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加里·魯夫昆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加里·魯夫昆 202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出生 (1952-03-26) 1952年3月26日72歲)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柏克萊
國籍 美國
母校伯克利加州大學
哈佛大學
麻省理工學院
獎項基礎醫學研究拉斯克獎(2008年)[1]
蓋爾德納國際獎(2008年)
班傑明·富蘭克林獎章(2008年)[2]
路易莎·格羅斯·霍維茨獎(2009年)
丹·大衛獎(2011年)
沃爾夫醫學獎(2014年)
格魯伯遺傳學獎(2014年)
生命科學突破獎(2015年)
出生缺陷基金會獎(2016年)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2024年)
科學生涯
研究領域分子生物學
機構哈佛醫學院
麻省總醫院
論文The molecular genetic analysis of symbiotic nitrogen fixation (NIF) genes from rhizobium meliloti(1982)
博士導師Frederick Ausubel

加里·布魯斯·魯夫昆(英語:Gary Bruce Ruvkun,1952年3月26日),美國分子生物學[3]麻省總醫院的諾貝爾獎得主,波士頓哈佛醫學院遺傳學教授。

魯夫昆發現了首例微RNA[4]——lin-4通過與目標信使RNA不完全鹼基配對來調控這些目標的翻譯的機制,並發現了第二個微RNA——let-7,以及它在動物(包括人類)系統發育中如何保護的。這些miRNA的發現揭示了前所未有的miRNA調控的新世界,以及這種調控的機制。 魯夫昆也發現了類胰島素訊號在老化新陳代謝調節中的許多特徵。

魯夫昆與發育生物學家維克托·安布羅斯於2024年榮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以表彰微RNA的發現及其在轉錄後基因調控英語Post-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中的作用。[5]

早期生活與教育

魯夫昆出生於一個猶太家庭,是塞繆爾·魯夫昆和多拉·魯夫昆(娘家姓古列維奇)的兒子。[6]

魯夫昆於1973年獲得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生物物理學專業學士學位。他在 Frederick M. Ausubel 的實驗室進行了博士研究,研究細菌固氮作用基因。[7] 魯夫昆與麻省理工學院 (MIT) 的H·羅伯特·霍維茨 (Robert Horvitz) 和哈佛大學沃特·吉爾伯特 (Walter Gilbert) 一起完成了博士後研究。[8]

研究

miRNA lin-4

魯夫昆的研究表明,miRNA lin-4(維克托·安布羅斯實驗室在1992年發現的22核苷酸調節RNA)透過形成不完美的RNA雙鏈體來下調翻譯,從而調節其標靶mRNA lin-14。

miRNA,let-7

2000年,魯夫昆實驗室報告了第二個秀麗隱桿線蟲microRNA let-7的鑑定,它與第一個microRNA一樣,透過與3'非翻譯區域的不完美鹼基配對來調節目標基因(在本例中為lin-41)的翻譯。[9][10]這表明透過3』UTR互補性進行 miRNA 調節可能是一個共同特徵,並且可能存在更多的 microRNA。 魯夫昆實驗室於2000年稍後確立了microRNA調控對其他動物的普遍性,當時他們報告稱,let-7 microRNA 的序列和調控在動物系統發育中是保守的,包括人類。[11]

榮譽

2008年獲拉斯克基礎醫學獎,並入選美國國家科學院。2019年當選美國哲學會會員。2024年與維克托·安布羅斯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以表彰他們在發現微RNA及其在基因轉錄後修飾中作用。

獎項

魯夫昆於2014年與維克托·安布羅斯一起獲得了格魯伯遺傳學獎

參考資料

  1. ^ "Gary Ruvku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 Lasker Foundation (Retrieved on September 15, 2008)
  2. ^ Franklin Award. [2018-1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15). 
  3. ^ Dan David Prize 10th Anniversary 2011 Laureates Announced: The Coen Brothers - for Cinema; Marcus Feldman - for Evolution; Cynthia Kenyon and Gary Ruvkun - for Ageing. www.newswire.ca. [2018-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1) (英語). 
  4. ^ "Gary Ruvku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The Gairdner Foundation (Retrieved on May 25, 2008)
  5. ^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2024. NobelPrize.org. [October 7, 2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0-08) (美國英語). 
  6. ^ Jewish Nobel Prize Winners in Medicine. www.jinfo.org. [October 7, 2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04). 
  7. ^ PI BIO. Center for Computational and Integrative Biology. [October 7, 2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0-08). 
  8. ^ Harvard Medical School faculty page. [2024-1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03). 
  9. ^ Reinhart, B. J.; Slack, F. J.; Basson, M.; Pasquinelli, A. E.; Bettinger, J. C.; Rougvie, A. E.; Horvitz, H. R.; Ruvkun, G. The 21-nucleotide let-7 RNA regulates developmental timing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 Nature. 2000, 403 (6772): 901–906. Bibcode:2000Natur.403..901R. PMID 10706289. S2CID 4384503. doi:10.1038/35002607. 
  10. ^ Slack, F. J.; Basson, M.; Liu, Z.; Ambros, V.; Horvitz, H. R.; Ruvkun, G. The lin-41 RBCC gene acts in the C. Elegans heterochronic pathway between the let-7 regulatory RNA and the LIN-29 transcription factor. Molecular Cell. 2000, 5 (4): 659–669. PMID 10882102. doi:10.1016/S1097-2765(00)80245-2可免費查閱. 
  11. ^ Pasquinelli, A. E.; Reinhart, B. J.; Slack, F.; Martindale, M. Q.; Kuroda, M. I.; Maller, B.; Hayward, D. C.; Ball, E. E.; Degnan, B.; Müller, B.; Spring, P.; Srinivasan, J. R.; Fishman, A.; Finnerty, M.; Corbo, J.; Levine, J.; Leahy, M.; Davidson, P.; Ruvkun, E. Conservation of the sequence and temporal expression of let-7 heterochronic regulatory RNA. Nature. 2000, 408 (6808): 86–89. Bibcode:2000Natur.408...86P. PMID 11081512. S2CID 4401732. doi:10.1038/35040556. 
  12. ^ Fessenden, Jim. Victor Ambros awarded 2015 $3M Breakthrough Prize for co-discovery of microRNAs. UMass med NOW.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Medical School. 2014-11-10 [2015-09-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06). 
  13. ^ Victor Ambros awarded 2016 March of Dimes prize for co-discovery of MicroRNAs.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Medical School. 2016-05-03 [2016-09-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7-22). 
  14. ^ ScholarGPS Profile: Gary Ruvkun. [October 9, 2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October 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