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河陰之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河陰之戰,575年(北齊武平六年、北周建德四年)七月至九月,周武帝宇文邕率軍在河陰(今河南省洛陽市孟津區東)與北齊進行的作戰。

陳宣帝太建北伐,擊敗北齊,奪得北、南之地。575年,周武帝採納驃騎大將軍韋孝寬之議,乘機東伐北齊。北齊於是增加防禦。七月,周武帝統領大軍十餘萬進攻北齊。命齊王宇文憲率軍二萬到達黎陽(今河南省濬縣東北),隋公楊堅率水軍三萬從渭河黃河,梁公侯莫陳芮率軍二萬將北齊并州冀州殷州定州的聯繫切斷,申公李穆率軍三萬守河陽道,切斷洛陽與黃河之北的聯繫,常山公於於翼率軍二萬在陳州(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陽區)、汝州(今河南省汝南縣)防備陳軍,掩護主力。周武帝帶領主力,柱國宇文純、滎陽公司馬消難、鄭公達奚震為前三軍總管,越王宇文盛、周昌公侯莫陳崇、趙王宇文招為後三軍總管,分兵六路,六萬人攻打河陰。

八月二十一日,周軍入齊境,禁止軍兵伐樹、踐踏莊稼,違者嚴懲。八月二十四日,周軍在周武帝的帶領下攻占河陰,宇文憲攻占武濟(今孟津區),攻克洛口(今河南省鞏義市東北)東、西二城,燒毀黃河上的浮橋。北齊傅伏增援至河陽,見到浮橋被毀,於是進入中潬城(今孟津區西南黃河中),周軍攻克河陽南城,再圍攻中潬城,達二十餘日。北齊洛州刺史獨孤永業金墉城(今河南洛陽市東北),周軍沒有攻克。九月,北齊右丞相高阿那肱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率軍來救洛陽,抵達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周軍在金墉和中潬城下駐軍,見北齊援軍即將到達,周武帝又患病,於是放棄攻下的三十餘城,班師回朝[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