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甌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甌貉/ 甌駱
公元前257年—公元前179年
甌越(綠)統治的南疆及駱越(黃)統治的文朗。公元前257年,南疆征服文朗,形成甌駱
甌越(綠)統治的南疆及駱越(黃)統治的文朗。公元前257年,南疆征服文朗,形成甌駱
首都古螺城
宗教
泛靈論、越南民間信仰
政府君主制
 
• 公元前257年-公元前179年
安陽王
歷史時期古代
• 建立
公元前257年
• 趙佗滅甌駱[1]:67
公元前179年
前身
繼承
西甌
文朗國
南越國
今屬於 中國
 越南

越南歷史系列條目
史前時期東山文化
傳說時期鴻龐氏甌貉
第一次北屬時期 前207–40
南越西漢東漢
東漢:徵氏姐妹 40–43
第二次北屬時期 43–544
東漢
吳:趙嫗 248
前李朝(萬春國)544–602
第三次北屬時期 602–905
武周
唐:梅叔鸞馮興楊清
越南自主時期 905–938
後梁南漢
靜海軍曲家楊廷藝矯公羨
吳朝十二使君時期 938–967
丁朝 968–980
前黎朝 980–1009
李朝 1009–1226
陳朝 1226–1400
胡朝 1400–1407
第四次北屬時期 1407–1427
明:後陳朝 1407–1413
後黎朝前期 1428–1527
莫朝 1527–1592
南北朝
1533–1592
莫朝 後黎朝
後期
後黎朝後期 1533–1789
後黎朝後期
鄭阮分治
1627–1672
1774–1775
鄭主
1545–1787
阮主
南進
1558–1777
西山朝 1778–1802
阮朝 1802–1945
法屬時期 1884–1945
北圻中圻南圻
法屬印支:保護國阮朝
日屬時期 1940–1945
法屬印度支那政府)
日屬:保護國阮朝越南帝國 1945
越盟 法屬時期 1945–1954
法屬印支:南圻國山地國越南臨時中央政府
越南民主共和國
1945–1976
越南國
1949–1955
越南共和國
1955–1975
越南南方共和國1969–1976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1976至今
越南主題

甌駱[2]越南語Âu Lạc;前257年—前179年)[3],又作甌雒甌貉[4]甌駱[5],在越南又稱蜀朝[6],是傳說中位於今越南北部和廣西南部的一個王國。[7]:32

廣西歷史
史前時代 舊石器時代
新石器時代
甌駱時代
桂林郡 象郡
南越國
交趾
孫吳 廣州
廣州
劉宋 桂州
蕭齊 桂州
蕭梁 桂州
南陳 桂州
嶺南諸郡
嶺南道
南漢
廣南西路
大南國
湖廣行省
廣西承宣布政使司
廣西省
中華民國 廣西省
舊桂系(1911-1921)
馬君武時期(1921-1922)
新桂系(1922-1950)
中華人民
共和國
廣西省
廣西壯族自治區
越南國名英語Names of Vietnam Map of Vietnam showing the conquest of the south (nam tiến, 1069-1757).
前2879–前2524 赤鬼
前2524–前258 文郎
前257–前179 甌駱
前204–前111 南越
前111–後40 交趾
40–43 嶺南
43–203 交趾
203–544 交州
544–602 萬春
602–679 交州
679–757 安南
757–766 鎮南
766–866 安南
866–967 靜海軍
968–1054 大瞿越
1054–1400 大越
1400–1407 大虞
1407–1427 交趾
1428–1804 大越
1804–1839 越南
1839–1945 大南
1887–1954 印度支那
(北圻中圻南圻)
1945年至今 越南
其他模板
Template:越南歷史
Template:越南已不存在的王國

「西甌駱」是百越的一支,指居住在南越國西部邊境地帶的西甌(又稱甌越)和駱越兩個部落。

根據《大越史記全書》《欽定越史通鑑綱目》等後世書籍的記載,前257年,古蜀王子安陽王蜀泮滅文郎,建立甌駱[8]。不過根據現代學者考證,認為安陽王是西甌(甌越)部族首領,文郎的鴻龐氏則是駱越部族首領。

安陽王在今日河內市以北35公里處建立古螺城,作為王國的首都。該國的「神機弩」非常出名。前207年,趙佗攻圢甌貉[9],戰後,將兒子趙仲始入贅給安陽王。仲始將神機弩折斷,最終導致安陽王戰敗自殺,甌駱也隨即被南越國所滅。[10]

公元前179年,甌駱屈服於南越國,最終被漢朝征服。[11]:12[12]:9其定都於紅河三角洲古螺城,位於今日河內[13]:18

歷史

建國

民間傳說中,越南中北部在北屬之前,曾分布着很多小國,稱作文朗,政治結構是雄王-駱侯-駱將。[14]:48[15]:16[16]:88約公元前257年,南疆的甌越吞併了文朗。[17]:66越南歷史學家陶維英稱,甌越人分布在左江南岸、右江流域及瀘江吟江梂江上游。[7]:31甌越首領蜀泮推翻了最後兩位雄王,建立了同意的甌駱,自稱安陽王[18]:19[15]:14, 16據Taylor (1983):

我們對甌駱的了解是傳說與歷史的混合。安陽王是越南歷史上第一個有可靠記載的人物,但對其統治時期的了解仍停留在傳說。[18]:20-21

古螺城的建立

古螺地圖

古螺是東南亞最大的史前城市聚落,[13]:203是前新石器時代越南的第一個政治中心,[19]:111占地600餘公頃,[19]:156[20]:1013需要多達200萬立方的材料。[21]:122建造工程可能始於公元前4世紀,中期在公元前3、2世紀。[22]:53古螺城城牆系統規模龐大,複雜的勞動組織形式及勞動力需求,都表明當時的政權有能力生產足夠的產品、調動資源、確保城牆的持續建造與長期維護,標誌着持久的集權,是高度「鞏固、制度化與集中化的」。[23]Kim (2015)估計,建造這樣的大型項目,工作量大約有317.1~528.5萬人日。[13]:210它可以提供「物理與心理保護」,展示政權力量與自衛能力,從而遏制任何潛在威脅。[13]:198-199

據《大越史記全書》,螺城得名於其外形「盤旋如螺形」。[24][18]:21[25]:74

滅亡

公元前204年,趙佗番禺(今廣州)建立了南越國[26]:128Taylor (1983)認為,南越國與甌駱並存這段時間,甌駱因共同的反漢情節暫時承認了南越,但不意味着南越有任何權威性。南越與漢朝的關係正常化後南越對甌駱的影響逐漸減弱。[18]:24

南越滅甌駱之戰沒有得到真實記錄。《交州外域記》和《晉太康記》(現已散佚,內容可見《水經注》引文[27])都提到趙佗初期失利,後來勝利。《史記》只提到呂雉去世(公元前180年)後,趙佗威逼利誘閩越西甌駱越,使其屈服。[28]

趙佗征服甌駱、將其併入南越國,任用土著首領進行治理。[29]:8[30]:93[31]:92趙佗在紅河三角洲交趾郡,在馬江藍江流域設九真郡[7]:32[15]:17主要興趣似乎是貿易;其影響力僅限於一兩個前哨之外。當地社會保持不變。[18]:29[15]:16, 17

公元前111年,漢平南越並統治了數百年。[18]:28[7]:42與南越國時期一樣,權力掌握在地方豪強手中,被授予「印綬」作為身份象徵,回報則是向宗主國進貢。[15]:17[21]:109直到東漢初年,當地的生活方式與統治階級都沒有受到漢化;到公元40年代,東漢才實行了更直接的統治,並加大了漢化力度。[15]:19-22[32]:141[13]:115東漢完全鞏固了對該地區的控制,建立了完整的行政機構,並以郡國並行制直接統治。[13]:149–150[33]:202,290–291

政府與社會

Kim (2015)基於歷史、民族史與考古證據,認為公元前3、2世紀間「高度集權、具有持久政治結構的國家社會」是建造古螺城的原因。[13]:9,142,185, 281其規模意味着「強大的軍事力量與類似國家的中央集權」。[20]:1025青銅器數量也表明當時存在集中生產、階級社會與物質壟斷。[13]:155只有古螺城才有屋頂瓦片,旁證了其是首都。周圍的村莊聚落似乎都向中央集權的政體繳稅。[13]:157

漢語文獻對紅河三角洲原住民的印象常常是「缺乏農業、冶金與政治知識」,[13]:7認為其文明是漢朝統治的產物,否定本土的文化演變與社會複雜性,將任何發展都歸因於漢化,[34]即使他們自知已有了「穩定、有序、多產、人口眾多且相對複雜」的社會。[35]:142

諸駱社會中婦女的地位很高,[36]:36是母系社會,即夫妻與娘家居住在一起的社會制度。於是,母親的女性後代一直住在(或靠近)母親的房子裡,形成龐大的氏族。[35]:159領主通過母親的血統轉移,女性有繼承權。[15]:20此外,他們還實行夫兄弟婚制,為母親提供了繼承人,保護了寡婦的利益,體現了女性的權威,儘管有些父權制社會利用這種做法將財富保留在男性家族的血脈中。[15]:20[1]:51[37]:91

人口統計

漢朝征服之前,當地人口眾多。[13]:4據估計,古螺及周邊地區的人口有數千,三角洲地區少則數萬人,多則數十萬人。[13]:214-215根據公元2年的普查,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共有98,1755人。[18]:55[15]:18其中一些可歸因於北方移民,但規模不大,[18]:54要到2世紀中葉後才會對人口數量造成影響。[38]:66

後來的漢語文獻稱當地人為「駱」和「甌」。[15]:16一般認為人是南亞語系人群。[39]Taylor (2013)認為,低地人群大多講原始越芒語,紅河三角洲以西、北的山區則分布一種類似於現代克木語的古語言。[15]:19法國語言學家米歇爾·費盧斯(Michel Ferlus,2009)認為,越南人是越南北部東山文化(約公元前7至公元1世紀)的「最直接繼承者」。具體而言,Ferlus (2009)指出,杵、槳和用來煮糯米飯的鍋是東山文化的主要特徵,與此相對,它們在北部越語(越芒語)和中部越語(土語)中產生了新詞彙,是從原始動詞中派生的,而非借詞。[40]:105甌人則可能說與壯侗語系有關的語言。[15]:19考古證據顯示,前東山時期紅河三角洲的南亞語痕跡十分明顯,例如蠻白墓葬遺址(公元前1800年)的基因樣本十分接近現代南亞語人群,[41]而東山時期,則有相當比例的台語民族(稱作、俚獠)混入。[42]:7

經濟

經濟特點是農業,包括濕稻種植、役用動物、金屬農具、斧頭和其他工具,以及灌溉系統。[35]:142 濕作種植可能始於公元前第2千紀之初,可從古生物序列得到證明,[13]:15[35]:142金屬農具則在中越發生重大互動前就已常用。[35]:142Chapuis (1995)還認為當時存在漁業和一些專業化分工。[43]:7

早在公元前第一千紀之前,越南北部也是重要的交通樞紐,通過廣布的貿易網絡同其他地區相聯繫,得益於其戰略位置、通往交通主幹線的通道與資源,如鄰近主要河流及海岸[44]、銅錫鉛礦的大量分布。[13]:12, 115-116, 124, 126, 130, 147[45]:59Kim (2015)認為,南越征服甌駱的主要原因是其經濟價值,能使他們不受限制地進入東南亞其他地區。[13]:123, 147

另見

腳註

  1. ^ 1.0 1.1 Kiernan 2019.
  2. ^ Kelley(2013)認為安陽王是真實的歷史人物,但文字記載非常少,沒有提及其國名。直到15世紀,「甌駱」之名才見諸史料。Kelley 2013:66-69此外,雖然古螺在公元前3世紀有着複雜的考古遺存,Kim 2015:289但Kim (2015)卻不願將其與甌駱聯繫起來,而代以「古螺政權」。Kim 2015:185, 273
  3. ^ “桂博讲坛”第一百一十期 《瓯骆研究七十年》. [2023-0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29). 
  4. ^ 大越史記全書·前紀卷一》:「王既併文郎國,改國號曰甌貉國。」
  5. ^ 史記·卷113》:「且南方卑濕,蠻夷中間,其東閩越千人眾號稱王,其西甌駱裸國亦稱王。」
  6. ^ 陶維英. 越南古代史(上). 劉統文,子鉞譯. 北京: 商務印書館. 1976: 294. 
  7. ^ 7.0 7.1 7.2 7.3 Đào Duy Anh 2016.
  8. ^ 《交州外域記》:「交趾昔未有郡縣之時,土地有雒田,其田從潮水上下,民墾食其田,因名為雒民,設雒王、雒侯,主諸郡縣。縣多為雒將,雒將銅印青綬。後蜀王子將兵三萬來討雒王、雒侯,服諸雒將,蜀王子因稱為安陽王。後南越王尉佗舉眾攻安陽王……南越進兵攻之,安陽王發弩,弩折遂敗。安陽王下船逕出於海……越遂服諸雒將。」
  9. ^ 《大越史記全書·外紀卷之一·鴻厖氏》任囂、趙佗帥師來侵。佗駐軍北江仙遊山與王戰,王以靈弩射之,佗敗走........佗知王有神弩不可敵,退守武寧山,通使講和。王喜,乃分平江〈今東岸天德江是也〉以北佗治之,以南王治之。
  10. ^ 陶維英 越南古代史 1976 - 第270頁 「秦朝的象郡,並建立甌雒國,那末甌雒國之建立必定在公元前210年後,亦即秦始皇死後不久;另一方面,趙佗必須占領甌雒國才能自立為南越王。因此甌雒國的建立必定在公元前207年之前,即趙佗自立為南越王之前。因此,甌雒國的建立應在公元前210年……」
  11. ^ Hoàng 2007.
  12. ^ Dutton, Werner & Whitmore 2012.
  13. ^ 13.00 13.01 13.02 13.03 13.04 13.05 13.06 13.07 13.08 13.09 13.10 13.11 13.12 13.13 13.14 Kim 2015.
  14. ^ Nguyen 1980.
  15. ^ 15.00 15.01 15.02 15.03 15.04 15.05 15.06 15.07 15.08 15.09 15.10 15.11 Taylor 2013.
  16. ^ Kelley 2014.
  17. ^ Kelley 2013.
  18. ^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Taylor 1983.
  19. ^ 19.0 19.1 Miksic & Yian 2016.
  20. ^ 20.0 20.1 Kim, Lai & Trinh 2010.
  21. ^ 21.0 21.1 Higham 1996.
  22. ^ Hilgers 2016.
  23. ^ Higham 1996,第122頁; Kim, Lai & Trinh 2010,第1025頁; Kim 2015,第6, 144, 203, 205, 225, 228, 230, 232頁; Hilgers 2016,第53頁.
  24. ^ 大越史記全書》:「王於是築城于越裳,廣千丈,盤旋如螺形,故號螺城。」
  25. ^ Lockhart & Duiker 2006.
  26. ^ Loewe 1986.
  27. ^ 水經注·卷37》:「《交州外域記》曰:交趾昔未有郡縣之時,土地有雒田,其田從潮水上下,民墾食其田,因名爲雒民,設雒王、雒侯,主諸郡縣。縣多爲雒將,雒將銅印青綬。後蜀王子將兵三萬來討雒王、雒侯,服諸雒將,蜀王子因稱爲安陽王。後南越王尉佗舉衆攻安陽王,安陽王有神人名臯通,下輔佐,爲安陽王治神弩一張,一發殺三百人,南越王知不可戰,卻軍住武寧縣。按《晉太康記》,縣屬交趾。越遣太子名始,降服安陽王,稱臣事之。安陽王不知通神人,遇之無道,通便去,語王曰:能持此弩王天下,不能持此弩者亡天下。通去,安陽王有女名曰媚珠,見始端正,珠與始交通,始問珠,令取父弩視之,始見弩,便盜以鋸截弩訖,便逃歸報南越王。南越進兵攻之,安陽王發弩,弩折遂敗。安陽王下船逕出於海,今平道縣後王宮城見有故處。」
  28. ^ 史記·南越列傳》:「佗因此以兵威邊,財物賂遺閩越、西甌、駱,役屬焉,東西萬餘里。」
  29. ^ Jamieson 1995.
  30. ^ Brindley 2015.
  31. ^ Buttinger 1958.
  32. ^ Taylor 1980.
  33. ^ Higham 1989.
  34. ^ Kim 2015,第147, 157頁; Kim, Lai & Trinh 2010,第1012頁; O'Harrow 1979,第143-144頁; Hilgers 2016,第50頁.
  35. ^ 35.0 35.1 35.2 35.3 35.4 O'Harrow 1979.
  36. ^ Tessitore 1989.
  37. ^ De Vos & Slote 1998.
  38. ^ Holmgren 1980.
  39. ^ Schafer 1967,第14頁; O'Harrow 1979,第142頁; Paine 2013,第171頁.
  40. ^ Ferlus 2009.
  41. ^ Lipson et al. 2018.
  42. ^ Alves 2019.
  43. ^ Chapuis 1995.
  44. ^ 全新世中期,海平面上升並淹沒了低洼地帶,地質數據顯示,海岸線位於今日的河內附近。:12
  45. ^ Calo 2009.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FOOTNOTEKim2015」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書目

前任:
文郎
越南朝代
前257年—前179年
繼任:
南越趙朝
* 吳士連, 蜀紀, 大越史記全書, 外紀卷之一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