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志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933年12月胡風與梅志

梅志(1914年5月22日—2004年10月8日),原名屠玘華,又名屠琪(或屠棘),女,祖籍江蘇武進,生於江西南昌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兒童文學作家和傳記作家[1]

生平

1914年5月22日(農曆四月二十八日),梅志生於南昌。父親屠伯愷是清朝秀才,教書為生,家庭貧困。1931年,梅志隨全家遷居上海後,經介紹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簡稱「左聯」)。1933年夏,梅志在左聯結識了胡風,在胡風指導下開始寫作。1933年底,與胡風結婚。1934年寫成散文《受傷之夜》,自此以筆名「梅志」發表作品[1]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胡風、梅志夫婦攜長子張曉谷去武漢,後轉重慶。梅志在重慶生下女兒張曉風[2]

1941年皖南事變後,中國共產黨組織文化人撤退,一部分赴香港,一部分赴延安去,胡風一家被安排去香港。到香港不久,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占領香港。胡風一家隨「搶救文化人」的東江游擊隊抵達桂林,在桂林居住一年後又回重慶。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胡風一家才回到上海。胡風因一直從事左翼文藝,上了中國國民黨的黑名單,所以在1948年經中共地下黨安排,秘密經香港轉赴東北解放區。梅志和孩子們則留在上海。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後,胡風隨中共中央統戰部北京參加第一次文代會,會議結束後回上海與梅志和孩子們團聚[2]

1952年5月,為紀念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10周年,舒蕪反戈一擊,在《長江日報》發表《從頭學習〈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被《人民日報》全文轉載,並配發胡喬木寫的編者按稱「存在着以胡風為首的一個文藝上的小集團」。 此時開始公開批判胡風。當時胡風在北京居住,但經常回上海看望梅志和孩子們。梅志當時是上海作協會員,無正式工作,從事兒童文學創作。1953年8月,胡風將全家接到北京定居,這時胡風已被安排到《人民文學》雜誌當編委[2]

1955年5月,《人民日報》發表《關於胡風反黨集團的一些材料》,將胡風等人定為「反黨集團」,在全國開展大規模批判運動,「胡風分子」陸續被捕。1955年5月17日,胡風被公安部門逮捕,梅志也在胡風被捕數小時後被逮捕。梅志的罪名是幫胡風抄寫《三十萬言》。在看守所,工作人員勸梅志同胡風劃清界限,但被梅志拒絕,梅志堅信胡風無罪。1961年,梅志的母親逝世,應家屬要求,梅志被釋放回家奔喪,此後未收監。1965年,經過再三請求,梅志獲准到秦城監獄探望胡風。梅志到秦城監獄共探監三次。1965年11月,梅志被定為「胡風反革命集團」骨幹,因「寬大處理」免予刑事處分;胡風接受審判,被判處有期徒刑14年,後允許監外執行。1965年底,胡風回到北京家中。1966年2月,胡風被送往四川,梅志與胡風同行。尚未成年的兩個孩子張曉風、張曉山留在北京。胡風、梅志夫婦住在成都市內一個小院,由四川省公安廳人員看管[2]

1966年8月,因文化大革命已開始,胡風、梅志夫婦被連夜送往蘆山的一個偏僻的勞改茶場。1966年底,胡風被單獨押回成都。起初在看守所,後送到四川省大竹縣的四川省第三監獄,並經四川省革委會以「現行反革命罪」改判為無期徒刑。梅志當時仍留在蘆山的勞改茶場。胡風在監獄得精神分裂症後,梅志被調到大竹縣的四川省第三監獄,獄方給胡風、梅志夫婦一個小房子單獨居住[2]

粉碎「四人幫」後,獄方將胡風送到四川成都治療,並讓胡風參與揭發「四人幫」罪行,寫姚文元張春橋的情況。1979年1月,胡風、梅志夫婦獲得釋放,重回北京。晚年,梅志一直為胡風的平反而奔走[1][2]

2004年10月8日,梅志在北京病逝,享年90歲[1]

著作

兒童文學
  • 《小麵人求仙記》
  • 《小紅帽脫險記》
  • 《小青蛙苦鬥記》
  • 《梅志童話詩集》
  • 《梅志童話選集》
  • 《聽來的童話》
回憶錄
  • 《往事如煙——胡風沉冤錄》
  • 《胡風傳》
  • 《伴囚記》
  • 《在高牆內》
  • 《我與胡風》
散文集
  • 《花椒紅了》
  • 《長情贊》(胡風、梅志合作)

家庭

  • 丈夫:胡風
  • 子:張曉谷
  • 女:張曉風
  • 子:張曉山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王艷芳,胡風夫人梅志,半月選讀2010年第16期
  2. ^ 2.0 2.1 2.2 2.3 2.4 2.5 张晓风:我的父亲母亲. 新浪. 2008-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