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縣博物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禮縣博物館,又稱甘肅秦文化博物館[1]秦文化博物館[2][3],坐落在甘肅省隴南市禮縣城關鎮東新南路秦人廣場的一所國有博物館,為禮縣文體廣電和旅遊局下屬事業單位,正科級建制,1991年6月成立,2012年新館開放。該館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甘肅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甘肅省社會科學普及示範基地隴南市精神文明單位[4]

背景

禮縣南臨西秦嶺,北接黃土高原西漢水自西北向東南在境內流過。秦人一路西來,於兩千多年前在禮縣一帶紮根,使禮縣成為秦人和秦文化的發祥地。秦國首個都邑「西垂宮"、祭天祀祖的「西畤」、最早的秦公陵園和宗族墓葬群都在禮縣境內[5]。禮縣擁有豐富的秦早期遺址、遺物、遺存[6]。禮縣西漢水流域還有眾多的史前文化遺址[7]國家文物局等單位從2004年開始在禮縣地區開展早期秦文化調查發掘項目,發現了大量秦早期墓葬等文化遺址[8]。秦文化博物館依託禮縣早期秦文化文物和其他時期的文物資源建立,是一座集收藏保管、陳列展示、科學研究和宣傳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9]

歷史

1950年,禮縣人民文化教育局文化館內設有文物組。

1980年代,文物組在文廟大殿內開設展廳。1991年6月21日,文物組正式脫離縣文化館,成立禮縣博物館。禮縣博物館成立之初,館舍建築面積530.4平方米[4]。1994年至2006年間,國家、省、縣三級考古單位在禮縣境內發現大堡子山遺址、西山坪遺址、圓頂山遺址和六八圖—費家莊遺址群等秦人遺址。其中,禮縣博物館在甘肅省文物考古所的指導下對圓頂山遺址墓葬群進行了兩次被盜劫後的清理髮掘。幾處遺址的出土文物有很多都交由禮縣博物館收藏[5]。2008年,該館被甘肅省文物局確定為第二批免費開放的博物館[10]。 2008年,東新南路秦文化廣場的新館開始建設[8],投資5,960萬元[11]。2011年12月,新館建成,禮縣博物館搬入新館[4]。新館總占地面積約43,864.7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0,533平方米。博物館主體建築面積8,350平方米,包括展廳、會議室、庫房、學術廳等[7]

2011年,該館被中國共產黨甘肅省委員會宣傳部命名為甘肅省第五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7]

2012年9月,該館向社會免費開放[12]

景區

2014年,隴南市秦文化博物館景區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13]。2019年,隴南市禮縣秦文化博物館景區經覆核被降為3A級旅遊景區[14]。2021年,隴南市禮縣秦文化博物館旅遊景區再次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15]

館藏

根據2012年9月報道,該館館藏有青銅器、石器、陶器等文物3,096件[8]。根據2014年6月報道,該館有收藏有各類文物5,000餘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近150件[9]

根據全國博物館年度報告信息系統,該館2020年館藏文物3,096件(套),包括青銅器、古生物化石標本、石器、陶器、骨器、鐵器、瓷器、金器、玉器以及古書畫、古錢幣、木雕工藝品、紅軍遺物等,其中一級文物75件(套);二級文物90件(套);三級文物241件(套),三級以上文物為406件。此外,該館還藏有一萬餘冊古籍資料[4]。而根據2021年10月報道,該館藏有3,000餘件器物,其中一級文物74件套,三級以上文物400餘件套[6]

展覽

該館設有「牧馬西垂屏衛周室」、「襄文建功禮樂文明」、「車馬揚威東進關中」和大堡子山遺址沙盤等展區[6]

展區 介紹
牧馬西垂屏衛周室
襄文建功禮樂文明 展出有大堡子山秦公大墓編鐘、蟠虺紋青銅車形器[16]、金箔飾片等[6]
車馬揚威東進關中 展出有青銅劍、青銅矛戈等兵器[6]
大堡子山遺址沙盤

部室與職工

2020年,該館內設綜合辦公室、文物徵集保管股、安全保衛股、宣傳教育股、陳列設計股等部門[17]

2020年,該館有工作人員38人,其中正式職工18人,臨時聘用人員20人。正式職工包括專業技術人員13人,事管人員2人和工勤人員3人,專業技術人員包括副研究員3人,館員7人,助理館員3人[4]

相關

該館「甘肅秦文化博物館」的館名匾額為原中共甘肅省委書記陸浩題寫[5]

參考

  1. ^ 婁炳成. 秦国古都话礼县. 中國作家網. 2017-08-06 [2022-05-13]. 
  2. ^ 民盟省委调研重大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工作. 中國新聞網-甘肅統一戰線網. 2021-07-22 [2022-05-13]. 
  3. ^ 甘肃陇南:礼县苹果何以出圈?. 中國日報網. 2021-05-18 [2022-05-13]. 
  4. ^ 4.0 4.1 4.2 4.3 4.4 甘肃省礼县博物馆 2020. 全國博物館年度報告信息系統. [2022-05-08]. 
  5. ^ 5.0 5.1 5.2 王作斌. 秦人在甘肃礼县建国. 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隴南日報. 2015-11-18 [2022-05-13]. [失效連結]
  6. ^ 6.0 6.1 6.2 6.3 6.4 【探寻秦之崛起 彰显文化魅力】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甘肅省委員會辦公廳. 2021-10-22 [2022-05-08]. [失效連結]
  7. ^ 7.0 7.1 7.2 礼县有个甘肃秦文化博物馆. 新華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6-04-02 [2022-05-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4). 
  8. ^ 8.0 8.1 8.2 屠國璽. 甘肃建成秦文化博物馆. 鳳凰網-新華網. 2012-09-27 [2022-05-09]. 
  9. ^ 9.0 9.1 甘肃秦文化博物馆:重现早期秦人恢弘历史. 中國政府網-新華社. 2014-06-04 [2022-05-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08). 
  10. ^ 礼县博物馆 2018. 全國博物館年度報告信息系統. [2022-05-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08). 
  11. ^ 礼县32件流失国外的秦早期文物回归记. 天水在線-甘肅日報. 2015-07-21 [2022-05-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3). 
  12. ^ 甘肃秦文化博物馆实现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惠及民生. 中共禮縣委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 2013-06-03 [2022-05-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2). 
  13. ^ 国家4A级旅游景区网上公示名单. 關注森林網. [2022-05-09]. 
  14. ^ 关于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名录. 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 2021-06-07 [2022-05-13]. [失效連結]
  15. ^ 关于确定11家旅游景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通知. 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網站. 2021-12-28 [2022-05-13]. [失效連結]
  16. ^ 張繼剛. 甘肃早期秦文化与华夏文明之源. 甘肅省文化旅遊廳-甘肅日報. 2021-04-22 [2022-05-13]. [失效連結]
  17. ^ 礼县博物馆2020年度部门决算公开. 禮縣人民政府. 2021-09-01 [2022-05-08]. [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