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文化促進會
新疆文化促進會1935年起在新疆先後成立的各族文化促進會的統稱。
1934年盛世才在新疆建立新疆民眾反帝聯合會(反帝會)後施行「反帝、親蘇、和平、建設、民主、清廉」六大政策。根據六大政策的方針指導,反帝會先後成立了12各民族的9個文化促進會。其中包括:維吾爾族文化促進會(維文會)、漢族文化促進會(漢文會)、新疆回族文化促進會(回文會)、哈薩克、柯爾克孜族文化促進會(哈柯文會)、錫索滿族文化促進會(滿文會)、歸化族文化促進會(俄羅斯族文化促進會,俄文會)、烏孜別克族文化促進會(烏文會)、塔塔爾族文化促進會(塔文會)、新疆蒙古族文化促進會(蒙文會)[1]。
1937年,全疆共有各族文化促進會104個。其中16個區分會、60個縣分會、23個支會。1940年全疆文化促進會達295個、49個俱樂部、31個歌舞劇團。各個文化促進會在反帝會的領導下主要任務包括發展本民族文化、發展教育事業、參與文化活動、進行抗戰宣傳、募集支前物資等。但在後期出現了相互分化的情況,甚至成為造成民族衝突的工具,比如1947年的「二二五」流血事件。1949年後,大部分文化促進會併入新疆保衛和平民主同盟。其任務由後成立的文化行政部門和文藝團體如文聯代替[2]。各文化促進會聚集和團結了各民族的知識分子、精英階層、青年學生和普通群眾,所有文促會的管理人員均是逐級選舉產生,各級文促會的活動經費主要是通過自籌和捐獻[2]。
1936年,僅維文會、哈柯文會、回文會及蒙文會在全疆新建學校2235所,學生143592人[2]。也有說法稱同時期會立學校1055所,學生59949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