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加影
 馬來西亞城市
Kajang
加影市景
加影市景
加影官方圖章
圖章
格言:加影首選宜居城市
馬來語Kajang Bandar Pilihan untuk Didiami
加影在馬來西亞的位置
加影
加影
加影馬來西亞的位置
坐標:2°59′35″N 101°47′20″E / 2.99306°N 101.78889°E / 2.99306; 101.78889座標2°59′35″N 101°47′20″E / 2.99306°N 101.78889°E / 2.99306; 101.78889
國家 馬來西亞
州屬 雪蘭莪
烏魯冷岳縣
成立1807
獲得市議會資格1992年7月1日
政府
 • 地方政府加影市議會
 • 市長納茲慕丁
 • 萬宜國會議席王建民希盟行動黨
 • 加影州議席許來賢希盟公正黨
面積
 • 總計787.61 平方公里(304.10 平方英里)
人口(2010)
 • 總計342,657人
 • 密度435人/平方公里(1,127人/平方英里)
時區馬來西亞標準時間UTC+8
 • 夏時制無(UTC
郵編43xxx
電話區號+6-03
車輛號牌B
網站mpkj.gov.my

加影馬來語Kajang),是馬來西亞雪蘭莪州東南部的一個城市也是一個巫金,隸屬於加影市議會。其面積為787.61平方公里,依據加影官方網站指出,加影離首都吉隆坡東南方14英里左右,[1]人口於2010年為342,657。該市順時針面向彭亨文冬森美蘭汝來雪邦縣梳邦再也吉隆坡安邦[2] 加影市區內有一條高速公路加影外環公路(SILK)銜接市內各個城鎮。

地名

關於加影地名的由來的說法有很多種,根據歷史資料記載,加影是「Kajang」的中文音譯,是指由棕櫚類野生板藍(Nipah)葉或竹的編織品,可編織成亞答之類的植物,用以遮陽或避雨。其中一個地名版本的說法是,當時蘇丹莫哈末德(Sultan Mohamed Ibni-Alma Hum Sultan Ibrahim)從印尼的廖內帶回一名隨從督里利(Tok Lili),協助開墾當時還是沼澤的加影。他們看見兩岸到處都長着上述棕櫚樹「Kajang」,因此將該地區命名為「Kajang」。這個地點就是現今加影流古路18英里處的雙溪登卡,也是現今加影的發源地,被稱之為「老加影」。另一個地名說法是,當時加影是個盛產稻米和錫米的地區,稻米等土產收割完畢後,就由牛車運載到吉隆坡銷售,然後當地居民再買一些日常用品回來。牛車的頂蓋就是用加影葉編織的亞答製作的。每當牛車快抵達村莊時,當地居民遠遠望見了車頂的頂蓋,就會高喊「加影!加影!」因此便把地名改為「加影」,並沿用至今。[3]

歷史

加影從1709年開始便有人類居住,並在巴生戰爭之後開埠。由於其位於烏魯冷岳縣的中心,使得加影發展成為該縣的縣府。在加影開埠以前的1840年代後期左右,雙溪登卡(Sungai Tangkas)18英里的流古路被人發現蘊含錫礦,吸引美國人在郊區開闢礦場。當時聘請的礦工多半來自森美蘭州的惠州人,然而最早在加影落腳的是福建人。在1880年,原屬於雙溪烏戎土邦的流古(Reko)和加影區域改歸雪蘭莪管轄。而英國種植集團如英吉肯納(Inch Kenneth)和威斯(West Country)園丘,便於1890年代在流古一帶種植咖啡和橡膠,也因礦業和種植業的蓬勃發展,使得加影開始發展成為城鎮。1889年,英殖民政府為了方便錫礦與橡膠園產品的運輸工作,開始展開鋪路工程,以銜接加影與吉隆坡兩個地方。鐵道局也在1890年在加影興建銜接至芙蓉的鐵道,並也有加影設立站點,使加影在當時就擁有比較先進的交通系統。19世紀末,隨着錫礦價錢滑落,橡膠的需求量開始增長。這時流古路18英里處的老加影已有很多人類聚居。為了維持當地的治安,英政府在當地興建了一座警察局。[3]

當時的加影享有「中馬文化城」的美譽,因為當地是少有擁有中小學至大專教育的地區。根據資料記載,加影在1909年已設有兩所華文學校,即育華學校的前身文化學校與華僑學校,惟華僑學校已在1948年緊急法令時期停辦。加影在戰二戰前擁有三所中學,其中包括育華中學和華僑中學,另一所則是高級中學,吸引許多外地人都前來求學。隨着華教機構董教總教育中心與新紀元學院在獨立後於加影設立,使當地成為華社其中一個重要的地標。[3]

加影從1970年年底開始便大雨連綿不斷,免打磷街旁的呀吃河(冷岳河)河水高漲,1971年元旦開始爆發全國大水災,其中加影也不例外。整個加影和附近的新村都被浸在水中,當中以仙水港(Bukit Angkat)情況最為嚴重,當地的房子跟被洪水淹至屋頂。來往加影和錫米山的道路,和來往南北的鐵橋和鐵軌也被洪水沖歪了。[3]

人口

加影市的人口為342,657人,其中60.4%是馬來人、19.3%是華人、9.7%是印度人和10.6%的人則為其他種族。[4]

主要地區

加影市主要地區為錫米山[3]士毛月、紹嘉娜英比安花園、雙溪甘丹、直落河、雙溪拉瑪、雙溪士加末、蕉賴、流古路、武吉路、柏麗瑪紹佳娜花園、甘丹柏邁花園、加影金山嶺、斯里拉瑪花園、加影輝煌花園、加影工藝城和峇玲瓏。

市區主要花園住宅區有流古路皇冠花園、流古路花園、親善花園(Taman Mesra)、斯里瑪斯、金沙花園、南順發花園、李仁記花園、國花園、新加影花園及斯里加影花園等。

此外,萬宜萬宜新鎮武來岸雙溪龍加影新城、加影先鋒鎮、武吉皇冠城等皆位於加影市議會範圍。

地標

加影市的地標為加影體育場。該體育場可容納5000人並為加影市社區提供進行足球比賽。

交通

公路

加影擁有良好的道路系統,其市內擁有加影外環公路、蕉賴加影大道及南北大道。目前以上大道都需要給過路費。此外加影也有聯邦公路連接其他市鎮。

公共交通

加影市內擁有一座火車站 KB06 加影站,由馬來亞鐵道營運,也是9加影線的南端終點站,於2017年7月開放,同時加影體育場站也緊臨市中心。

基建

位於加影體育場旁的拿督納茲爾沙爹建築

加影市也被稱為"沙爹城"[5] 因為其有名的沙爹,使其成為遊客必到的美食景點。

當地也有一間監獄(加影監獄),也是馬來西亞監獄局的總部所在地。

當地擁有大型購物商場、完善的醫院、烏冷縣辦公室以及坐落於市中心的加影廣場(Kajang Plaza)。

加影廣場

購物中心

蓮花超市加影店
  • 萬順
  • 巨人
  • 蓮花超市加影店
  • Metro Avenue
  • Metro Plaza Kajang(加影美景廣場)
  • Metro Point

教育

小學

Sungai Kantan國小
  • Al-Amin Sungai Tangkas
  • Rafflesia International School Kajang2
  • SK Jalan Bukit 1
  • SK Jalan Bukit 2
  • SK Jalan Semenyih 1
  • SK Jalan Semenyih 2
  • SK Kajang
  • SK Kantan Permai
  • SK Leftenan Adnan
  • SK Saujana Impian
  • SK Saujana Impian 2
  • SK Taman Jasmin
  • SK Taman Sri Jelok
  • 加影育華國民型華文小學
  • 加影育華二校(建設中)
  • 錫米山華小
  • 加影淡小
  • Tanarata國際學校
  • SK Kajang Utama
  • SR Integrasi Tahfiz Ilmuwan Bangi

中學

  • 加影修道院國中(SMK Convent Kajang)
  • Sekolah Menengah Rafflesia@Kajang 2
  • Rafflesia International School@Kajang 2
  • SM Teknik Kajang
  • SMAP Kajang
  • 加影育華國民型華文中學
  • 加影育華國民型華文中學二校(興建中)
  • SMK Jalan Bukit
  • SMK Jalan Reko
  • SMK Kajang Utama
  • SMK Saujana Impian
  • SMK Sultan Abdul Aziz Shah (SAAS)
  • SMK Taman Jasmin 2
  • 加影高中
  • SMKA Maahad Hamidiah
  • SM Integrasi Tahfiz Ilmuwan Bangi
  • Tanarata國際學校

高等學府

加影的高等教育機構林立,其中包括:

  • 拉曼大學雙溪龍校區)
  • 國能大學(UNITEN)
  • 吉隆坡建設大學(IUKL)
  • 新紀元大學學院
  • 德國馬來西亞學院(GMI)
  • 馬來西亞法國學院(MFI)
  • 吉隆坡大學醫藥科學和科技學院(MESTECH)

參見

參考資料

  1. ^ Background of Kajang. http://www.mpkj.gov.my/en/mpkj/profile/background. [2020-09-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3).  外部連結存在於|work= (幫助)
  2. ^ Wolfram-Alpha: Computational Knowledge Engine. wolframalpha.com. [20 November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20). 
  3. ^ 3.0 3.1 3.2 3.3 3.4 加影锡米山(Sungai Chua)(上篇):从地名可追溯开发史.锡米山曾是锡矿宝地. www.sinchew.com.my. [2020-06-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18). 
  4. ^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by Local Authority Areas and Mukims, 2010.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Malaysia. [2017-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14). 
  5. ^ Progression of a satay town - Focus - The Star Online. thestar.com.my. [20 November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3).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