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憲 (唐朝)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劉憲(655年—711年2月3日),字元度宋州寧陵(今河南商丘寧陵縣)人。

劉思立唐高宗時任御史。劉憲二十歲弱冠時中進士,累遷冬官員外郎武則天天授年間,因調查來俊臣,反被其陷害,被貶為濆水令。後遷任司仆丞。697年來俊臣伏誅後,劉憲晉升為給事中,不久轉為鳳閣舍人(中書舍人)。神龍初年(705年),因曾被張易之引薦過,自吏部侍郎出為渝州刺史。不久復入京任太僕少卿,兼修國史,並擔任修文館學士。唐睿宗景雲初年(710年),官至太子詹事,曾勸李隆基作為太子,不必在經籍文章上用功,次年(711年)卒於長安勝業里私宅,贈兗州都督。著有文集四十卷。曾作《韋泂墓誌》《崔釋墓志銘》。

武則天實行吏部糊名科舉考試時,劉憲與王適司馬鍠梁載言並列第二等。

妻盧氏(660年—724年12月26日),盧仁節女,范陽郡夫人。子刑部員外郎劉濛、大理評事劉潤

延伸閱讀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閱讀此作者作品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舊唐書/卷190中》,出自劉昫舊唐書

參考書目