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石城子遺址 (昌吉)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石城子遺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地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縣
分類古墓葬
時代東漢
編號7-0499-1-499
認定時間2013年3月5日

石城子遺址是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縣漢代遺址,基本認定為《後漢書·耿恭傳》中所記載的疏勒城遺址[1]。1999年7月,公布為第四批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編號:4-20)。2013年3月,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遺址)。2020年5月,公布為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地理信息

石城子遺址的東南邊是奇台縣半截溝鎮麻溝梁村東麻溝河。地處奇台、吉木薩爾等地的南邊,與吐魯番盆地天山山脈向望。海拔1749米左右,屬中溫帶大陸性半荒漠乾旱性氣候。被稱為石城子的原因是巨大的岩石在城東側的山澗邊[2]

遺址現狀

遺址平面為長方形(東西280米×南北380米),總面積大概11萬平方米。遺址北高南低,依地勢而建。遺址現存北牆、西牆,東、南部為深澗。西北角復建內城一座(東西大約200米×南北大概100米)。西牆中部為城門。牆基寬0.96米左右,高3米多。南部現為耕地,地表散有建築材料如板瓦、方磚以及遺物如陶器殘片[2][3]

考古記錄

1972年,發現石城子遺址。

遺址分別被考察於1988年全國第二次文物普查和2009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

2014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經國家文物局批准,開始對遺址進行挖掘[4]

2015年,研究所在城西發現陶窯和墓葬[5]

2016年,研究所在城內西北部發掘,發掘面積640平方米,清理出房屋一套半,計8間房[5]

2017年,研究所清理範圍包括北城牆、西城牆以及護城壕的局部,並發掘了房屋2間[6]

出土文物

出土文物主要為建築材料如表面有繩紋,內壁布紋的板瓦筒瓦、以及當面圖案均為雲紋瓦當。表現出明顯的漢式風格[4] 。據《秦漢瓦當》一書中說:「雲紋是漢代普遍採用的瓦當紋飾。從西漢後期逐漸轉向西北地區」[7]

疏勒城說

石城子遺址為疏勒城的證據有: 石城子遺址出土漢代風格的雲紋瓦當[4][7]

石城子遺址東、南部為深澗符合鏈接至維基文庫 后汉书·耿弇列传. 維基文庫. 疏勒城傍有澗水可固。 [6]

碳-14放射性碳定年法的結果,為距今1764年至1944年,即公元50年至230年,與耿恭守疏勒城年代東漢永平(公元58年至75年)相當[6]

疏勒一詞是古突厥語有水的意思和石城子曾有井出水,名實相符[6][8]

古城的形制布局、建築風格、建築設施符合鏈接至維基文庫 汉书·爰盎晁错传. 維基文庫. 復為一城其內,城間百五十步。 [6]

參考文獻

  1. ^ 伍策 宋卿. 新疆石城子遗址入选2019年十大考古新发现.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6). 
  2. ^ 2.0 2.1 王通洋; 龔德才; 田小紅; 武紅旗; 盛建東; 李毓潔. 新疆石城子遗址古代人类活动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土壤通報. 2018, 49 (01): 99–104. doi:10.19336/j.cnki.trtb.2018.01.14. 
  3. ^ 田小紅. 新疆奇台县石城子遗址考古调查和发掘获重要发现. 中國文物報. 2016, (10-21(008)). 
  4. ^ 4.0 4.1 4.2 田小紅; 吳勇; 多斯江; 張樹春; 陳新儒. 新疆奇台石城子遗址2016年发掘简报. 文物. 2018, (05): 4–25+2+98+1. doi:10.13619/j.cnki.cn11-1532/k.2018.05.001. 
  5. ^ 5.0 5.1 王永強; 尚玉平; 黨志豪; 吳勇; 於建軍; 阮秋榮; 安尼瓦爾·哈斯木; 李文瑛. 2015~2016年新疆考古收获. 西域研究. 2017, (02): 126–134. doi:10.16363/j.cnki.xyyj.2017.02.015. 
  6. ^ 6.0 6.1 6.2 6.3 6.4 王永強; 侯知軍; 閆雪梅; 夏立棟; 田小紅; 張杰; 艾濤; 胡興軍; 於建軍. 2017年新疆考古收获. 西域研究. 2018, (03): 126–136. doi:10.16363/j.cnki.xyyj.2018.03.015. 
  7. ^ 7.0 7.1 戴良佐. 新疆奇台石城子遗址汉疏勒城今地之争. 中國邊疆史地研究. 1995, (04): 93–95. 
  8. ^ 蘇北海. 疏勒名称考. 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4, (03): 6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