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革命軍第207師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國民革命軍第207師,為青年軍獨立師,1944年10月組建,1948年11月2日在瀋陽被殲滅。

歷史

1944年9月昆明防區司令杜聿明第五軍抽調幹部為基幹在曲靖大營房組建第207師,1945年元旦正式成立。7310人,師長方先覺中將,副師長李修業少將,參謀長陳大雲少將。師直屬部隊全部駐昆明全部是雲南從軍青年;其他三個團是從陝西空運到霑益後轉曲靖。 這三個團的從軍學生,一部份是流亡學生、大部是陝西學生。

  • 第619團 駐曲靖大營房 團長張越群少將,
  • 第620團 駐三保鎮,團長龐少將
  • 第621團 駐曲靖大營房 團長傅宗良少將
  • 105mm榴彈炮炮兵營
  • 75mm山炮炮兵營
  • 工兵營
  • 輜重營
  • 特務連
  • 搜索連
  • 衛生隊
  • 無線電隊

每團編制3個步兵營、迫擊炮1連、37mm或者57mm反坦克炮1連、特務排、衛生隊各1;營轄3個步兵連與1個機炮連。裝備有衝鋒鎗約1080支,卡賓槍約540支,M1步槍約4500支,重機槍72挺,輕機槍約270餘挺,火焰噴射器約27個,60mm迫擊炮約170門,81mm迫擊炮約36門,75mm山炮12門,105mm榴彈炮12門。

1945年4月編入新六軍。方先覺是黃浦三期生又是第八軍老軍長,不可能去給廖耀湘當師長,才由當過第五軍參謀長後任第49師第200師師長的羅又倫於1945年4月5日繼任第207師師長。抗戰勝利後,自雲南曲靖出發汽車運輸東行三千里到達湖南長沙;由長沙以火車及民船,水陸並進運到漢口;由漢口分乘輪船至上海;在上海換上皮衣,坐上諾曼地的登陸艇,赴河北省秦皇島登陸;轉乘北寧路火車,出了天下第一關山海關,隨同新六軍進入東北。經溝幫子進駐盤山。1946年5月下旬隨國軍攻克四平,第207師一舉收復東豐、西安(今遼源)、海龍磐石樺甸金川等六縣,俘虜數以千計,戰力到達登峰之時,青年兵復員的時間也到了。全國青年軍八個師都已復員了,唯獨第207師仍在東北戰場作戰。師長羅友倫在六個月內,完成第一期青年軍人的復員退伍,招收東北知識青年當士兵接替,從此第207師的全部青年士兵均為東北人,基層幹部都是西北入伍的青年軍人,關內關外打成一片。

1946年9月擴編為二旅六團的整編師。1946年9月第207師傅宗良第1旅為基幹編成第三快速縱隊,羅友倫兼任縱隊司令官,師長羅友倫帶第一旅暨第三快速縱隊進關馳援華北戰場,駐居庸關,隸屬北平行轅,支援國軍進攻張家口作戰。1946年9月末,東北國軍打破停戰令,發起對南滿與北滿進攻的前夕,東北民主聯軍命令遼東軍區第三縱隊切斷中長鐵路,首先攻克西豐縣城,求得殲敵一部,然後西進威遠堡,進攻新開原老開原,攔腰切斷中長鐵路,牽制和拖住國軍使其不能北上進犯哈爾濱。207師工兵營單獨據守遼寧西豐縣城,方在辦理第一期青年兵復員退伍之際,10月2日21時突遭東北民主聯軍第三縱隊第九師圍攻,戰至10月4日晨,縣城守軍860餘人被全殲,207師工兵營營長周民強陣亡,其中斃傷300餘名,繳獲輕機槍40餘挺,重機槍4挺,六零迫擊炮5門,衝鋒鎗30餘支。1947年初由華北返回東北,在四保臨江戰役第二次臨江保衛戰中,歸第五十二軍指揮,207師由新賓出發在二線配合第195師的進攻作戰。1947年2月7日,207師第二旅第三團(團長張勳)增援在高麗城子被圍殲的第195師,於柳河縣三源浦,遭第三縱隊的第七、九師先頭部隊的堵擊;2月8日中午,共軍兩個師大部隊趕到發起圍殲,207師第二旅第三團(缺一個營)及保安團被殲1670人(其中斃傷200人,俘虜1470人),第二營營長邰孝欽陣亡。1947年5月,第三快速縱隊更名為東北保安司令長官部第二快速縱隊。1947年5月22日五十二軍撤出通化向瀋陽轉進,第四縱隊的第十一、第十二兩師,沿通化至新賓公路,追擊至歡喜嶺附近,207師決心以奇襲歡喜嶺之敵,命第一團團長李定,率步兵兩營、山炮一連,以汽車輸送至三棵榆樹,利用夜暗秘密迂迴至敵軍側背。時值拂曉,敵軍正在河邊洗滌,炮兵猝然轟擊,步兵發起包圍攻擊,敵軍在毫無預警之下,驚惶萬狀,四散逃走,是役俘虜敵軍一千三百餘人、步機槍八百餘枝,迫炮十八門。在今通化縣三棵榆樹鎮歡喜嶺村東側200米處建有無名革命烈士墓,安葬東北民主聯軍第四縱隊第12師某連正在河邊洗衣服時遭到襲擊犧牲的連長以下7人。[1]

1947年7月三旅九團制,加上炮兵團、補充團,約35,000人,80多門炮。1947年7月擴編的第3旅,旅長為劉少峰、許萬壽。下轄第7、8、9三個步兵團和一個炮兵團。從該炮兵團一個連於1947年10月19日在營盤被殲滅

1947年東北秋季攻勢中,207師布防態勢:

  • 第1旅位於撫順的渾河以北地區布防
    • 旅部於10月11日由下章黨撤回撫順城
    • 二團、三團分別駐守在撫順城前甸章黨、三家子(今屬大柳鄉)等地
    • 一團團部(團長許萬壽上校)率領曾天曙、王富仁兩營7個步兵連,1個反坦克炮連、1個山炮連分別駐在營盤、二伙洛、關門山(今屬哈達鎮)、南雜木等地
  • 第2旅負責渾河以南的撫順市區及搭連嘴子、東社(今大夥房水庫淹沒區)、救兵台、閣老溝(今石文鎮閣老村)等據點的防務;
  • 第3旅在後方補充兵員訓練。

東北民主聯軍中路前線指揮所由遼東軍區司令員肖勁光、政委肖華、副司令員陳伯鈞,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唐天際、參謀長解方組成,針對撫順地域的第207師的進攻部署:

  • 第三縱隊仍駐開原附近,繼續迷惑敵人,使敵不能全力對抗四縱隊。
  • 第四縱隊司令員胡奇才、政委彭嘉慶、副司令員韓先楚、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歐陽文、參謀長李福澤指揮進攻第207師的戰鬥
    • 第十師負責殲滅關門山之敵,十師指揮所在榆樹溝,負責指揮營盤戰鬥。
      • 第十師第二十八團與第十二師第三十六團負責圍殲營盤之敵;
      • 第十師第三十團占領大東溝、三家子(今屬哈達鎮),江南河村(今被大夥房水庫淹沒)一線,準備打東社援敵;
      • 第十師第二十九團集結在石灰窯子(位於營盤以北),準備臨時參加打援;
    • 第十二師(欠第三十六團)保護十師、二十八師兩側安全,師部駐下哈達
      • 第三十五團在山城堡(屬大柳鄉)、公家寨子(今大柳鄉公家村)、兩家子(屬大柳鄉)一線
      • 第三十六團在上、下年馬洲和上、下哈達一線(均位於營盤以北的哈達鎮
  • 第十縱隊第二十八師包圍下章黨之敵,能單獨殲滅則單獨殲滅,不能單獨殲滅則待解決營盤之後,協同殲滅
  • 遼東軍區獨立第二師負責圍殲南雜木、二伙洛(位於營盤以東)之敵
  • 李紅光支隊第三團佯攻營盤,協同二十八團三十六團圍殲營盤之敵

10月16日第四縱隊第十師第28、第29團,第十二師第36團從東西南三面圍攻撫順營盤村。207師第一團團長許萬壽上校,率領營長曾天曙、王富仁等兩營,防守該地。10月18日晨發起總攻,10月19日突破防禦體系。戰至第七日,羅友倫率領師主力和第52軍第195師赴援解圍,自撫順發起攻擊,空軍掩護,一日之間,進展七十華里,連破敵之阻援部隊,到達營盤,與守軍會師。第二營營長王富仁,第一連連長朱世和、機槍二連連長歐陽年、第八連連長馬天福等四員陣亡,傷亡官兵一千五百餘人,其中大多為東北第二期青年兵。斃傷共軍不下萬餘。《四野陣中日誌》記載:10月17日東北民主聯軍第4縱第10、第12師,第10縱第28師,遼南獨2師及李紅光支隊奉東總命令攻擊撫順以東之下哈達、營盤、下章黨、南雜木地區之國軍第207師,新六軍第169師上午增援撫順。4縱12師36團3營教導員韓大光(山東威海人,烈士犧牲經過見《膠東子弟兵》下冊第197頁,36團團長江海同志的回憶文章)在內的數百人犧牲。

1947年11月初,第四縱隊第十旅,附炮數門,進攻本溪外圍據點歪頭山,守軍為第二團的一個加強連,以車站為核心據點,苦守十四晝夜,被解圍獲救,全連僅剩戰士二十餘名,連長孫超雙目失明,四肢凍傷成殘。 1947年12月底的東北冬季攻勢中,東北民主聯軍在遼河以北地區集結兵力。207師奉命以一個旅進出萬金台老邊,以掩護第九兵團主力之作戰。12月26日晨,第四第六等兩個縱隊,發起猛烈攻擊,激戰三晝夜,萬金台西北角陣地被突破,第六團第二營營長胡秀峰陣亡。共軍集中兵力攻擊團指揮所,團長蔡岳陣亡。

1948年4月207師擴編為第六軍,轄207師三旅九個團、第195師三個團,及兩個守備總隊,羅友倫兼任瀋陽區防守副司令官、瀋陽城防司令、陸軍官校第三軍官訓練班主任等職。第207師為擴大情報機構,師參謀處二科擴大為二處,將原二科所屬兩個情報隊改編為獨立大隊(便衣總隊,對內仍稱情報大隊)。隊部設有保防、特情、反間三個系和一個督察組;當時下轄三個中隊,活動於瀋陽、撫順、本溪等地。第六軍軍部及第一九五師駐防在瀋陽,第二〇七師的第二、第三等兩個旅駐防在撫順,第一旅(欠一個團)駐防在本溪。207師決心掃蕩撫順周邊之敵,以第2旅旅長王啟瑞少將,指揮所屬第四、五、六團,及第一團、師炮兵團、師搜索營、師突擊大隊、師通信營之一部,以秘密迅速之夜行軍,奇襲白旗寨附近之遼寧軍區獨立第一師。

1948年9月,羅友倫以胃潰瘍離開瀋陽到北平住院,辭去所有軍職,由戴朴接任。遼瀋戰役時廖耀湘奉命集結兵力(其中包括207師笫三旅)南下給錦州解圍,在遼西被全殲。沈陽僅剩207師第一、第二兩個旅及第53軍等部隊。一旅原駐本溪、二旅原駐撫順,奉命集中沈陽,一旅駐皇姑屯、二旅駐東大營。瀋陽解放時只是東大營一帶及皇姑屯附近207師稍作過抵抗。

1948年12月第207師分散逃出的3000餘人為基幹在上海招兵重建該師,再撤退到台灣[2]。1952年11月與第363師並編為第69師。師長王啟瑞/周中峰(1950年7月)。

編制

  • 師長方先覺羅友倫(1945年4月)/戴朴(1948年7月)
  • 第1旅,旅長傅宗良/陳大雲(1947年12月)/李定一(1948年7月)
    • 第1團 團長李定一/許萬壽
    • 第2團
    • 第3團
  • 第2旅,旅長張越群/王啟瑞(1948年7月)
    • 第4團(原為第2旅第3團,在三源浦被殲滅)團長張勳
    • 第5團
    • 第6團
  • 第3旅(1947年7月擴編),旅長劉少峰/許萬壽(1948年7月)
    • 第7團
    • 第8團
    • 第9團
  • 師直屬炮兵團,團長何樹立
  • 師直屬工兵營:營長周民強

參考文獻

  1. ^ 三棵榆樹鎮歡喜嶺村無名革命烈士墓
  2. ^ 羅文嘉,"想媽媽—韋政通的少年愛情夢"[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上報/評論,2018年08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