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張克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張克辛(1908年—1999年),曾用名張衍,江蘇沭陽縣湯澗鄉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大校

生平

生於私墊教師家庭。1921年考入了省立一中(今南京一中),讀完了初中和高中。[1]

1927年2月讀高中時經國民黨秦淮區黨部書記長謝伏初(同時任中共秦淮區支部書記)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四一二事件後失去組織關係。1927年底,考入上海同濟大學醫學系,1928年因家庭困難輟學。1928年至1932年間辛輾轉南京、上海、北平等地參加抗日救亡學生運動。1933年參加了馮玉祥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在同盟軍北路總指揮吉鴻昌部任上校情報處長、旅長、少將參議等職。1933年下半年返回蘇北老家。1934年底在南京創辦抗日刊物《國內新聞周報》,1935年春被捕,以「受赤共分子影響、危害民國治安」罪行判刑六年。1937年8月19日抗戰爆發後被黨組織營救保釋出獄。經婁光琦介紹赴延安,途徑河南南陽,經郭以青動員,1937年11月下旬入河南大學抗敵訓練班(簡稱河大「抗訓班」)學習。該班由國民黨河南省黨部文化動員委員會委員、河南大學文學院院長蕭一山掛名主任,進步教授嵇文甫范文瀾任副主任。河南省委派劉子厚(化名馬致遠)以八路軍代表身份任軍事教官,派馮紀新為總隊長任地下黨支部書記。[2]12月下旬,抗訓班因日機轟炸結束,組成河大抗敵訓練班農村工作服務團(簡稱服務團)。團長范文瀾,副團長嵇文甫張師亮徐述之,總隊長馮紀新(仍任黨支部書記),在河南等地從事抗日宣傳,1938年元月抵舞陽改名為河南省戰時教育促進團(簡稱戰教團),在豫南一帶開展抗日救亡活動。[2]張克辛隨團活動。1938年3月初入彭雪楓竹溝新四軍第四支隊第八團隊留守處舉辦的軍政教導大隊第一期學習,被選拔為分隊長兼教育幹事。[3]經組織審查,1938年3月18日由新四軍第四支隊第八團竹溝留守處民運股長、竹溝中心區委書記婁光琦、馬致遠(劉子厚)介紹重新入黨。[3]1938年5月下旬畢業後,被分配到國民革命軍第十軍團政治部,協助第六十九軍政治部主任張友漁開展對石友三部的統戰工作。[3]1938年11月,被蘇魯豫皖邊區省委調任山東省第八區保安司令部政治部主任,負責厲文禮部的統戰工作。[3]1939年2月,山東分局決定成立蘇皖邊特委,張克辛奉命回家鄉的海屬東(海)灌(雲)沭(陽)地區建黨、搞武裝。1939年4月10日在沭陽縣李恆莊召開八路軍山東縱隊隴海南進支隊(司令員兼政委鍾輝)第三團成立大會,東(海)灌(雲)沭(陽)邊區抗日游擊總指揮部共一千多人整編為第三團,總指揮湯曙紅任團長,山東分局特派員張克辛任副團長,周瑞迎(延安幹部)任政委,陳飛任政治處主任。第三團下設四個營(後增加第五營):

  • 第一營:湯溝李恆莊自衛隊
  • 第二營;灌雲張店鹽河東自衛隊
  • 第三營:沭陽胡集、錢集附近的自衛隊
  • 第四營:1939年4月中旬在沭陽縣西北、東海縣之西張谷廟成立 由海西支部領導的青救團武裝隊、高流鎮和顏集地區自衛游擊隊及國民黨三區區長韓硯耕帶過來之區隊一個排編成。

1939年7月15日湯曙紅被沭陽縣常備大隊殺害後[4],張克辛繼任八路軍隴海南進支隊第三團團長,海屬中心縣委書記,新四軍第三師第十旅兼淮海軍分區參謀長,淮海軍分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1948年10月蘇北軍區一、九兩個軍分區所轄6個團為基礎,成立長江縱隊張震東為司令員,張克辛任副司令員,與守備蘇州的青年軍第202師作戰。1949年初泰州軍分區部隊整編為「華東警備第六旅」任旅長。1949年4月23日渡江戰役後任常州軍分區司令員等職。

1949年後,任海軍舟山基地參謀長,華東軍區工程兵副主任,濟南軍區裝甲兵參謀長等職。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58年11月轉業,任江蘇省機械工業廳副廳長。1985年中組部批准定為副省長級離休幹部。

參考文獻

  1. ^ 张矛:“铁军精神在他身上闪烁”,《老年周报》,2014年10月07日。. [2021年1月2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1月28日). 
  2. ^ 2.0 2.1 「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河南抗戰綜述」,來源:《河南日報》,2015年7月28日。
  3. ^ 3.0 3.1 3.2 3.3 鮑林:「彭雪楓開具的兩封彌足珍貴的介紹信」,《黨史縱覽》,2016年第8期。
  4. ^ 《抗日英雄汤曙红》,灌云史志网,2012/7/10. [2021-0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