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軍節度使
759年,設鄂州、岳州、沔州三州團練使。761年,岳州歸荊南節度使,鄂州設團練使。762年,沔州歸淮西節度使。765年,設鄂州觀察使,增加沔州、岳州、黃州、蘄州。777年,兼防禦使。779年,罷防禦使。783年,設防禦使,下轄鄂州、岳州、蘄州、黃州、沔州。799年,安州、黃州另設。
元和元年(806年)升鄂岳觀察使為武昌軍節度使,治所在鄂州(今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下轄鄂州、岳州、蘄州、黃州、安州、沔州。長期管轄鄂州、岳州、蘄州、黃州、安州、申州。相當於今湖北省廣水、應城、漢川長江以東,河南淮河以南,湖南省洞庭湖流域和汨羅江以北。810年,再降為觀察使。818年,增加申州。寶曆元年(825年),升為武昌軍節度使,下轄鄂州、岳州、沔州、蘄州、黃州、安州、申州。826年,除沔州。848年,為鄂岳觀察使,大中四年(850年),升為武昌軍節度使,大中六年(852年),為鄂岳觀察使。文德年間,升為節度使,被杜洪割據。897年,申州屬於奉國軍節度使,898年,安州被朱溫奪取。905年,楊吳奪得武昌軍節度使,降為鄂岳都團練觀察使,領鄂州、岳州、蘄州、黃州。907年,馬殷奪得岳州。912年,升為武昌軍節度使,下轄鄂州、蘄州、黃州。958年,南唐將蘄州、黃州交割給後周。
歷代節度使
- 韋良宰(757年—759年)
- 李某(759年)
- 王政(761年)
- 姜某,姜公輔從兄(寶應年間)
- 穆寧(764年—768年)
- 獨孤問俗(769年—772年)
- 吳仲孺(773年—778年)
- 李兼(778年—785年)
- 盧元卿(785年—786年)
- 李竦(787年—788年)
- 何士干(788年—802年)
- 鄭伸(802年—804年)
- 韓皋(805年—808年)
- 郗士美(808年—810年)
- 呂元膺(810年—813年)
- 柳公綽(813年—816年)
- 李道古(816年—818年)
- 李程(818年—822年)
- 崔元略(822年—824年)
- 崔植(824年)
- 牛僧孺(825年—830年)
- 元稹(830年—831年)
- 崔郾(831年—835年)
- 高重(835年—838年)
- 高鍇(838年—840年)
- 崔蠡(840年—842年)
- 崔晤(會昌年間)
- 鄭朗(846年—847年)
- 盧商(847年—849年)
- 韋損(850年—852年)
- 韋愨(852年—853年)
- 崔瑤(855年—857年)
- 張毅夫(858年—860年)
- 於德孫(861年—864年)
- 崔璙(866年—868年)
- 劉允章(868年)
- 韋蟾(874年—877年)
- 裴澈(881年)(時鄂州有刺史崔紹,疑裴澈未赴任)
- 張濬(891年)(未任)
- 杜洪(886年—905年)
- 劉存(905年—906年)
- 秦裴(906年—912年)
- 李簡(915年—928年)
- 柴再用(928年)
- 張宣(937年—939年)
- 王輿(939年—944年)
- 韋建(944年)
- 劉仁贍(945年—953年)
- 何敬洙(953年—960年)
- 王崇文(960年—961年)
- 黃延謙(961年—964年)
- 林仁肇(964年—965年)
- 楊守忠(966年—972年)
參考資料
- 《新唐書·方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