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一蘅
樊一蘅 | |
---|---|
大明兵部右侍郎右僉都御史總督川陝軍務 | |
籍貫 | 四川敘州府宜賓縣 |
字號 | 字君帶,號杜皐 |
出生 | 萬曆十九年十一月初二日 (1591年12月17日) |
逝世 | 永曆五年(1651年) |
親屬 | (父)樊垣 |
出身 | |
|
樊一蘅(1591年12月17日—1651年),字我劬[1],[2]又字君帶,又字春石[3],四川宜賓人,明末官員,多次對農民軍作戰,南明時總督川、陝軍務,意圖收復被大西政權占據的川蜀地區,但至死未能實現。
生平
早年仕途
樊一蘅於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中式進士,刑部觀政,次年(1620年)授安義縣, 天啟二年(1622年)調襄陽縣,建昌縣,天啟四年(1624年)本省同考,天啟六年(1626年)升禮部主事。
崇禎三年(1630年)秋,遷榆林兵備參議。時流賊多是榆林人,又久有饑荒,饑民結夥為盜。樊一蘅修補殘骸,修葺武備,討伐斬殺申在庭、馬丙貴。崇禎五年(1632年),樊一蘅升陝西監軍道,四月,已經投降的農民軍首領「不沾泥」張存孟復叛,擁眾脅糧賞,復攻米脂,被葭州守卒擊退。樊一蘅時任參政,巡撫張福臻調總兵王承恩與狐山堡副總兵侯拱極、都司、神木參將艾萬年、守備賀人龍等三千人,令樊一蘅監軍,將其平定。[4][5]屢次被舉薦,升遷為監軍副使,再升遷為右參政,分巡關南。崇禎六年(1633年)升關內道,調本省按察使,崇禎七年(1634年)任陝西關內漢南監軍道。總兵曹文詔敗亡,農民軍逼近西安。總督洪承疇令樊一蘅監左光先、張應昌軍,連破農民軍,擊退農民軍「混天星」。農民軍逼近漢中,封地在漢中的皇叔瑞王朱常浩告急,樊一蘅與副將羅尚文往救,正逢洪承疇大軍到,農民軍退去。樊一蘅升任按察使,與副將馬科、賀人龍屢次在漢中擊敗農民軍領袖「祁總管」,將其降服。崇禎十二年(1639年),擢為右僉都御史,代鄭崇儉巡撫寧夏,被彈劾,罷官歸家。
崇禎十六年(1643年)冬,獲舉薦,起為兵部右侍郎,總督川、陝軍務,但因道路阻礙,詔命未能送達。
經營川蜀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破北京,崇禎帝自縊殉國。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稱帝,繼續如前任用樊一蘅。當時大西張獻忠政權已據有全蜀,擒住樊一蘅的兩個女婿李合宗、諸生(明代稱考取秀才入學的生員為諸生)梁為憲,想招降樊一蘅,二人都不從,被害;[2]只有遵義未陷落,樊一蘅與王應熊在那裡躲避。樊一蘅受任命後,傳檄諸郡舊將會師一同舉兵。正逢巡撫馬乾收復重慶,松潘副將朱化龍、同知詹天顏攻殺農民軍將王運行,收復龍安、茂州。次年(1645年),清朝巡撫李國英剿滅響馬賊馬潮、呼九思,後者部下袁韜率數百殘卒奔川東歸順樊一蘅。[6]三月,樊一蘅起用舊將甘良臣為總統,以侯天錫、屠龍為副,會合參將楊展、游擊馬應試、余朝宗所部潰卒,共計三萬人,攻敘州,馬應試、余朝宗先登,楊展等隨後而至,斬首數千級,大西都督張化龍逃走,於是收復敘州。樊一蘅在江上犒師。
馬乾復重慶時,大西將劉廷舉出走求救於張獻忠,張獻忠命養子劉文秀攻重慶,水陸並進。副將曾英與參政劉鱗長從遵義趕來,與部將于大海、李占春、張天相等夾擊,破大西數萬軍隊。曾英威名大振,各位別將都歸屬於他,有兵二十餘萬,聽從樊一蘅號令。
楊展收復敘州後,大西將馮雙禮來犯,每戰都敗,張獻忠養子孫可望以大軍相救,與明軍隔江相持一月,明軍糧盡,樊一蘅退屯古藺州,楊展退屯江津。大西軍截擊朱化龍,被朱化龍大敗,但朱化龍因軍隊孤立,回師守舊地。其他諸將也接連在摩泥、滴水打敗大西軍。
樊一蘅命楊展、馬應試取嘉定、邛州、眉州,前總兵官賈登連及其中軍楊維棟取資州、簡州,侯天錫、高明佐取瀘州,李占春、于大海守忠州、涪州。曹勛及監軍副使範文光據洪州、雅州,松州、監軍僉事詹天顏據茂州,譚弘、譚詣據夔州、萬州,都奉樊一蘅徵調。樊一蘅於是移駐納溪,居中調度,與督師王應熊會於瀘州,與四川按察使米壽圖一同傳檄諸路約定期限一併進軍。[7]張獻忠很害怕,盡屠境內百姓,將金銀沉到江中,放火焚燒自己的宮室,火連月不滅,張獻忠準備棄成都逃到川北。
次年(1646年)正月,樊一蘅遣官入賀在福州稱帝的隆武帝朱聿鍵。五月,隆武帝的使者徐孫彥出使蜀中回來見駕,具列王應熊、樊一蘅、李乾德、馬象乾、米壽圖、劉鱗長、王之瑞、萬年策、鄭逢元、劉泌、範文光、牟道行、田華國、莫宗文、曾英、楊賡、賈登連、譚誼等協力恢復疆土奉揚王命之事。[8]
同年春,楊展盡取川南,駐軍於嘉定,與曹勛等互相聲援。王應熊及王祥在遵義,馬乾、曾英在重慶,皆有重兵。大西軍勢日益衰微,只有保寧、順慶為其將劉進忠所守,劉進忠又數次兵敗。張獻忠憤而遣孫可望、劉文秀、王尚禮、狄三品、王復臣等攻川南郡縣。王應熊、樊一蘅急令楊展、侯天錫、屠龍、馬應試及顧存志、莫宗文、張登貴在犍為、敘州連營以抵禦之。大西軍連戰不利,曾英、王祥乘間發兵成都,張獻忠立即召孫可望等回師,又聽聞清軍入蜀境,劉進忠投降,大懼。七月,棄成都,十二月被清軍所殺。孫可望等率殘卒南奔,突然到重慶,曾英猝不及防,戰敗而死,孫可望於是攻陷綦江,王應熊避於畢節衛。一月有餘後,大西軍攻陷遵義,入貴州。清軍追殺到重慶,馬乾敗死,清軍於是入遵義,因缺糧班師。王祥等復取保寧、順慶二郡。樊一蘅再在江上駐軍,計劃收復全蜀,於是將善後事宜及諸將功狀奏報監國永明王朱由榔。朱由榔拜樊一蘅戶、兵二部尚書,加太子太傅,王祥、楊展、侯天錫等也分別進爵。
受困內訌
當時王應熊已去世,而宗室朱容藩、前偏沅巡撫李乾德都作為總制入川,楊喬然、江爾文都作為巡撫入川,各自署置官員,官員比百姓還多。諸將袁韜據重慶,于大海據雲陽,李占春據涪州,譚詣據巫山,譚文據萬縣,譚弘據天字城,侯天錫據永寧,馬應試據蘆衛,王祥據遵義,楊展據嘉定,朱化龍、曹勛仍據故地;反清武裝搖黃十三家據夔州夾江兩岸,李自成餘部李赤心等十三家在建始縣。樊一蘅號令不行,僅保有敘州一郡而已。
樊一蘅的妻子李氏是方伯李文續之女。樊一蘅入川時,李氏在家,被叛軍搜索擒住關在郡監獄侮辱。李氏大呼:「我夫奉行天討,誓必殄滅賊類,系我何懼!」厲聲罵賊,被殺,屍體被分裂後丟在路上。樊一蘅的弟弟樊一若妾夏氏二十歲,被擒後奪刀自殺,叛軍怒,將其頭髮懸在梁上支解。[2][6]
永曆二年(1648年),朱容藩自稱楚世子,在夔州建立行台稱制,對官員進行任命封爵,三年(1649年)春,為李占春所敗而死。楊展與王祥不和,遣子楊璟新攻之,楊璟新先襲殺馬應試,再與王祥交戰,戰敗而回。李乾德見楊展家富,說服袁韜、武大定殺楊展,分其家產。李占春聞楊展被害,率兵為其報仇,不勝而歸。曹勛與楊展有刎頸之交,也為此沮喪。樊一蘅正色寫信責備李乾德:「嘉陵、峨眉間,二三遺民,不與獻忠之難者,楊將軍力也。且背施忘好,而取人杯酒之間,天下其謂我何?」李乾德笑了不以為然,諸鎮也都憤怒離心。[6]
無奈病亡
九月,孫可望遣白文選攻殺王祥,收降其眾二十餘萬,盡得遵義、重慶。樊一蘅愈發勢孤。永曆四年(1650年)秋,孫可望又使劉文秀大敗武大定軍,長驅至嘉定,武大定、袁韜皆投降,李乾德投水而死。劉文秀軍又東進,譚弘、譚詣、譚文都投降,李占春、于大海降清。次年(1651年)正月,劉文秀回師雲南,留白文選守嘉定,劉鎮國守雅州。三月,清軍南征,白文選、劉鎮國挾曹勛而逃,范文光、詹天顏、朱化龍相繼身亡。樊一蘅當時已辭職避居山中,得知三將死訊,九月也憂鬱病死,[6]所部文武將吏盡亡。
樊一蘅墓在宜賓縣西。[2]
家族
注釋及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在維基數據編輯]
官銜 | ||
---|---|---|
前任: 羅尚忠 |
明朝建昌縣知縣 天啟元年任 |
繼任: 陳良謨 |
前任: 陳諫 |
明朝安義縣知縣 天啟年間 |
繼任: 丁彥伯 |
前任: 易孔贊 |
明朝襄陽縣知縣 天啟年間 |
繼任: 王鼇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