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桑傑扎西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桑傑扎西藏語སངས་རྒྱས་བཀྲ་ཤིས་威利轉寫sangs rgyas bkra shis,?—1414年),清朝文獻譯為「桑兒加查實」,人稱海喇嘛藏族,今西藏自治區洛扎縣卓壠人,藏傳佛教噶瑪噶舉派高僧。[1][2]

生平

桑傑扎西在元朝至正年間生於卓壠(又作「卓窩壠」)。[1][3]元朝統治者獨尊藏傳佛教薩迦派。當時在西藏的佛教各派中,惟一可與薩迦派爭衡的教派便是噶舉派。元朝末年,正值薩迦派噶舉派朵麥地區盛行,卓窩壠巴桑傑扎西依噶舉派上師讓瓊多傑授記,從西藏山南的卓窩壠來到青海湖海心山上修行。桑傑扎西是噶舉派祖師瑪爾巴・卻吉洛追的後裔,又是其世傳弟子。桑傑扎西在青海湖海心山修行多年,修得「大手印法」,聲名遠播,周邊地區的民眾稱他為「大成就者海心仙人」。他平時騎乘的一頭無抵角的白氂牛藏語稱「俄嘎果熱」)也被民眾美化為佛教中代表吉祥的白象。據藏文史料載,桑傑扎西修行得道後,騎白象雲遊各地,因而被稱為「白象大師」(藏語稱「浪嘎哇」)。[4]

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明朝軍隊西進甘肅青海。明朝朝廷對西北地區的蒙古族藏族地方勢力實行「招撫」,故大批請降者被委以衛、所官職。但也有部分蒙古族、藏族部族率部抗擊明軍。戰亂之際,在海心山居住的桑傑扎西及其侄三丹羅追率其卓窩壠部族遷居碾伯南山地區(即今樂都縣南山瞿曇寺地區)。桑傑扎西仍靜心修行,在官隆洞打坐,將俗務交由其侄三丹羅追辦理。三丹羅追便是三羅喇嘛(《明史稿》中稱為「西寧番僧三刺」)。當桑傑扎西、三丹羅追叔侄及其部族遷居碾伯南山之後,明朝朝廷暗中派使者赴碾伯南山地區爭取環湖諸部歸服。桑傑扎西叔侄遂致信罕東諸部,勸其歸順明朝。不久,罕東諸部果然歸順了明朝。桑傑扎西、三丹羅追叔侄由此為明朝立下功勞,受到明朝的關注。[4]

永樂十二年(1414年),桑傑扎西圓寂。[3]

《安多政教史》對桑傑扎西有詳細記述。值得注意的是,《明史》作者所稱的「海喇嘛桑兒加査實」,實為《安多政教史》所講之桑傑扎西。然而當代一些學者不察,將桑傑扎西和其侄子三丹羅追混淆合一,說成「三喇又名海喇嘛桑兒加査實」,實屬錯誤。[5]

參考文獻

  1. ^ 1.0 1.1 謝佐, 格桑本, 何玲,青海的寺院,青海省文物管理處,1986年,第7頁
  2. ^ 高文德,中國民族史人物辭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第11頁
  3. ^ 3.0 3.1 青海瞿昙寺,佛学宝藏,于2013-02-09查阅. [2013-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28). 
  4. ^ 4.0 4.1 拉格,簡論安多地區「卓倉」地名的由來,西藏研究2009年04期
  5. ^ 黎宗華, 李延愷,安多藏族史略,青海民族出版社,199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