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蕭山圍墾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共蕭山區圍墾指揮部委員會
杭州市蕭山區圍墾指揮部
蕭山農業對外綜合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辦公室
機構概況
上級機構蕭山區農業局
管轄範圍圍墾相關事項
財政撥款收入1379.26萬元(2017)
總支出1005.26萬元(2017)
蕭山圍墾區和原蕭山縣對比

蕭山圍墾,是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在蕭山歷次圈填、開發的錢塘江畔新土地。其北臨錢塘江、南接南沙大堤,至1995年圍墾面積總計達到了51.82平方千米,落戶居民7.5萬人許。蕭山圍墾的歷史最早追溯到明末清初,錢塘江因為南大門淤積而在錢塘江南岸海塘之外形成了大面積沙地灘涂,舊稱南沙。雖然南沙土地超出海平面,但歷來受海水潮流侵擾,時常發生江堤垮塌的現象,或稱之為「坍江」。民國初年至民國二十年,南沙大堤以北一度人煙繁盛,但隨着後來坍江現象越發嚴重,至民國31年南沙以北悉數陷入海中,原先沙上的曹案埠等三市鎮均入江中,居民落難而逃。1966年底,浙江省聯合杭州市、蕭山縣政府,組織聯合圍墾,圈得灘涂2.5萬畝,拉開了蕭山大規模圍墾的序幕。1968-70年,先後組織的三次大規模圍墾,不僅收復了民國31年前坍江所失土地,解決了蕭山人多地少的困境,還固定了錢塘江的河道,擴大了東面灘涂面積。[2]:43-47[3][4]

歷史上,蕭山區又分為上山人、里畈人、沙地人,沙地人就是指代居住在海塘以外錢塘江灘涂沙地的居民。[5]錢塘新區成立後,該圍墾區劃歸錢塘新區管理委員會管理。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1. ^ 區農業局(區林業局). 杭州市萧山区围垦指挥部(萧山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蕭山區政府. 2017-11-09 (中文(簡體)). [失效連結]
  2. ^ 《蕭山圍墾志》編輯部. 萧山围垦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08. ISBN 978-7-208-03014-5. 
  3. ^ 【浙江往事】红色年代:关于围垦的记忆. 騰訊網. 2014-08-31 [2020-07-08]. 
  4. ^ 萧山沙地的 "现代史". 中國青年網. 2017-04-11 [2020-07-08]. 
  5. ^ 萧山沙地文化. 浙江在線. 2010-09-22 [20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