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茂蓀(1911年12月28日—1984年8月5日),男,祖籍安徽涇縣,生於貴池,中國近現代政治人物。
生平
吳茂蓀10歲時隨父母遷至南京,在東南大學附小就讀,後考入金陵大學附屬中學。1929年,進入金陵大學社會學系學習。次年,又轉入國立中央大學社會學系。後經國民政府參謀總長朱培德推薦,他進入中央陸軍軍官學校任同中校軍階英文教官。1933年,加入王崑崙主持的南京讀書會。1935年,參與籌組南京文化界救國會。1940年,他被國民黨中央黨部組織部長朱家驊派到國民黨重慶市黨部任職。後當選重慶市參議員。1942年 參與發起成立中國民主革命同盟,並於次年當選中央委員。1944年,出任兵役部督察處副處長(同少將級)。1945年,當選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中央委員。抗戰結束後,他於1947年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進修。同年,當選旅美中國和平民主聯盟秘書長(馮玉祥為主席)。次年,他又當選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駐美總分會執行委員。同年,其作為馮玉祥代表前往香港參與民革中央工作。1949年9月,在北平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1][2]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吳茂蓀出任中國人民外交學會秘書長。1964年,改任副會長。文革期間,他於1969年被停止職務。1972年由周恩來建議恢復副會長之職。
1984年8月5日,在北京逝世。病重之際,中共中央批准他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2]
社會兼職
曾任政務院參事、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副秘書長,第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第二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委,第一、二屆民革中央委員,第三、四屆民革中央常委,第五、六屆民革中央副主席。
參考文獻
- ^ 1.0 1.1 吴茂荪.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委員會. [2014年11月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11月9日).
- ^ 2.0 2.1 徐友春. 《民国人物大辞典》.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1.
|
---|
歷史 | |
---|
風物 規劃 | 早期 | |
---|
當代 | 行健樓 · 行知樓 · 匯文樓 · 匯賢樓 · 匯智樓 · 曹隱雲科學館 · 體藝樓 |
---|
分校 | |
---|
|
---|
人物 | |
---|
|
|
---|
|
---|
1953年6月-1958年4月 | 主 席 | |
---|
副主席 | |
---|
常務委員 | |
---|
委員 | |
---|
候補委員 | |
---|
秘書長 | |
---|
副秘書長 | |
---|
|
|
---|
|
---|
1956年2月-1958年11月 | 主席 | |
---|
副主席 | |
---|
秘書長 | |
---|
常務委員 | |
---|
|
---|
1958年11月-1979年10月 | 主席 | |
---|
副主席 | |
---|
秘書長 | |
---|
常務委員 | |
---|
- ^ 注1:李濟深於1959年10月9日逝世
- ^ 注2:何香凝於1960年8月被選為主席
- ^ 注3:4人均為1960年8月15日至9月19日民革四屆二中全會補選
|
|
---|
1979年10月-1983年12月 | 主席 | |
---|
副主席 | |
---|
秘書長 | |
---|
常務委員 | |
---|
- ^ 注1:朱蘊山於1981年4月逝世
- ^ 注2:王昆侖於1981年12月被選為主席
- ^ 注3:侯鏡如、孫越崎、趙祖康於1981年12月增選
- ^ 注4:方少逸、沈求我、陳銘德、黃啟漢、黃逖非於1981年12月增選
- ^ 注5:王肇治、胡景通、程星齡於1982年增選
|
|
---|
1983年12月-1988年11月 | 名譽主席 | |
---|
主席 | |
---|
副主席 | |
---|
秘書長 | |
---|
常務委員 | |
---|
- ^ 注1:王昆侖於1985年8月逝世
- ^ 注2:屈武於1987年12月辭去主席,被推舉為名譽主席
- ^ 注3:屈武於1987年2月被選為主席
- ^ 注4:朱學范於1987年12月被選為主席
- ^ 注5:毛增滇等12人於1987年2月增選
|
|
|
---|
|
---|
1958年8月-1964年10月 | 會長 | |
---|
副會長 | |
---|
理事 | |
---|
書記處第一書記 | |
---|
書記處書記 | |
---|
書記處候補書記 | |
---|
|
---|
1964年10月-文革期間 | 名譽會長 | |
---|
會長 | |
---|
副會長 | |
---|
理事 | |
---|
書記處第一書記 | |
---|
書記處書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