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考證攟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明史考證攟逸》,又作《明史考證捃逸》,清朝王頌蔚撰,凡四十二卷。

乾隆四十二年,于敏中等奉敕主編《明史考證》,多依據《國朝獻徵錄》參校《明史》,但《明史考證》並未刊行。光緒年間,戶部侍郎王頌蔚入值軍機處,得見《明史考證》殘本,並將其整理成《明史考證攟逸》四十二卷,1916年收入《嘉業堂叢書》。王頌蔚之子王季烈再參考《攟逸》失載而見諸於文津閣本《明史考證》的三十餘條錄,撰成《明史考證攟逸補遺》一卷。[1]民國二十五年,中華書局刊印《明史》,將《明史考證攟逸》及《補遺》拆開,附於諸列傳之後。

注釋

  1. ^ 馮明珠等:《盛清社會與揚州研究》,頁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