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水處理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給水處理是通過水處理工藝去除水中的雜質,使水質符合使用要求或相應標準

傳統的給水處理包括混凝沉澱(或者氣浮)、過濾消毒等。隨着水源水質的惡化尤其是有機污染物的增加,需要預處理深度處理

預處理

目的

預處理的主要對象是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同時也具有除味除臭除色的作用。

常用方法

常規處理

常規水處理的目的主要是去除水中的懸浮固體溶解固體微生物。典型的常規處理包括混凝、沉澱(或者氣浮)、過濾和消毒。

混凝

混凝池

混凝的作用

混凝是指利用混凝劑將水中膠體粒子以及微小懸浮物聚集的過程,一般在反應池中進行。混凝後形成較大的礬花,利用沉澱或者氣浮工藝將其去除。

混凝劑

國內常用的混凝劑氯化鐵聚合氯化鋁等,助凝劑聚丙烯酰胺(PAM)等。

混凝機理

混凝機理有電性中和吸附架橋網捕和卷掃

沉澱

氣浮

過濾

消毒

強化常規處理

深度處理

參考資料

  • 嚴煦世,范瑾初主編.給水工程(第4版).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