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朱肇煇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魯藩字輩詩
肇泰陽當健
觀頤壽以弘
振舉希兼達
康莊遇本寧

魯靖王朱肇煇(1388年7月15日—1466年8月25日),明朝第二代魯王,明太祖的孫子,魯荒王朱檀獨子,生母戈氏。著有《憑虛藳》[1]

生平

朱肇煇的嫡母是信國公湯和之女,對他的撫育教誨有度。生於洪武二十一年六月十二日(1388年7月15日),洪武二十三年五月十三日(1390年7月6日)封為世子[2]永樂元年三月初二日(1403年3月24日)襲封魯王。明成祖愛重朱肇煇,車駕北巡時路過兗州,錫以詩幣。

宣德初年,朱肇煇對明宣宗上言:「國長史鄭昭、紀善王貞,奉職三十年矣,宜以禮致其事(退休)。」明宣宗對蹇義說:「皇祖(明成祖)稱王禮賢敬士,不虛也。」同意批准了。成化二年七月十五日(1466年8月25日)朱肇煇薨逝,享年七十九,兒子惠王朱泰堪嗣位。

家庭

  • 王妃嚴氏,中兵馬指揮嚴敬之女。

  • 夫人劉氏
  • 夫人傅氏
  • 夫人蔡氏

  • 長女:諸城郡主,儀賓趙瑄
  • 第二女:文登郡主,儀賓孔希恭
  • 第三女:鄆城郡主,儀賓李讓
  • 第四女:福山郡主,儀賓湯文瓚
  • 第五女,早卒未封

墓葬

魯靖王墓位於山東省鄒城市大束鎮官廳村北五雲山之麓,距離其父魯荒王墓5公里。出土有《魯王壙志》一合,現存孟廟泰山氣象門東側北壁。由篆蓋和志石兩合組成。篆蓋高75厘米,寬74厘米。篆書2行每行2字。字徑高0.29米,寬0.25米。石面有黃斑,左側中上部邊緣有殘損,但不影響字跡。周有陰線刻龍紋飾。志石高74厘米,寬75厘米。志文楷書,共21行,每行18字。周有陰線刻龍紋飾。保存完好。[4]

[篆蓋]魯王壙誌
[誌文]魯王壙誌
王諱肇煇,魯荒王之子,母戈氏。洪武二十一年六月十二日生,二十三年五月十三日封為世子,永樂元年三月初二日襲封魯王。成化二年七月十五日以疾薨。享年七十有九。
訃聞,上輟視朝三日,遣官致祭,諡曰靖,命有司治喪葬如禮。
妃嚴氏,中兵馬指揮敬之女。子六人:泰堪封世子,泰坾封安丘,泰𡒊封樂陵,泰墱封鉅野,泰壄封東阿,泰塍封鄒平,皆郡王。女五人,封諸城、文登、鄆城、福山,皆郡主。第五女未封,早喪。孫男一十九人,陽鑄封世孫,陽鐆、陽鎣、陽鐔皆封各郡王長子,陽鎜、陽𨧳、陽鍾、陽錧、陽鑗、陽鉥、陽錙、陽鏢皆封鎮國將軍,陽鍓、陽䤭、陽銖、陽鉞、陽𨮖、陽鋑、陽鎕皆未封。孫女一十五人,封棲霞、章丘、朝城、蒲台、萊蕪、棠邑、泗水、益都、魚臺、壽張,皆縣主,五人未封。曾孫男一十四人,曾孫女一十人,皆幼。以本年十一月十六日葬於鄒縣五雲山之原。
嗚呼!王生長親藩,早承爵位,宜享遐壽,而遽止於斯,豈非命耶!爰述其概,納諸幽壙,用垂不朽云。

注釋

  1. ^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卷一
  2. ^ 對於朱肇煇於洪武「二十三年五月十三日封為世子」,後人有不同的看法,原因在於《明憲宗實錄》卷三十二記載,成化二年七月「魯王肇煇…洪武戊辰生,歲庚辰冊封世子…」墓誌所載洪武二十三年為庚午年,即公曆1390年,而庚辰年為建文二年,即公曆1400年,兩者相差整整十年。所劉毅先生在其論文《〈明史·諸王傳〉補正》中認為「明成祖靖難成功後革除建文紀元,而將洪武紀元順延至三十五年,庚辰年又為洪武三十三年」,再「結合明代親王世子受封年齡來考察」,認為「《魯靖王壙志》中『二十三年』或系『三十三年』之誤寫」。今從墓誌之說。
  3. ^ 《明太宗實錄》
  4. ^ 《魯王壙誌》,《孟子林廟歷代石刻集》,齊魯書社,2005年,第483-484頁。

參考資料

大明封國國王
前任者:
父荒王朱檀
明魯國親王
1403年-1466年
繼任者:
子惠王朱泰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