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廟島海峽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從蓬萊閣眺望南長山島。
地圖
廟島海峽

廟島海峽也稱廟島水道登州水道,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山東半島廟島群島(長山列島)之間的一道海峽,屬於渤海海峽的一部分。

海峽北岸為為北長山島南長山島廟島大黑山島小黑山島,即廟島群島中的南部5島;南岸為山東半島北部蓬萊角。廟島海峽峽道是以波浪和潮流為主要動力的淺水近岸峽道,兩岸第四紀地層非常發育,尤其以廣泛分布的厚層鬆散黃土狀沉積而著名,並因海水侵蝕而形成典型黃土海岸。[1]

海峽附近無大型河流輸沙進入,但卻是黃河懸浮泥沙向外海輸送的必經通道之一。[1]

海峽水深深槽呈東西走向,西淺東深。20米等深線的深槽長36.25千米,寬約3.0~4.5千米,最大水深40.0米。[2]

參考文獻

  1. ^ 1.0 1.1 王慶; 仲少雲; 劉建華; 宋傳廣. 山东庙岛海峡的峡道动力地貌. 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 2006, 26 (2): 17–24. ISSN 0256-1492. doi:10.16562/j.cnki.0256-1492.2006.02.003. CNKI HYDZ200602002. 
  2. ^ 《中國海島志》編纂委員會 (編). 中国海岛志·山东卷·第1册,山东北部沿岸. 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13年3月: 20. ISBN 978-7-5027-83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