部 編,軍事科學出版社,2000年,ISBN 7-80137-315-4,卷「抗美援朝戰史」附件「抗美援朝戰爭重要戰役戰鬥一覽表」。
- ^ 2.0 2.1 Bevin Alexander. Korea: The First War We Lost. : 440-42. ISBN 978-0870521355.
- ^ 3.0 3.1 3.2 3.3 3.4 Hermes, Walter. United States Army in the Korean War: Truce Tent and Fighting Front. United States Army Center of Military History. 1992: 84–5 [2020-06-04]. ISBN 978141022484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31). 本文含有此來源中屬於公有領域的內容。
- Blair, Clay (1987). The Forgotten War. New York: Times Books. ISBN 5-550-68614-7.
- T. R. Fehrenbach (1964). This Kind of War: The Classic Korean War History. New York: Macmillan. ISBN 0-02-881113-5.
- (2002). Spencer C. Tucker (Ed.), Encyclopedia of the Korean War: A Political, Social, and Military History. New York: Checkmark Books. ISBN 0-8160-4682-4.
外部連結
- Korean War Map of N. end of Bloody Ridge: Heartbreak Ridge, Mungdung-ni Valley and Hill 1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