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安宮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沁安宮
莆田市文物保護單位
所在荔城區北高鎮沖沁村上沁安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登錄2022年10月28日

沁安宮是中國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北高鎮沖沁村上沁安的一座媽祖廟,始建於明代,初名沁江宮,清代重修並易名沁安宮。

歷史

明成化五年(1470年),當地村民從海上得到一塊漂流至此的樟木,便將其雕為媽祖神像建廟供奉,因為廟在沁江入海口而命名為沁江宮,清光緒年間沁江宮重修,當地出身的進士張琴將其易名為沁安宮並題寫對聯,1987年再次修繕[1]。2022年10月28日,沁安宮被列入莆田市第十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

建築

沁安宮建築高約六米,兩進結構,宮門兩邊廊牆分別設有廊窗,門口四根橫梁上依次寫着元亨利貞四字。宮內梁柱為木構,四牆則由方石砌成,兩進間的天井部分用三葉式卯榫結構重疊成拜亭。中央神龕主祀媽祖,陪祀司馬聖王齊天大聖,前面一排供奉十七尊小神像,與媽祖神像均為明代文物,左側供奉尊主明王及夫人的神像,右側供奉傳說中堯帝的三個女兒雲霄夫人、碧霄夫人、瓊霄夫人的神像,中間的供案則是清乾隆年間由村民捐獻。[1]

祭祀

傳說媽祖曾在發現樟木的鵝嶼織線,每年元宵節前後,沖沁村村民會在沁安宮和海邊迎請媽祖「回娘家」[3]。從正月初九開始,下沁安的村民結隊來沁安宮請香,正月十三開始輪到上沁安的張姓和林姓村民迎接媽祖出殿巡安,晚上媽祖神像會被安排到年前卜定的張姓「福首」家「住厝」,村裡的人都會到「福首」家上香,第二天巡遊後晚上就輪到林姓的「福首」家「住厝」,元宵節晚上神像回到沁安宮,正月十六早上開始繞境巡安,待到中午低潮時到鵝嶼上的招渡亭請香,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後隨著海域的圍墾,改為沿海堤到招渡亭請香[4]

對聯

左側廊窗:「英風遠屈江天外,坤德長垂澤國中」,橫批「海國安瀾」,上石樑題字為「太液池群魚瞻拜」。

右側廊窗:「萬道祥光歸紫府,四時運化福蒼生」,橫批「海晏河清」,上石樑題字為「盤龍齋百鳥皆鳴」。

宮前兩側石柱:「海上魚龍齊排舞,江干波浪護平安」。

神龕兩邊立柱:「湄島女英胸詣武略名著天宮五路震威風直傳帥府,淮陽司馬劍淨妖氣鞭驅邪魅千年留惠澤遍錫沁江」。[1]

參考來源

  1. ^ 1.0 1.1 1.2 黃志霖. 兴化湾畔沁安宫. 莆田僑鄉時報. 2011-10-09 [2023-0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04). 
  2. ^ 潘潘. 莆田新增18处文物保护单位. 海峽都市報. [2023-0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04). 
  3. ^ 郭大衛. 乡音悠扬. 福州: 海風出版社. 2002: 195. ISBN 7-80597-185-4. 
  4. ^ 黃志霖. 湄洲湾畔下冲沁村的习俗. 莆田文化網. 2012-07-16 [2023-0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