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麥克雪利
牧師大人 威廉·麥克雪利 SJ | |
---|---|
第18任喬治城大學校長 | |
任期 1837—1839年 | |
前任 | 托馬斯·穆勒迪 |
繼任 | 約瑟夫·洛佩茲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美國弗吉尼亞州查爾斯鎮[注 1] | 1799年7月19日
逝世 | 1839年12月18日 美國哥倫比亞特區喬治城[注 2] | (40歲)
墓地 | 耶穌會社區公墓 |
母校 |
威廉·麥克雪利 SJ(英語:William McSherry,1799年7月19日—1839年12月18日)是美國天主教神父和19世紀美國耶穌會領袖,曾任喬治城大學校長。他的父母是愛爾蘭移民,麥克雪利在喬治城學院學習期間加入耶穌會,是美國早期少數完成傳統耶穌會培訓的會士,隨後到羅馬參與聖職教育。他貢獻許多重大發現,在耶穌會檔案館發現遺忘藏品,增進歷史學家對早期歐洲移民定居馬里蘭州和該州印第安人部落的了解。
1833至1837年,麥克雪利當上馬里蘭省耶穌會首任省級會長,為1838年出售該省奴隸奠定基礎。1837年他開始擔任喬治城學院校長,並在1839年第二次當任省級會長,但因病情嚴重在數月後去世。
早年經歷
1799年7月19日,威廉·麥克雪利在弗吉尼亞州查爾斯鎮(今屬西維吉尼亞州[注 3])出生[3],父親叫理查德·麥克雪利(Richard McSherry),母親叫安娜斯塔西婭·「安妮」·莉莉(Anastasia "Anne" Lilly),母親婚後改隨夫姓[4]。威廉之名源於父親的雙胞胎兄弟[5]。理查德生於愛爾蘭唐郡聖若望角(St. John's Point,今屬北愛爾蘭)[6],在牙買加經商發跡後於18世紀80年代移民美國[5],他把買下的莊園起名「退休」,以種植番茄、秋葵和水果為生[6]。安娜斯塔西婭也是愛爾蘭裔[7],與理查德在美國相識並於1791年7月31日結為連理[4]。威廉的兩個哥哥都進入哥倫比亞特區喬治城學院學習,他也在1813年11月6日入學[6],並於1815年2月6日在該校加入耶穌會開始見習期。1820年6月,威廉前往羅馬學習哲學和神學,[8]隨行還有五名青年耶穌會士準備出任美國耶穌會教團要職,分別是:托馬斯·穆勒迪、查爾斯·康斯坦丁·佩斯(Charles Constantine Pise)、詹姆斯·萊德、約翰·史密斯(John Smith)和喬治·芬威克(George Fenwick)[9]。估計麥克雪利於1825或1826年在羅馬當上神父[3]。
麥克雪利在羅馬的耶穌會檔案館發現遺忘藏品。安德魯·懷特對「方舟號」(Ark)和「鴿號」(Dove)旅程的記載最為全面,在麥克雪利發現後出版[3]。他還發現檔案館內唯一的馬里蘭州印第安人部落主題著作手稿[10]。麥克雪利在宗座額我略大學學習[11],後於1826年受命到都靈的文學與醫學院擔任神職人員[11],接受揚·魯坦(Jan Roothaan)領導[3],麥克雪利在此工作到1828年[12]。
麥克雪利離開里窩那返回美國,這段旅程很不太平,持續171天之久,許多人一度擔心船上三名耶穌會士遇難。1828年12月22日,麥克雪利終於抵達喬治城。[13]第二年他當上喬治城學院人文學科教授併兼任學校神職人員、庶務員,1830年入職顧問神父[14]。在此期間他還曾擔任神學教授[15],兼管低年級班級[16]。1831年10月至1832年6月,麥克雪利擔任聖路易斯和密蘇里河谷耶穌會宗座視察員彼得·肯尼(Peter Kenney)的助理[14]。1832年,麥克雪利應召再赴羅馬向耶穌會教團莊嚴宣誓,是美國早期少數完成耶穌會傳統培訓的會士[3]。
馬里蘭省
1832年8月14日,麥克雪利當選首位美國耶穌會傳道團庶務員,肯尼不久後向耶穌會總會長申請把傳道團升為耶穌會省並在8月28日獲批。麥克雪利從紐約出發前往羅馬了解如何建立新教會省。新省按馬里蘭州邊境劃分,[17],1833年2月2日正式設立[18]。
1833年2月7日,麥克雪利當選首任馬里蘭省耶穌會省級會長[10],同年7月8日正式就職[19]。他很快就不得不面對喬治城學院累積的巨額債務,並處理學院存在的紀律問題[18]。
麥克雪利擔任省級會長期間主張把耶穌會士見習基地從喬治城遷至馬里蘭州弗雷德里克,以此減少開支,避免見習基地的巨額負債加重。不過,麥克雪利的提議直到任期結束後才落實[20],聖斯坦尼斯勞斯耶穌會士見習區1833年在弗雷德里克建成[21]。
麥克雪利的任期結束時,馬里蘭省內學校因缺乏足夠耶穌會士任教面臨很大壓力[22]。不過,馬里蘭州、弗吉尼亞州和賓夕法尼亞州鄉村的耶穌會教會遍地開花,麥克雪利對此功不可沒。1835年,麥克雪利向總會長申請銷售部分耶穌會農場和土地來支持傳教被拒[23],1837年耶穌會在馬里蘭省各地擁有的土地已達5500公頃[24]。1833年,第二屆巴爾的摩省議會委託馬里蘭省管理新教會,教眾都是獲得自由後返回利比里亞的黑人。但馬里蘭省本來就人手不足,根本無法完成任務。[25]過去由奴隸勞作的農場此時已無利可圖,對馬里蘭省的財政困境雪上加霜[26]。麥克雪利和穆勒迪不得不一起在1835年說服省議會同意出售省內奴隸[27]。
出售奴隸
1836年,麥克雪利和馬里蘭省其他領導人考慮出售省內近三百名仍歸耶穌會所有的奴隸。斯蒂芬·拉里格多勒·杜比森(Stephen Larigaudelle Dubuisson)起草文件正式評估此舉的道德和經濟利弊。[28]農場無利可圖,喬治城學院近來又上馬諸多建設項目,導致財務問題日趨嚴重[29]。
經過投票,領導層以六比四贊成出售奴隸,總會長魯坦1836年10月27日批准,但要求買家承諾奴隸能繼續信奉天主教,不將家人分離,讓年老或生病的奴隸留在耶穌會接受照料[30]。麥克雪利這段時間開始感到不適,有時無法履行職責,後來的事實證明他患上胃癌[31]。
魯坦1837年10月批准麥克雪利的辭職申請[32],穆勒迪繼任省級會長,但麥克雪利又需接手穆勒迪的喬治城學院校長職務[33]。麥克雪利因病情加重等原因沒有及時向總會長通報馬里蘭省耶穌會事務,魯坦對此頗為不滿,還對穆勒迪管理學院的能力缺乏信心,所以看到麥克雪利的申請後順水推舟調換職務。[34]奴隸出售因1837年恐慌延遲[35],第二年才開始[33]。1838年6月19日,路易斯安那州的傑西·巴蒂(Jesse Batey)與亨利·約翰遜(Henry Johnson)共買走272名奴隸[36],耶穌會教團對此大為不滿,認為出售奴隸敗壞道德,總會長之前提出的附加條件沒有得到遵守,魯坦對此大為光火[37]。
喬治城學院
身患癌症的麥克雪利1837年12月25日開始擔任喬治城學院校長[6][31],面臨穆勒迪遺留的近4.8萬美元巨額債務。他增加招生人數、募集大筆捐款,把債務減至2.4萬美元,雖然數額仍然不小,但至少更便於運作[38]。奴隸銷售醜聞東窗事發後,魯坦於1839年命令麥克雪利接手穆勒迪的省級會長職務。穆勒迪前往巴黎向上級述職,馬里蘭省耶穌會再度推舉麥克雪利擔任省級會長,對麥克雪利病情嚴重、身體虛弱一無所知的魯坦確認任命。[39]
逝世和影響
1839年,身體急劇惡化的麥克雪利獲許辭職,約瑟夫·洛佩茲繼任喬治城學院校長[40]。同年11月麥克雪利臥床不起[32],最後在12月18日與世長辭,年僅40歲[41]。副省級會長弗朗西斯·齊澤羅辛斯基(Francis Dzierozynski)代理省級會長職務[39]。醫生因死因不明驗屍,結果在他胃部發現引起劇痛的腫瘤[42]。麥克雪利的遺體葬在喬治城學院耶穌會社區公墓[43]。
2015年,喬治城大學的麥克雪利大堂因學生抗議示威臨時更名紀念堂,抗議原因是1838年出售奴隸一事[44]。2017年,校長約翰·J·德吉奧亞宣布紀念堂更名安妮·瑪麗·貝克拉夫特(Anne Marie Becraft)大堂[45]。
注釋
腳註
- ^ 1.0 1.1 Perks.
- ^ Dodd & 1909,第40頁
- ^ 3.0 3.1 3.2 3.3 3.4 Judge & 1959,第378–379頁
- ^ 4.0 4.1 Ryan & 1904,第14頁
- ^ 5.0 5.1 Curran & 1993,第108頁
- ^ 6.0 6.1 6.2 6.3 Shea & 1891,第118頁
- ^ Easby-Smith & 1907,第75頁
- ^ Curran & 1993,第89頁
- ^ Kuzniewski & 2014,第1頁
- ^ 10.0 10.1 Shea & 1891,第119頁
- ^ 11.0 11.1 Codignola & 2019,第137–138頁
- ^ Curran & 1993,第109頁
- ^ Shea & 1891,第77頁
- ^ 14.0 14.1 Kuzniewski & 2014,第20頁
- ^ Easby-Smith & 1907,第66頁
- ^ Easby-Smith & 1907,第67頁
- ^ Judge & 1959,第376–377頁
- ^ 18.0 18.1 Judge & 1959,第381頁
- ^ Judge & 1959,第378頁
- ^ Judge & 1959,第383頁
- ^ Campbell & 1903,第141頁
- ^ Judge & 1959,第384頁
- ^ Judge & 1959,第385–386頁
- ^ Judge & 1959,第390頁
- ^ Judge & 1959,第388頁
- ^ Judge & 1959,第391頁
- ^ Kuzniewski & 2014,第23頁
- ^ Judge & 1959,第395頁
- ^ Judge & 1959,第396頁
- ^ Judge & 1959,第397–398頁
- ^ 31.0 31.1 Kuzniewski & 2014,第24頁
- ^ 32.0 32.1 Curran & 1993,第121頁
- ^ 33.0 33.1 Judge & 1959,第399頁
- ^ Buckley & 2013,第235–236頁
- ^ Curran & 1993,第120頁
- ^ agreement.
- ^ Kuzniewski & 1999,第29頁
- ^ Curran & 1993,第119頁
- ^ 39.0 39.1 Kuzniewski & 2014,第26頁
- ^ Shea & 1891,第123頁
- ^ Shea & 1891,第121頁
- ^ Ryan & 1904,第16頁
- ^ Burgoa 2018.
- ^ Hung & Puri 2015.
- ^ Scoville 2017.
來源
- Buckley, Cornelius Michael. Stephen Larigaudelle Dubuisson, S.J. (1786–1864) and the Reform of the American Jesuits. Lanham, Maryland: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2013 [2021-02-22]. ISBN 978-0-76-18623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27) –透過Google Books.
- Campbell, T. J. A New Landmark on the Hudson. The Messenger. Vol. 39 no. 3, series 5 (New York). 1903: 141–156 [2021-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5) –透過Google Books.
- Codignola, Luca. Blurred Nationalities across the North Atlantic: Traders, Priests, and Their Kin Traveling between North America and the Italian Peninsula, 1763–1846. Toronto Italian Studies. Buffal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2019 [2021-02-22]. ISBN 978-1-4875-0456-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28) –透過Google Books.
- Curran, Robert Emmett. The Bicentennial History of Georgetown University: From academy to university, 1789-1889 1. Washington, D.C.: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1993 [2021-02-22]. ISBN 978-0-87-840485-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18) –透過Google Books.
- Dodd, Walter Farleigh. The Government of the District of Columbia: A Study in Federal and Municipal Administration. Washington, D.C.: John Byrne & Co. 1909 [2021-02-22]. OCLC 248565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30) –透過Google Books.
- Easby-Smith, James Stanislaus. Georgetown University in the District of Columbia, 1789–1907 1. New York: Lewis Publishing Company. 1907 [2021-02-22]. OCLC 63342504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18) –透過Google Books.
- Judge, Robert K. Foundation and First Administration of the Maryland Province, Part I: Background (PDF). Woodstock Letters. 1959-11-01,. LXXXVIII (4): 376–406 [2021-02-2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3-10) –透過Jesuit Archives.
- Kuzniewski, Anthony J. Thy Honored Name: A History of the College of the Holy Cross, 1843-1994. Washington, D.C.: 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 Press. 1999 [2021-02-22]. ISBN 978-0-81-3209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02) –透過Google Books.
- Perks, Doug. History in Brief. City of Charles Town, West Virginia. [2021-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5).
- Kuzniewski, Anthony J. Our American Champions: The First American Generation of American Jesuit Leaders After the Restoration of the Society (PDF). Studies in the Spirituality of Jesuits. Spring 2014, 46 (1) [2019-05-27]. OCLC 87402616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9-05-27).
- Ryan, John J. Our Scholasticate—An Account of its Growth and History to the Opening of Woodstock, 1805–1869 (PDF). Woodstock Letters. 1904-05-01, XXXIII (1): 1–27 [2021-02-2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1-11) –透過Jesuit Archives.
- Shea, John Gilmary. Chapter XVII: Father William McSherry, S.J.. Memorial of the First Century of Georgetown College, D.C.: Comprising a History of Georgetown University 3. Washington, D.C.: P. F. Collier. 1891: 118–122 [2021-02-23]. OCLC 96006629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26) –透過Google Books.
- Articles of agreement between Thomas F. Mulledy, of Georgetown, District of Columbia, of one part, and Jesse Beatty and Henry Johnson, of the State of Louisiana, of the other part. Georgetown Slavery Archive. Georgetown University. 1838-06-19 [2021-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06).
- Burgoa, Lisa. Human Remains Found During Construction of Arrupe Hall. The Hoya. 2018-08-08 [2019-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22).
- Hung, Toby; Puri, Ashwin. Heeding Demands, University Renames Buildings. The Hoya. 2015-11-17 [2021-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6).
- Scoville, Ian. University to Rename Freedom Hall. The Hoya. 2017-03-24 [2021-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08).
外部連結
學術機關職務 | ||
---|---|---|
前任者: 托馬斯·穆勒迪 |
第18任喬治城大學校長 1837–1839 |
繼任者: 約瑟夫·洛佩茲 為代校長 |
天主教會職銜 | ||
新頭銜 | 首任馬里蘭省耶穌會省級會長 1833至1837年 |
繼任者: 托馬斯·穆勒迪 |
前任者: 托馬斯·穆勒迪 |
第三任馬里蘭省耶穌會省級會長 1839年 |
繼任者: 弗朗西斯·齊澤羅辛斯基 為副省級會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