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朝元寺 (美濃)

座標22°56′01″N 120°35′15″E / 22.933625°N 120.587605°E / 22.933625; 120.587605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2°56′01″N 120°35′15″E / 22.933625°N 120.587605°E / 22.933625; 120.587605

美濃朝元寺
基本資訊
位置 中華民國臺灣高雄市美濃區廣林里朝元路90號[1]
主神三寶佛觀世音菩薩
建立時間 日治臺灣明治四十年(1907年)
地圖
地圖

朝元寺,是位於臺灣高雄市美濃區廣林里的佛寺,聖嚴法師曾在此閉關,旁邊為鍾理和的住家。

沿革

源自當地人士張再興、張再二兄弟的發願。1907年,台南開元寺智圓比丘座下的能淨法師(俗名張再二),和兄長張再興協力募資,在故鄉美濃田尾坑、尖山溪邊立茅屋安置佛像,題為「觀音廟」,屬臨濟宗妙心寺[a]。其後他以此寺地勢狹隘、水土不佳,在1910年選定現在廟址。該地原屬公有地,後准許開發,先後獲得六甲餘地。[3]

台灣日治時期的植物學者調查該寺地方的荔枝樹有達千年之久[4]。能淨法師遷移時,就將一棵碩大的荔枝樹幹作為建造大雄寶殿的正樑[5]。新寺取為「朝元寺」,因為該處左右側的群峰都朝面向大雄山[6]

1912年於山坡地建殿宇三間,兩端各建客房一間。1927年,曾蘭、曾獻南、林富家、劉金安等信徒發起擴建,至次年3月改建落成。殿宇正面為九開間,屋頂採兩坡懸山式屋脊,共四條垂脊,正脊加高形成西施脊,脊正中立寶塔,兩端向外作弧形起翹,並安置騰龍為飾。殿宇正中央為三開間,左右兩側亦三開間,前廊兩根圓柱,簷下兩朵垂花弔筒。其後殿宇不斷擴增,由正殿兩側增建單層廂房,再加蓋為二層樓房。台灣日治末期又購置耕地。[3]

戰後,改為中國北方宮殿式的堂宇。前殿採歇山頂,上下樓層,上樓天王殿,下樓觀音殿。後殿為大雄寶殿,採均以三層十字斗拱撐住的重簷歇山頂,一樓正面七開間,四階周匝立紅色大柱,樑柱交插處飾以雀替,柱上橫樑彩繪和璽圖飾。護龍有知客室、寮房、齋堂、功德堂、講堂等。大殿後方尚有四層樓的淨慧樓,具視聽會議室與圖書藏經室。寺後方有1958年建成的七級華藏塔。[3]

關於鍾理和

鍾理和紀念館遠景

該寺毗鄰鍾理和紀念館[7]。鍾理和生前常來家附近的朝元寺走動,去世後骨灰放於此[8]林衡道在1950年代末參觀此寺後,在1961年給鍾肇政的信寫:「在那樣的民風醇厚山紫水明的地方孕育了鍾理和其人,確不是偶然的。」[9]

關於聖嚴法師

聖嚴法師曾分析在自己人生在前半段佛法養成時期中,以三處讓他永遠懷念,首先是在上海靜安佛學院的短暫學僧生涯,其次即朝元寺的閉關,最末為到日本留學攻讀碩、博士。1961年,他初到朝元寺,還將戶口設在美濃鎮。在前三年,他將夠獲得有關戒律學的著作全讀過,有些甚且讀兩、三遍。[10]

聖嚴1961年11月13日為第一次閉關,至1966年8月7日因眼疾出關。第二次於1967年6月10日至1968年2月20日出關。他在兩次閉關期間,先後完成了《聖嚴文集》、《正信的佛教》、《戒律學綱要》等書。該關房以瓔珞命名,懸掛劉安祺將軍親題「瓔珞關房」的匾額,但設備簡陋,有蟲蛇[b]出入房中。[3]

因寺院擴建,沒有留下聖嚴當初閉關的關房,寺方提供當年他在閉關期間的照片供來訪者參閱。聖嚴對弟子表示起當年此寺並非香火旺盛之地、也非經懺道場,僻靜,極少外在干擾,收入靠住眾種植的麻竹和荔枝,具農禪家風,所以自己更得以沉潛用功。[11]

黃蝶翠谷在朝元寺附近,該寺還提供二百人住宿的香房[12]
寺內種有荔枝樹。
該寺附近盛產被稱作「竹腳烏」的荔枝[5]

註釋

  1. ^ 台灣日治中期以後,在高屏活動的臨濟宗妙心寺派東海宜誠開始和南台灣寺廟齋堂進行聯盟,並將聯盟寺廟分為六等。此寺也參加,為列入第二等,台南開元寺為第一等。[2]
  2. ^ 對於寺中有蛇,寺眾不以為懼。在1956年《民聲日報》報導時,曾有一次三尺多的蛇爬進在作晚課的大殿,一位客家女子信眾就對記者李莊羊說那蛇是來聽佛經的,感嘆佛法不可思議。又有一次,住在此寺的李莊羊上樓睡覺前,被頭頂上水管的蛇嚇到,兩位女子見狀,呵著笑說蛇往上爬去了、爬到房間去了。能淨法師就安慰記者說已跟蛇溝通,吩咐牠離開房間,要記者放心睡吧。[4]

參考資料

  1. ^ 張慧意. 【高雄縣美濃鎮】寺廟一覽表. 古今寺廟巡禮. [2016-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13) (中文(臺灣)). 
  2. ^ 陳麗華. 〈新興階層的自覺意識〉. 《族群與國家:六堆客家認同的形成(1683-1973)》.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15-11. ISBN 9789863501060 (中文(臺灣)). 
  3. ^ 3.0 3.1 3.2 3.3 陳清香. 〈美濃佛寺道場巡禮記〉 (PDF). 《慧炬雜誌》 (慧炬雜誌社). 2012-03, (第573期) [2016-11-2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06-21) (中文(臺灣)). 
  4. ^ 4.0 4.1 李莊羊. 大雄山之行五 猴蹤與蛇影. 《民聲日報》. 1956-06-09 (中文(臺灣)). 
  5. ^ 5.0 5.1 朱復良. 台灣真奇廟 荔枝樹 朝元寺的小秘密. 《聯合報》. 1999-01-19 (中文(臺灣)). 
  6. ^ 李莊羊. 大雄山之行六 獅子,鼓,鐘. 《民聲日報》. 1956-06-12 (中文(臺灣)). 
  7. ^ 彭碧玉. 文壇點線面 精神‧人格‧作品-─寫在「鍾理和紀念館」籌建之前. 《聯合報》. 1979-10-03 (中文(臺灣)). 
  8. ^ 葉石濤. 府城之星.舊城之月 記李行的「原鄉人」. 《聯合報》. 1980-06-01 (中文(臺灣)). 
  9. ^ 鍾肇政. 美濃行 訪理和故居種種. 《聯合報》. 1961-03-09 (中文(臺灣)). 
  10. ^ 嚴安欣. 〈 回到朝元寺 聖嚴師父的感恩之行 (上)〉. 《法鼓雜誌》 (法鼓文化). 2001-08-01, (第140期) [2016-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01) (中文(臺灣)). 
  11. ^ 嚴安欣. 〈 回到朝元寺 聖嚴師父的感恩之行 (下)〉. 《法鼓雜誌》 (法鼓文化). 2001-09-01, (第141期) [2016-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01) (中文(臺灣)). 
  12. ^ 美濃迎蝶季. 《民生報》. 1983-04-07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