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李作清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李作清
武漢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武漢市商務局(市口岸辦)黨組書記、局長 ,武漢市招商局局長
現任
就任日期
2011年8月
副職鄒衛東、劉丹平、蔡東霞、張文波
前任林肖濱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工委副書記
任期
1999年6月—2011年8月
繼任李忠、周勇士
華中科技大學校長助理兼產業集團董事局主席
任期
2007年4月—2008年6月
前任王延覺
繼任童俊
個人資料
性別
出生1964年12月(59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宜昌市
籍貫湖北省宜昌市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居住地湖北省武漢市
學歷博士
母校華中科技大學
職業公務員
宗教信仰社會主義
共產主義

李作清(1964年12月),湖北省宜昌市人;華中工學院(後稱華中理工大學、現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機械製造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工學博士,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曾任華中理工大學數控技術研究所常務副所長、華中數控系統有限公司總經理、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學院副院長、華中科技大學校長助理兼產業集團董事局主席、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工委副書記。現任武漢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武漢市商務局(市口岸辦)黨組書記、局長,武漢市招商局局長。2015年5月,調任武漢商學院院長。

生平

華中科技大學時期

1982年,李作清進入華中工學院機械系(現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攻讀本科。1988年畢業後留校攻讀碩士、博士以及從事博士後工作[1]。1994年,博士畢業後,在華中科技大學任教。在華中科技大學任教期間,在《中國機械工程》、《華中理工大學學報》(現《華中科技大學學報》)[2]、《機械工業自動化》、《機床與液壓》、《機械與電子》等期刊發表數十篇論文。研究方向為切削加工、機械工藝等。1997年,李作清被破格晉升為教授。在1997年至1999年間,李作清先後擔任華中理工大學數控技術研究所常務副所長、華中數控系統有限公司總經理、機械學院副院長、華中科技大學校長助理兼產業集團董事局主席[3]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時期

1999年6月,李作清由華中科技大學校長助理兼產業集團董事局主席調派至武漢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工作,任管委會副主任,主要分管招商引資、外經外貿等工作[4]。在他任內,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產值從1999年的100億元增長到2011年的1682.75億元,12年時間增長了16倍。作為武漢市三個國家級開發區之一,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招商成果豐碩、產業發展迅速。開發區汽車產業從神龍汽車一家獨大到神龍汽車東風本田東風乘用車三足鼎立;電子電器製造業從無到有,冠捷顯示、武漢海爾、武漢格力、武漢美的等企業紛紛落地投資[5]

武漢市商務局時期

李作清於2011年8月調任武漢市政府副秘書長。2011年10月起至今,任武漢市政府副秘書長、武漢市商務局(市口岸辦)黨組書記、武漢市招商局局長[6]。主管市商務局全面工作,並協助武漢市領導進行招商引資。在其任內,武漢市頒布了工業倍增計劃,招商成果豐碩,相繼引進中國南車軌道交通基地、中國北車城市軌道交通基地、上海通用汽車72萬輛整車基地、聯想集團MIDH事業群、東風雷諾整車項目、周大福珠寶產業園等[7],促進了武漢經濟的強勁增長。

言論

作為武漢市招商引資工作的直接領導,李作清對武漢招商的優勢和產業發展有深刻的闡述。

武漢將在汽車業西進中發揮重要作用

汽車業是武漢的支柱產業,2013年的全球汽車論壇也選擇在武漢舉行。在會前,李作清接受了騰訊汽車的專訪,談汽車產業在武漢的發展:

在汽車西進的過程中,武漢將以其具有的獨特的、無可替代的區位優勢和最便捷輻射中西部的物流能力,如武漢獨有的水運(長江與漢水交匯處)、公路、鐵路樞紐等,吸引需要進軍中國中西部市場的汽車企業優先考慮在漢投資。因為在漢新建生產基地,不僅可以承東啟西,輻射西部地區和整個中部地區,還可以承北接南,向南北擴張,使企業輻射的市場更大,大大降低企業的物流和商務成本,這個優勢和作用是全國其他城市無法比擬和替代的。武漢在機械、鋼鐵、化工、電子等行業上的雄厚產業基礎是經過上百年發展和沉澱而形成的,這也是有目共睹的。在歷史上城市能用「大」形容的,在中國只有兩個,除了大上海,就是大武漢。近十年來,武漢依託東風集團,到2016力爭形成年產300萬輛汽車的能力。我們將充分利用武漢的各項優勢,借鑑和學習其它城市好的做法和經驗,通過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繼續發揮東風、通用、雷諾、本田及其它社會力量的作用,以「龍頭帶配套,配套引龍頭」為工作思路,積極引進發動機、變速箱、汽車電子、輪胎等關鍵零部件配套企業,逐步完善汽車產業鏈。武漢力爭打造成為「中國車都」。目前武漢市已經引進了標緻——雪鐵龍公司與東風公司,建立了神龍汽車公司,前不久,神龍第三工廠投產運行,第300萬輛乘用車下線,使武漢成為繼上海之後,第二個擁有兩家總產量超過300萬輛汽車企業的城市。後來又引進了本田、通用和雷諾等汽車品牌,成立了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上海通用汽車武漢基地、東風雷諾公司以及東風電動車股份有限公司、三環集團、漢陽特種汽車製造公司、東風乘用車公司等8家整車生產廠,280多家汽車零部件廠家,乘用車年生產能力135萬輛。未來,武漢還將會繼續大力引進國內外汽車產業知名企業落戶武漢[8]
2013(第四屆)全球汽車論壇李作清接受騰訊汽車專訪

.

物流業發展

作為全國交通樞紐,武漢物流業的發展也受到高度關注,在2014年的物流與供應鏈高峰論壇上,李作清對於物流也有深刻的闡述:

從國內城市的發展態勢來看,發展現代物流業是增強城市競爭力的有效手段。從國內來看,物流業發展已跨越 「一哄而上」的起步階段,進入注重提升城市功能、配合產業經濟發展的新階段。繼上海、天津、深圳等地之後,重慶、成都、鄭州等中西部中心城市也都把現代物流業作為增強區域競爭力、搶占競爭制高點的重要手段,超前構築,率先突破。與武漢同處中部的鄭州正在全力打造國際物流園區和航空港物流區,加快推進產業、物流和市場聯動發展。越來越多的國際製造商都把當地綜合物流服務能力作為進資的重要條件。在土地、勞動力價格優勢不斷減弱,各種優惠政策受到嚴格控制的大環境下,發展物流業,已經成為擴大對外開放、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和吸引投資的重要突破口。 從武漢的發展實際來看,發展現代物流業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然選擇當前,武漢正處於工業化中期,工業仍然是發展的重點。但隨着工業化、城鎮化縱深推進,要素資源趨緊、生態環境惡化、區域競爭加劇,城市發展面臨巨大壓力。本市服務業供給能力和水平難以適應發展需要,制約了主導產業的壯大和城市功能的提升,已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武漢要實現大發展、跨越發展、持續發展,迫切需要發展現代物流業和現代服務業,尋找新的經濟增長空間,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為工業倍增提供有力支撐和保障,為經濟發展創造新的動力和競爭力[9]
加深認識 加強謀劃 大力發展武漢現代物流業———在物流與供應鏈高峰論壇上的報告

.

其他

除了汽車業、物流業等武漢市傳統優勢產業外,他還在電子電器行業發展等方面有一系列論述。

參考文獻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