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南洋華僑中學鐘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南洋華僑中學鐘樓
華中主鐘樓與立於鐘樓正前方的陳嘉庚銅像攝影。陳嘉庚為華中創辦人。
位置673 Bukit Timah Road
建成時間1925
管理者新加坡文物局
評定時間1999-03-19
南洋華僑中學鐘樓在新加坡的位置
南洋華僑中學鐘樓
南洋華僑中學鐘樓在新加坡的位置

南洋華僑中學鐘樓是一座立於現今新加坡華僑中學校園內的新加坡國家古蹟。目前,此樓為前南洋華僑中學和前華中初級學院合併成立的新加坡華僑中學所屬,為中學部教學樓及大堂。[1]

此樓高31米,立於華中校園(華中為原南洋華僑中學與現今新加坡華僑中學的中文簡稱)由於建立在一座岡陵上,也稱華崗)的最頂端。此樓為於1925年校園建成的華中校園的主牌樓,由華社領袖慷慨捐助建校辦學。[2] 鐘樓作為一個強而有力的地標性建築,瞭望整個武吉知馬住宅區。

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爆發之時,此樓作為戰術性軍事地標,戰略位置非凡。由於當時鐘樓足以讓士兵瞭望新加坡島嶼全境,它成為了聯軍新加坡戰役的退守點,以及在日本占領的新加坡之時,為日本皇軍的戰略據點。

鐘樓頂端的四面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被摧毀,並在1970年代初重新修復。替代零件由精工全數捐贈。 鐘樓的規模在華中於1990年代一系列現代化擴建工程中獲得提升,並添加了新的中學部圖書館。

1999年3月19日,在華中創校80周年之際,華中鐘樓被列為一個國家古蹟。[3] 此舉見證了華中作為東南亞首間華文中學的輝煌歷史,更見證了由陳嘉庚為首的華社興校辦學的的精神。

建築和設施

鐘樓的主題建築為天鵝和麥克拉倫的設計成品。此建築公司也設計了蘇丹清真寺前丹戎巴葛火車站,平民戰爭紀念館與萊佛士酒店。 建築採用新古典建築風格,包括一個對稱的計劃,正面的三角前衝,莊嚴的離子柱和拱門和窗戶形成鮮明的標誌。 36-米高的鐘樓和頂座由八個支柱支撐。[4]

鐘樓的建築設有八個高屋頂的教室。這些課室原為中學部部高才班的專用課室。目前,課室為中學部特別課程的指定課室。

圖片展覽

參考文獻

  1. ^ Stamp - National Monuments (Date of issue, 4 August 2010). veryfatoldman.blogspot.sg. [2017-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9). 
  2. ^ hermes. Bound by a timeless piece of history. The Straits Times. 2016-09-01 [2017-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02) (英語). 
  3. ^ National treasures. AsiaOne. [March 31,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29). 
  4. ^ Chinese High School Clock Tower Building. www.roots.sg. [2017-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8)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