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大氣科學學院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南京大學大氣科學學院前身是國立中央大學設立的中國第一個氣象學系,是中國現代氣象科學搖籃

現況概覽

專業設置

研究機構

  • 南京大學中尺度災害性天氣實驗室
  • 南京大學災害性天氣氣候研究所
  • 南京大學全球變化研究中心
  • 南京大學自然災害研究中心
  • 南京大學大氣物理與大氣環境教研室
  • 當前研究重點:以氣象學為基礎,全球變化、大氣探測為支撐領域,並開展大氣物理、大氣環境、大氣化學和水循環交叉領域的研究。

其它

南京大學大氣科學學院目前是國家教育部大氣科學指導委員會和中國氣象學會的主任委員單位。

歷史概要

  • 南京大學大氣科學學院源出地學系。1902年籌辦三江師範學堂,1906年更名兩江師範學堂,歷史輿地科皆開設氣象學內容課程。1920年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時期,文史地部設地學系,地學系設地理氣象和地質礦物兩個專業,竺可楨為系主任,首次開設氣象學專門課程,並在校內建立氣象測候站,為中國現代氣象專門教育的開端。南京具有悠久的氣象觀測研究歷史,欽天山(雞籠山)北極閣坐落着世界現存最古老的氣象台[1] ,最早在南朝宋代時於北極閣建司天臺(日觀台),用以觀天象、測風候;陳代設靈台候樓;明朝洪武十八年建欽天臺。民國16年,在北極閣籌建中央研究院觀象臺,分設天文、氣象兩研究所,南京大學(中央大學,時名第四中山大學)教授竺可楨任氣象研究所所長。欽天山北極閣現為南京大學産學科研基地,其氣象觀測研究的傳統功能保持至今。
  • 1930年國立中央大學時期,胡煥庸回國來校後,地學系分為地質系和地理系,地理系設地理氣象兩組,氣象組為中國最早的氣象學專業。
  • 由於氣象對工農業生產、航運交通及軍事活動的重要性日益增大,特別是二戰時期軍隊尤其是空軍需要大量氣象人員,歐美著名大學先後都加強及新建氣象學系,與此同時,中央大學於1944年8月以地理系氣象組為基礎,成立中國第一個氣象學系,黃廈千為首任系主任。
  • 1940年,胡煥庸編寫的《氣候學》問世,為中國出版的第一部氣候學教材。1946年,朱炳海編寫的《普通氣象學》出版,是中國編著的第一本氣象學教科書。抗戰勝利後1946年自重慶遷回南京,此時氣象學系有專任教授黃廈千、涂長望、朱炳海三人,兼任教授趙九章呂炯二人。1948年徐爾灝返國受聘為副教授,1949年盧鋈陶詩言來校任教,至此氣象學系頗具氣象,師資陣容強大,開出的課程甚是齊全,國內無匹,國際上也少見。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氣象系教職和歷屆畢業生計有72人;1949年,中央大學氣象學系改名南京大學氣象學系。
  • 1960年,中國氣象局和南京大學合作成立氣象學院,與氣象學系合併上課;1963年,南京大學氣象學院獨立為南京氣象學院。1986年,氣象學系更名為大氣科學系,設在地學院內。南京大學大氣科學系先後創建了中國第一個大氣物理學專業、第一個氣候學專業。2008年,大氣科學系更名大氣科學學院,設氣象學系和大氣物理學系。

校友

參考文獻

  1. ^ 国立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气象台. [2012-1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13). 
  • 歷史部分內容參考《中央大學氣象學系孕育創建紀事》 黃士松
  • 歷史部分內容參考《半個世紀的情和愛 ——回憶我在南大的學習生活》 陸渝蓉

外部連結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