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烏貓行進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烏貓行進曲
漢字 烏貓行進曲
白話字 O͘-niau Chìn-hêng-khek
台語羅馬字Oo-niau Tsìn-hîng-khik
閩南拼音Ōolniāo Zìnhíngkīk

烏貓行進曲》,發行於1929年,是目前所知台灣最早的本土台語流行音樂歌曲 [1][2]

簡介

《烏貓行進曲》由改良鷹標唱片於1929年發表,並錄製唱片販售。歌手為台北藝旦秋蟾,作曲作詞者不詳,飛鷹管弦樂團伴奏,編號Eagle. 19005. [3][4]

烏貓在台語意指時髦女性[5],該曲描述台灣新時代女性的所思所想[6]

歷史

早期臺灣唱片的內容為民謠北管曲、歌仔戲調、山歌等傳統民間歌曲[2]

1926年,日本蓄音器商會株式會社開始研究台灣唱片市場,大量進口上海京劇、並發行台灣本土音樂[1]。1929年,古倫美亞唱片與日蓄唱片合併,旗下台灣分公司飛鷹唱片即被前者改名為改良鷹標唱片,英文名由「NIPPONOPHONE」改為「EAGLE」[7]

台灣第一首流行曲《烏貓行進曲》就由改良鷹標唱片在1929年出版。另外,秋蟾也唱有廈門調民謠《雪梅思君》,並翻唱黎錦暉的作品《可憐的秋香》,這也是台灣唱片首次翻唱中國流行歌[7]

可是《烏貓行進曲》因歌詞艱深、歌曲不佳,未獲市場肯定[8],導致後人一般以為1932年默片《桃花泣血記》的宣傳主題曲才是第一首台灣流行歌曲[3]。直到從事本土歌謠史研究、唱片收藏的作詞家李坤城找到一張唱片清單,認為1929年的〈台灣曲盤第一回發賣新片目錄〉,爾後,留聲機協會會員徐登芳醫師找到這張唱片,才確認《烏貓行進曲》的里程碑意義[2]

2011年4月,唱片收藏家徐登芳醫師在「台灣歌謠數位典藏:紀露霞洪一峰的流行時代」工作坊暨99年度國科會國家型研究「寶島歌王洪一峰虛擬音樂博物館」計畫成果展播放此曲作為紀念[9][10]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