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浦之戰
月浦之戰 | |||||||
---|---|---|---|---|---|---|---|
上海戰役的一部分 | |||||||
上海戰役月浦攻堅戰紀念碑 | |||||||
| |||||||
參戰方 | |||||||
中華民國陸軍京滬杭警備總司令部
中華民國海軍第1軍區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259團團長胡文杰 † | 湯恩伯 |
月浦之戰,國軍又稱月浦大捷,解放軍又稱月浦攻堅戰,是第二次國共內戰上海戰役中,中國人民解放軍與中華民國國軍在江蘇省寶山縣月浦鎮(今上海市寶山區月浦鎮)進行的一場戰役。
背景
1949年4月,渡江戰役中,國軍防線迅速崩潰,中國人民解放軍大舉渡過長江,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占南京,京滬防線由南京轉移至上海,當時國軍連連戰敗,鬥志全無[1]。
1949年4月22日凌晨,解放軍第29軍在靖江八圩港至張黃港地段渡過長江,並突破江陰一線防禦陣地。4月23日晨,順利攻占江陰縣青陽鎮,當晚占領無錫縣。27日晚,占領蘇州縣[2]。5月上旬,第29軍第87師第259團預備進攻上海市,作戰目標是向上海西北進擊,在友鄰部隊協同下占領瀏河,強攻月浦,然後乘勝追擊奪取上海寶山、吳淞,切斷國軍從水上逃離上海的黃浦江通道[1]。為了加強對月浦的攻擊力量,29軍將85師253團配屬給87師[3]。
經過
5月12日清晨,解放軍在月浦鎮周邊部署3個團參加作戰任務。擔任主攻的解放軍260團進入月浦鎮北的主攻位置;261團則進駐月浦鎮北側,同時在月寶公路擔任警戒;253團進入月浦西南實施助攻[1][3]。國軍則在戰前自月浦到吳淞口十多公里防禦帶布滿了密集的碉堡群,這條全用鋼筋水泥澆鑄的碉堡壁厚達12米[3]。國軍第52軍軍長劉玉章表示要「讓共軍卡在我的鋼鐵陣地里」[3]。
5月13日2時許,87師4個團分別在月浦西側、北側、錢家宅南側、葉大村正面行進間發起攻擊[3]。駐防在上海月浦一帶劉玉章率領的國民革命軍第五十二軍派出15個連的兵力,並動用中華民國海軍艦艇、中華民國空軍飛機火力支援,阻擋解放軍第27軍260團、253團攻勢[1][3]。戰至傍晚,解放軍第260團攻克月浦街北敵前沿陣地,第261團也占領了鎮東北國軍前沿的幾座碉堡。第253團占領了月浦西側的高埂子陣地,其中第1營第3連於拂曉前一度攻入月浦街區,占領了一所大院。但其後遭遇國軍反擊,解放軍退出街區[1]。
14日清晨,國軍發動反擊,並出動坦克及火炮支援,解放軍一線陣地受到重創[1]。14日黃昏,戰局扭轉,解放軍調動山炮、榴彈炮及團屬迫擊炮進行火力掩護,解放軍攻占月浦鎮外圍防禦工事。當晚,解放軍進入月浦鎮內。15日凌晨,解放軍占領月浦全鎮[1]。
其後,國軍第52軍第2師再次發動反攻[1]。15日清晨,中華民國海軍10餘艘艦艇和中華民國陸軍火炮就向解放軍陣地及月浦鎮進行轟炸,月浦鎮幾乎被夷為平地[1]。解放軍第259團指揮所遭遇炮擊,團長胡文杰陣亡,成為上海戰役中解放軍陣亡的最高級別軍官。解放軍守軍損失慘重,但月浦鎮仍在解放軍控制之下[1]。17日,華東野戰軍司令部要求前沿部隊暫停進攻,構築工事,以小群動作逐個奪取敵堡、逐點向縱深開拓前進。戰線趨於穩定,解放軍開始對國軍進行小規模襲擾[1]。
5月23日晚,解放軍發動上海戰役總攻。次日0時,解放軍占領月浦鎮東南的25.32高地,國軍第52軍向寶山撤退,最後撤至吳淞長江江邊。第52軍其後以海運撤至舟山[1]。
後續及評價
戰後,國軍稱解放軍陣亡7,671人、傷1,232人、俘576人[1]。解放軍稱第260團傷亡700餘人,第261團傷亡100餘人;第253團傷亡近300人[1]。澎湃新聞表示第三野戰軍29軍87師259團團長胡文杰、253團政治處主任王里等近2000名指戰員在此陣亡。[4]
湯恩伯在祝捷大會上說道:「月浦大捷證明國軍在上海修築的陣地是銅牆鐵壁,堅守陣地的部隊是國軍中最精銳的部隊,裝備精良,士氣旺盛,共軍這一次並不是戰無不勝,第52軍前方大捷說明只要我們團結一致,就有信心確保上海安全[1]!」
參考文獻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網易軍事. 浴血战月浦—回忆解放上海战役中的月浦战斗. 上海熱線. 上海. [2020-09-05] (中文(簡體)).
- ^ 石龍海. 月浦之战:国共内战后期国军唯一胜利. 網易網新聞. 上海. [2020-09-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7) (中文(簡體)).
- ^ 3.0 3.1 3.2 3.3 3.4 3.5 張曉宇. 浴血战月浦—回忆解放上海战役中的月浦战斗. 上海熱線. 上海. [2020-09-05] (中文(簡體)).
- ^ 鏖战月浦:1949年上海解放战役近两千名指战员牺牲于此. 澎湃新聞. 2021-06-07 [2023-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27)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